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樣的環境下,無論是讀書教書還是做實驗,都是一種享受。

  嬴稷四處走完,忍不住開口:「這學校是誰造的?讓他去雍城將我的住處修繕一番。」

  之前以為自己的生活已經非常不錯,如今看來可差了不少。

  養老,最在意的可不就是環境?

  趙馨失笑,連連點頭:「我回去就將人找來,讓他與您一起前往雍城,等修繕好您的住所後再回咸陽。」

  嬴稷滿意,又走了一會兒後,在一個教室窗外停下。

  因為孩子年齡參差不齊,水平卻毫無差別,所以每個老師都在抽籤之後,被分配了幾個孩子教導。

  一則老師們雖然不是有做官經驗就是才學遠超眾人,但大多都沒有執教經驗,只帶幾個學生也能讓老師更容易注意到孩子的需求,讓孩子吸收更多的知識。

  二來,也能在這過程中提升老師們的教學經驗,以後孩子多了,不至於手忙腳亂。

  咸陽城內的孩子們,除了已經開始學習秦律,沒多久就要成為秦吏的那些,其他孩子基本全都報名了咸陽學校。

  而因為咸陽學校提供住宿,連帶咸陽附近的幾個城市,都有不少父母帶著孩子到咸陽讀書。

  其中,又以雍城的孩子最多。

  這些孩子及其父母,還是跟著嬴稷回咸陽的隊伍一起過來的呢。

  嬴稷在教室里看到了幾個熟面孔,見他們跟在老師身邊學得認真,完全沒注意到周圍環境,欣慰地點了點頭。

  這可是秦國的未來!

  看完後,因不想打擾孩子們學習,嬴稷與趙馨很快離開了學校。

  嬴稷在參加了學校的開業儀式後沒多久,就帶著人離開了咸陽,但與他一起到咸陽的李牧與信陵君二人卻留了下來。

  因為二人一個出身趙國,常年與燕國打得不可開交;另一個出身魏國,對自己的國家無比熟悉,所以嬴政直接將攻打燕國與魏國的任務交給了李牧與信陵君。

  並非不信任白起與王翦。

  只是前者經過多年曆練,似乎明白了嬴稷當初為何忌憚自己,所以鐵了心想要解甲歸田去教書;

  後者年輕力壯,如今也無太大功勳,但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嬴政也懂平衡之道,決定將攻打這兩個國家的任務交給其他人,也免得王翦一家獨大。

  他不介意,不代表朝中官員不介意。

  同時,也要防止朋黨結交。

  李斯趙高之事,他可不願再次發生。

  攻打魏國還要等段時間,信陵君暫時留在咸陽,與咸陽城內的將領、士兵相處交流,也算磨合。

  李牧則早就帶兵前往燕國了。

  他早年將燕國揍得爬都爬不起來,如今也不覺得攻打燕國多難。

  整個秦國都關注著與燕國的戰爭,趙馨的目光卻放在了,剛被打下不久的,韓國舊地。

  韓國一個小國,能在秦魏趙三國的包圍下,騷操作頻頻卻沒被滅國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這個國家可供耕種的土地,多啊!

  關鍵韓國多平原,還不缺水。

  ——韓國土地大多在後世河南的管轄範圍內,而河南,本就是中國最大的糧食生產省份。

  所以韓國才能安穩苟活這麼久。

  而這麼大一片土地,顯然不能白放著。

  韓國與秦國也沒什麼大的仇恨,收復韓國百姓還是很容易的。

  等將韓國的王室貴族軟禁,又將他們賴以為生的土地低價賣出去一部分後,原本的韓國百姓便打心眼兒里認同了秦國王室的統治。

  百姓對國家又沒歸屬感,誰讓他們吃飽,他們就認誰統治。

  而等公路在韓國通達,秦國的其他東西也推廣到了韓國之後,這些百姓對秦國的認同感就愈發深刻。

  年紀小一些的孩子,都開始以秦人自稱了。

  王室貴族占據了一個國家大半土地,賤賣給百姓後,仍舊剩下了一多半,而這部分土地,當然需要用來種植糧食。

  畢竟前方在打仗呢,不能缺了糧草。

  而負責種地的,都是原韓國王室貴族家中豢養的奴隸。

  因為奴隸也可入伍攢功勳,秦國已經極難見到奴隸的身影,許多侍女僕從的地位也更像後世簽了賣身契的僕從,而非任人打罵,性命連一頭羊都比不過的奴隸。

  趙馨還是第一次見到,數量如此之多的奴隸。

  她有心解放這些奴隸,卻被嬴政拒絕了。

  這還是他第一次,態度堅決地拒絕了趙馨的提議:「他們想要擺脫奴隸身份?當然可以!上戰場就行!」

  趙馨沉默,最後到底沒有堅持。

  因為她突然想到,秦軍隊伍中,有不少奴隸出身的士兵在拿自己的性命去博一個未來,若自己這邊輕飄飄地解除了奴隸身份,只怕會造成軍營譁變。

  但以後……

  嬴政似乎知道她的想法:「統一後,可以廢除奴隸制。」

  趙馨鬆了口氣。

  徵兵也是看地方的,許多地方的勞力都被抽調去了戰場。

  這場戰爭又不可能短時間內結束,所以秦國接下來的農忙,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必須補足這部分的人力缺失——

  社會的發展一旦停滯,想要再撿起來可沒那麼容易。

  趙馨找到相里悟與相里鋒師徒。

  相里悟如今沉迷分析空氣,以及各種新元素的發現,距離發現元素周期表也只差臨門一腳,聽了趙馨的話後也是兩眼放空,完全不感興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