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是數量經過咸陽城百姓,與周邊城鎮的消耗,已經所剩無幾。

  棉花的數量,到底還是太少了。

  有人趁機囤貨,打著奇貨可居的主意。

  但朝廷很快放出消息,明年將會有數量更多的棉布產出,大家不要太著急。

  百姓對朝廷的信任度相當高。

  畢竟無論是秦國,還是秦王朝都不曾對百姓說過謊話。

  原本有些激動的百姓,瞬間冷靜下來。

  商人們完全不著急。

  他們想要高價售賣的目標群體,本來就不是兜里沒幾個錢的老百姓,而是那些有錢人。

  嬴政雖然將其他國家的貴族一掃而盡,大商人也差不多沒了,可一些眼光好,也早早投資秦國的中等富商與小商人還是挺多的。

  嬴政對這些商人沒好感,卻也知道國家的繁榮少不了他們。

  所以,他們都被留存下來了。

  而商人,最喜歡的就是追逐上層的風向,為此從不吝惜錢財。

  他們自己就是商人,自然對了解其他人的心思。

  只要編造一個太后或秦始皇對棉布喜愛非常的話,哪怕知道棉布明年還會產出更多,仍舊會花大價錢購買的。

  但他們完全不必編造。

  因為沒多久他們就從自己相熟的官員口中打聽到,太后與秦始皇這對母子,乃至於已經搬回咸陽宮的帝王祖嬴稷,前些年就已經穿上了棉布製作的衣服。

  而且對其相當喜愛。

  這還有什麼可說的呢?營銷的點都是現成的。

  於是沒多久,哪怕棉布並未傳到更多的城市,但棉布備受皇家喜愛的傳聞便傳遍了整個大秦。

  不但商人賺了一筆,就連咸陽城附近的百姓都藉此東風賺了一筆。

  眼光更長遠的商人,則對朝廷說的明年還會有更多棉布的話更加在意,並已經著手打聽,知道了棉花已經在齊楚等地推廣種植,也知道了墨魚紡織機的存在。

  棉花種子目前只有朝廷有,商人們倒是沒辦法打它的主意。

  他們只能想發設法托關係,在官府掛上號兒,等棉花可以自由種植後可以第一時間購買棉花種子,同時著手在適合棉花種植的地方購置田產。

  若是購買到的數量不足,便提前帶人過去開荒。

  除此外,還有墨魚紡織機。

  商人們本來想著需要花掉無數錢財,才能得到墨魚紡織機圖紙。

  甚至可能花了錢也拿不到。

  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朝廷知道他們對墨魚紡織機感興趣後,竟然直接將圖紙白送給了他們。

  額,不算白送。

  他們還是需要在靠著墨魚紡織機賺錢後,將一成利潤交給紡織機的發明者,墨魚。

  商人們完全沒有異議!

  雖然要去了一成利潤,同時還要繳納高昂的稅款,但想到墨魚紡織機的效率及背後可能帶來的利潤,這些商人們為了恨不得立刻給墨魚送錢。

  在知道棉花需要充足的光照,最適合種植的土地基本都在齊楚等國,乃至沿海一帶後,商人們就像是聞到到了血腥味的大白鯊一樣,立刻拿著剛得到的墨魚紡織機圖紙,帶上所有財產與家人,義無反顧地前往了壽春等南方城市。

  他們也留念咸陽的繁華,但為了賺錢,他們必須去南方。

  因為這樣,可以省掉很大一部分的運費。

  趙馨得知此事後,一點兒也不覺得意外,畢竟棉布的利潤實在太高了,商人們不可能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想必過不了多久,南方就會變得繁榮起來了。

  咸陽直通壽春等城市的鐵路,也要開始修建了,修建好後就能通火車了,到時候整個大秦的經濟就能快速發展起來。

  老百姓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好。

  棉花如雲朵一般在齊楚等地遍地開花,產出的棉花運到各地新開的工廠,伴隨著墨魚紡織機自嘎作響的聲音,無數物美價廉的棉布被生產出來,然後運往全國各地。

  只要不是懶得出奇的人,總能在這個迅速發展的世界找到活計賺錢,然後買到足夠全家人穿的布匹與棉花。

  只要不是懶得出奇的人,總能買到土地,種上高產的糧食,讓全家免於飢餓之苦。

  街頭的黃包車與有軌馬車,也大大方便了百姓們的出行。

  ……

  讓百姓豐衣足食,不受饑寒之苦,秦朝在建朝近三年後奇蹟一般地達到了。

  -

  百姓為這太平盛世歡欣鼓舞,墨家子弟等人卻完全無法與他們感同身受。

  因為電力的普及,遇上了一個非常大的難題。

  相里鋒在其他墨家子弟的幫助下,已經將可以供給整個城市的儲電與供電系統研發出來了。

  然而,在將自己的計劃帶到現實中的時候,遇上了問題。

  長距離供電必須用到電線。

  可電線的材料,不但難住了所有墨家子弟,連那些方士與見多識廣的眉壽老人都毫無頭緒。

  電線要傳輸電,材料必然要導電。

  但電線必然是暴露在空氣中的,一旦被人觸摸到,必然會發生難以挽回的慘劇。

  成人還能通過警示與告誡,讓他們遠離電線。

  可不通事兒的孩子呢?

  這太不安全了!

  若是世上存在一種既導電,又不導電的材料就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