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吳女史被她的情緒感染,原本就總是皺著的眉毛更是擰成了結。

  外面的交涉已經接近尾聲。

  「朕如今唯一待嫁的女兒才十二歲,尚在稚齡。不過宮中養著著姓大家的四位女兒,與公主一樣的尊貴體面……」

  周女史含著的眼淚終於掉下來了。

  吳女史身子一歪幾乎癱軟在毯子上。

  賈元春雖然早料到了會是這樣的局面,還是忍不住心中一沉。然而四位女史,還缺一位,謝鯉怎得還沒到?

  念頭才起,便聽到外面山呼「千歲」,卻是太后帶著謝鯉來了。

  「哀家聽說皇帝要點鴛鴦譜,也過來湊個熱鬧。」太后笑對著起身相迎的皇帝,胳膊還由謝鯉攙扶著,「是怎麼個章程啊?」

  皇上做孝子狀,將前情又細細說了一遍。

  太后在皇上左手邊坐下,聽了點頭道:「不錯,這四位女史我都見過的,模樣性情比真的公主一點不差。」她笑著拍拍謝鯉的手,「瞧瞧我身邊這一個,可不是樣樣都好?」

  不獨皇上,連蒙古諸王也奉承太后。

  太后與察花克不爾敘舊,「你母親可還好?二十年前她隨你父王來京,哀家見過的……」如此片刻,太后又嘆道:「這四位女史都是好姑娘,不獨你們想求娶,哀家還有心為自己孫子留著呢。哀家身上也流著草原里的血脈,草原上那是只有真英雄才能迎娶美人的。哀家有個提議,說出來給諸位聽聽,不知是否可行。」

  皇帝做側耳傾聽狀,「皇額娘請講。」

  「既然咱們是在草原上,就該按照草原上的規矩來辦事。哀家這裡有四位好皇孫,也都到了娶親年紀了,讓他們四個來,與求娶的汗王用草原上的摔跤賽上一場,贏了的才能抱得美人歸。」太后極高興的樣子。

  八位汗王,四位女史。怎麼都不夠分。

  太后這話,確實是個不是法子的法子。

  於是這關乎兩族聯姻的大事,就近乎兒戲得定下來了。

  周女史與吳女史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紛紛祈禱皇孫勝出。賈元春在屏風後聽了半響,終於確定這是皇帝與太后唱的雙簧。

  沒有皇帝的授意,以太后老老實實在後宮呆了六十幾年的性子,絕不可能冒然出頭。這不過是皇帝不好開口說的話,借太后之口說出來了。

  賈元春看著閉目祈禱的吳女史和周女史,心裡有些悲涼,原本她還想著皇上是不肯讓太子或靖親王一系女子和親蒙古的。現在看來竟是她想錯了。皇帝會將她們一併遠嫁,但是極有可能會嫁給兩部有隔閡的小勢力。在離京千萬里之外的地方,也埋下各皇子間的矛盾種子。

  外面抽籤決定的摔跤已經開始了。

  時間一分一秒得過去。

  最終勝出的是瓜爾鄂草原的察花克不爾汗王、沂河左部汗王與沂河右部汗王,以及靖親王世子永瀝。誠如賈元春所料,同處沂河側,一左一右,為了草原上珍貴的水源,左部與右部多年來分歧不斷,小摩擦也爆發過幾次。便是這抽籤決定的摔跤,也是皇上早就安排好了結局吧。

  「果然是草原上的好兒郎!」皇上撫掌大笑。

  太后也笑了,又道:「這四位英雄才好配我這兒四位女史。只是怎麼配卻也有講究。哀家看來,四位兒郎都是極好的,四位姑娘也是極好的,誰配誰都不虧——不如就交給天意。請四位英雄側過身去,四位女史各自摘下一枚首飾放在錦盒中,你們挑首飾定人如何?」

  這話聽起來有失持重,卻是皇帝實在沒有辦法想出來的主意。不患寡而患不均,不管他怎麼指婚,蒙古八王里定然有人要覺得自己吃了虧。不如就交給不可捉摸的天意。

  賈元春起身走到屏風側,悄悄往太后處一望。

  只見太后話音方落,皇帝身邊的秦太監就捧出了金漆蓋面的托盤。

  又是早定好的。賈元春心中一沉。

  勝出的四人便都側過身去了。

  小太監請賈元春等三人出去,謝鯉還站在太后身邊。

  賈元春大略掃視了一眼帳內,只見西側坐了蒙古汗王等,東側卻坐著幾個挽起了袖口的黃帶子,想來是方才參與摔跤的幾位。她視線在東邊稍一流連,忽然看到東側為首端坐著的乃是皇太孫。

  皇太孫獨自坐在東側第一列正中間,衣冠齊整,顯然方才只是觀看,不曾下場。似乎是察覺到了賈元春的視線,皇太孫微微側首,向她望來。他本就噙著一點兒笑意,此刻望過來時那笑意仿佛更深了些。

  賈元春不確定皇太孫是真的對她笑了,還是她自己心底的臆想;然而一直鼓譟不安的心竟然略感平靜,好像皇太孫的存在給了她安撫。

  這可真是奇怪。

  秦太監舉著托盤走過來,他並不按照三人站的順序走,而是先到吳女史邊,由她放了一枚銀簪子在托盤最左側,又走到周女史旁,卻只把托盤右側一點舉到她面前。周女史顫抖著手擼下一隻玉鐲來,就近便落在了托盤最右處。

  然後秦太監才走回賈元春面前。

  賈元春看他一眼,又瞥了一眼皇帝與太后所在,蠢蠢欲動想要打亂首飾位置,到底不敢衝動,皇帝謀劃了許久之事被她弄亂,下場豈是好玩的?她垂下睫毛,輕輕摘下左耳的珊瑚紅耳墜子,慢慢放到了托盤中間。她除了左邊的耳墜子,右邊的卻還戴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