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信時運不濟,戰爭途中遇上昌平君叛亂, 直接掐斷了後方補給。

  於是,慘敗!

  並非他能力不足,而是他對人心的了解太少。

  王翦開口討要六十萬軍隊,雖然有當時已經連續打了好幾場滅國之戰, 國內空虛, 沒那麼容易徵調出六十萬軍隊, 但也未必不是因為懷疑昌平君。

  畢竟, 昌平君可是楚國貴族。

  哪怕可以算是在秦國長大,也在秦國被重用,甚至深受秦王嬴政的信任……

  但那畢竟是他故土。

  昌平君的大部分家人,可都生活在楚國。

  但如今,昌平君已經早早逃回了楚國,李信攻楚的最大隱患已經消失。

  所以,嬴政又有些蠢蠢欲動起來。

  他沒想到的是,被他寄予厚望的李信不但沒有如他預料一般給他驚喜,反倒王翦等人並不保守,開口說出的兵力比之前世有了大幅度削減。

  王翦打仗的特點就是穩紮穩打,所以他仍舊要了最多的軍隊:「非五十萬士兵不可敵!」

  信陵君嘴角含笑:「四十萬即可。」

  李牧常年與遊牧民族打交道,用兵奇詭,喜歡速戰速決:「三十五萬,可在兩年內拿下楚國。」

  兩年?前世滅楚之戰可是打了足足四年。

  雖然有李信失利的原因在,但兩年時間一出口,還是讓嬴政立刻高興起來。

  李信與李牧對視一眼:「三十五萬即可。」

  嬴政:「???」

  怎麼王翦討要的兵力少了,李信要的反倒多了?

  很快他就意識到,齊楚已經聯合,這些將領們需要考慮的並非楚國而已,還要防備隨時可能增援的齊國。

  攻打兩個國家,需要的兵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而王翦兵力減少,應當也是因為昌平君這個隱患並不存在,所以他並未想過如前世一般,直接在前線駐軍屯田,與楚國打消耗戰。

  這個老狐狸!

  嬴政低頭想了想,將剛上任沒幾年的丞相王綰叫來。

  李斯雖得嬴政重用,但在王綰被罷免之前,他一直都只是廷尉,秦國,乃至秦朝的丞相是王綰。

  只是後來王綰與嬴政政見不合,主張分封制,為嬴政所不喜。

  也是因此,才有了主張郡縣制的李斯上位的機會。

  但這並不是說王綰就一無是處了,在戰爭時期,王綰在大後方安撫百姓、調和國內矛盾還是很有一手的。

  所以哪怕知道王綰與自己政見不合,重來一世後,嬴政仍舊選擇了將他放在丞相的位置上。

  王綰行禮之後垂手站到一旁,不太明白嬴政召見自己的原因。

  嬴政並不寒暄,直接問道:「國內糧食儲備還剩多少?可供徵調的兵力又有多少?」

  王綰瞬間反應過來,秦王這是又準備打仗了。

  只是打仗之前,例行詢問一下國內的兵力與糧草是否供應得上戰爭所需。

  想到這兒,王綰笑著點頭:「最近幾年國內糧食儲備翻了幾番,老秦人大約只能抽調四五十萬兵力,但原韓燕魏趙等國的百姓同樣對當兵躍躍欲試,若是王上想要,徵召出一百萬兵力也是沒問題的。」

  說到這兒,王綰不禁暗嘆一聲——

  秦國有趙太后與嬴政這對母子,實乃秦國之幸。

  一人在前面橫掃千軍,一人在後面發展國力,配合無間,讓彼此都沒有半點後顧之憂。

  嬴政不知王綰心中想法,聞言當即大笑起來:「既然國內兵力充足,那也不必再爭,諸位將軍大可以若是不介意,也可分兵幾路,多方位攻打齊楚兩國,好讓他們知道,他們就算聯合起來也不過螳臂當車,萬不是我大秦一合之敵!」

  在場將領們被這話語激勵,面色激動起來。

  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白起在知道這場戰爭極可能是最後一戰後,竟決意請命復出,不願在這最後一戰當中坐在後方安享成果。

  他也許多年不曾領兵了,早就想要到戰場上去活動活動筋骨了。

  不只是他,就連范睢都被這氣氛感染,生出了出山的想法。

  二人都是秦國有功之臣,自然得到了與嬴稷相差無多的待遇,身子骨被調養得極好,如今看起來老當益壯,尚且不到需要養老的時候。

  ——當然,是他們自己覺得。

  嬴政有些行動,畢竟白起的殺神之名對敵人天然威懾力十足。

  有白起鎮守疆場,哪怕他什麼也不做,這場戰爭都能比預料中更早結束。

  范睢在玩弄人心上也是一把好手,許是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只是二人如今在學校任職,還是院長這種無法輕易脫身的職位,若是貿然離開,許是會對學校的運轉造成不好的影響。

  但二人想要出山的願望又太過迫切,於是嬴政只能找到趙馨,詢問他們是否可以離開咸陽。

  「離開咸陽?」趙馨點頭,「當然可以啊!」

  嬴政驚喜:「真的?」

  想到最近的傳聞,她不由失笑:「你是不是忘了,學校如今還在教授基礎知識,兩位院長每日可以處理的事務相當有限,很多事情在傳到他們面前之前,就已經被下面的人處理完畢了。」

  在那些孩子們成長起來之前,兩位大佬每日在學校坐鎮,其實頗有些殺雞用牛刀的嫌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