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顯然,這根本不可能存在。

  經過記不清多少次的頭腦風暴之後,終於有人提出:「我們用不導電的材料,包裹住導電的材料不就好了?」

  這是個非常合理的解決辦法。

  相里鋒等人很快就找到了最合適的導電材料——

  銅線。

  銅應該是華夏民族最早使用的金屬材料了,產量大,他們對其特性也了解得足夠深。

  再加上其他優點,墨家子弟們幾乎全票通過了銅線做導電材料。

  但不導電的材料呢?

  要包裹住金屬,其延展性肯定要好吧?

  電燈與其他將會出現的電器,肯定不會只在咸陽推廣,其他城市遲早都是要通電的,那麼這種材料的產量肯定不能太小吧?

  還有,材料暴露在空氣中日曬雨淋,肯定要防水、不能太怕高溫、太容易壞掉吧?

  ……

  相較於導電部分的材料,外面包裹的這層不導電的材料,才是真正的難題。

  這個問題,足足困住了墨家子弟一年。

  直到無意間與那群方士交流的時候,路過的眉壽老人提到了一種材料——

  杜仲膠。

  他走南闖北,無意知道杜仲膠的存在。

  在詳細問過這種材料需要達到要求與特性後,他更加確定了杜仲膠基本滿足相里鋒的需求。

  眉壽老人的威望很高,相里鋒等人立刻迫不及待去找杜仲。

  等相里鋒讓人將杜仲膠熬出來,並製作出第一根電線後,一群人立刻喜不自勝地跑去道謝。

  然而……

  眉壽老人嘆氣:「杜仲膠的產出太低了。」

  杜仲樹的生長條件並不嚴苛,對土壤的要求也不算高,甚至連葉子、樹根、樹皮乃至種子都可以生產杜仲膠。

  也即是橡膠。

  然而產出卻實在太小。

  一公頃地,卻只能產出帶的五百多斤(現代計量單位)的橡膠。

  最關鍵的是,這個數據還是在杜仲樹生長到十年到十五年後,才可能達到。樹齡十年之前,根本不適宜采膠。

  而且樹葉與種子還好說,樹皮與樹根難道也能采膠?

  根是植物的命,怕是采一次,杜仲樹就死了。

  樹皮是中藥,價格昂貴。

  就算是採藥,那也只能局部割取樹皮,根本不敢割太多。

  杜仲膠當然可以做材料,但並非最合適的。

  好在現存的樹齡達到十年以上的杜仲樹,完全足夠咸陽城的供給,甚至蜀地周圍就有杜仲樹的生長。

  以後肯定需要找到比杜仲樹產量更大的材料。

  但現在,還不著急。

  相里鋒沒有驚動趙馨與嬴政,自己帶著墨家子弟與眉壽老人手下的方士們一起合作,做出了電線外面的□□,並找到了量產的辦法。

  一旦解決了電線的問題,咸陽城的鋪設電線的速度瞬間就起來了。

  短短一個月,紡織一般經緯交錯的電線,就出現在了咸陽城上空,引來了無數百姓的好奇。

  有人到官府去打聽,有人則去找與官員貴族們有關係的親朋好友打聽,還有一些則乾脆逮著鋪設電線的那些匠人打聽……

  然後他們就知道了,原來這些電線是為了通電。

  而一旦通了電,就是老百姓,也能用非常低廉的價格在晚上擁有光明。

  人類生而驅光。

  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上除了睡覺就只能造人的時代,電燈帶來的吸引力是習慣了電燈存在的現代人完全無法想像的。

  他們只需要買一個或幾個燈泡,然後每月支付一點不算昂貴的電費,就能在晚上擁有光明。

  而這段時間,他們可以用來做活兒,賺取更多的錢財。

  所有人:「!!!」

  哪怕再傻的人都知道,這絕對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當官府派來小吏登記通電的人家時,幾乎沒人拒絕登記,一個個的全都對即將到來的電燈充滿了期待。

  電工們四處奔忙,不到兩個月就將電線拉進了百姓家中。

  新開的燈泡廠迅速投入生產,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燈泡擺上商鋪的貨架,再被無數心懷期待的百姓買回家,安裝在房樑上。

  咸陽城郊外的發電廠日夜不停地發電,而生產出來的電,將會順著電線進入了千家萬戶。

  ……

  咸陽城內正式通電那天,城內到處都擠滿了聽到消息,前來觀摩的百姓。

  嬴政與趙馨、嬴稷,並范睢、白起等人,更是站到了咸陽城的城牆上,想要親眼見到這歷史性的一刻在眼前發生。

  剛入夜,人群就變得嘈雜起來。

  嬴政看了看天,已經黑透了。

  他示意身邊內侍打開手電筒。

  刺眼的光線,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們只看到嬴政衝著城牆上那個戰鼓旁的鼓手抬了抬手,那鼓手立刻用盡全力敲響了戰鼓。

  鼓聲陣陣,傳遍咸陽。

  郊外不遠處的發電廠,自然也聽到了戰鼓的聲響。

  啪——

  一片光海瞬間淹沒了在場所有人。

  他們下意識地閉上了眼睛。

  不久後,他們不敢置信地掀開眼皮,淚水刷一下從眼角滑落而下。

  也不知道是被光線刺激的,還是被這光海感動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