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旁邊大臣見狀, 明白了燕王喜的意思, 立刻苦口婆心地勸太子丹道:「太子若真的偷走了秦國虎符,何必隱瞞?這本是天大的好事。若您之前將此事告知於大王,大王派人拿著虎符到秦國,無論做什麼都對燕國有好處。如今消息已經被秦王放出,您就是拿著虎符也已經無用了。」

  「不,還是有用的。」

  另一位大臣接著他的話勸道:「太子若能將虎符交還,也能安撫秦王,讓燕國免於戰禍之苦。」

  燕太子丹聽得懵了下,旋即再次強調:「我真的沒有偷虎符!你以為誰都有信陵君的本事,能從一國君王的身邊偷走虎符?」

  一場談話,不歡而散。

  沒多久,秦軍壓境。

  秦國與燕國本來並不接壤,但在趙國被秦國拿下之後,秦國想要出兵燕國就再方便不過了。

  燕王喜驚駭欲絕,再次將燕太子丹叫到面前。

  但燕太子丹手上根本沒有虎符,他就算想拿,也拿不出啊!

  更何況……

  燕太子丹想著剛剛得到的戰報,心中篤定此事必然為秦國無中生有,一切不過只是為了找個合適的理由出兵而已。

  若秦國真有追回虎符打算,秦王怎可能將此事大肆宣揚?

  如今秦國虎符被盜一事人盡皆知,哪怕燕太子丹手中真有虎符,也根本不敢交還。

  因為還了,也是變相承認自己「偷」了。

  而偷了,是比如今空有說辭而無證據更大的把柄。

  這仗,燕國是想打也得打,不想打還是得打!

  燕太子丹無比懊惱,他一心挽救燕國於水火,卻沒想到最後竟然是自己給了秦國出兵的藉口。

  早知道,他當初就不逃了。

  突然!!!

  燕太子丹想到一個可能——

  秦王宮戒備森嚴,若非秦王放水,自己真能從秦王宮逃走嗎?

  -

  前方戰事已起,嬴政自然需要關注。

  趙馨卻並不著急,她將現代練兵之法交給嬴政後,便將所有精力都放在即將開學的這所被命名為「咸陽學校」的學校上了。

  她擔任校長,嬴稷擔任學校的名譽校長。

  校長之下又設置了院長。

  因為這所學校從啟蒙一直教導到畢業,所以除了一開始各種基礎知識全都學外,到後期會分成三所學院。

  文綜學院,理綜學院,以及軍事學院。

  范睢擔任文綜學院的院長,白起擔任軍事學院的院長,以二人本事與資歷,絕沒有人不服。

  至於這理綜學院得院長嘛……

  趙馨原本屬意相里悟擔任,但他覺得自己年嫩且名不見經傳,還不善言辭,竟拒絕了這個差事。

  她思索之後,找上了眉壽老人。

  眉壽老人雖然沒太多實績,但僅僅是他寫出來的那些所見所聞,便已足夠名留青史。

  就連相里悟、相里鋒師徒,以及衛遜都從中獲益匪淺。

  請他擔任院長,也能服眾。

  此外便是各年級老師的安排,還有教室的分配,與學生的招收。

  因剛開學,官員與貴族家的孩子還在觀望,也介意與尋常百姓家的孩子混在一起,所以暫時沒人往學校送人。

  入學的學生,基本都是沒啟蒙的孩子。

  孩子的年紀有大有小,但全在三歲到十二歲之間——

  超過十二歲,基本都定親了。

  趙馨招收學生的時候就說了,不拘男女,不拘年齡,所有人均可入學,所以這次入學的孩子驚人的多。

  也不是沒人反對。

  主要是「不拘男女」那條,讓許多人心裡介意。

  但當彈劾、反對的奏疏遞上嬴政的案頭後,他也不說趙馨太后的身份,而是次日直接在朝堂上列舉了趙馨以一介女流的身份做出的功勳,還提及她文榮侯的爵位。

  嬴政直言:「若有太后於秦之功勳,方可在寡人面前對其言行置喙,否則不如閉嘴!」

  趙馨是女子,卻做出了許多男子都做不到的事。

  因功勞太大,王祖嬴稷甚至破例封她做了史上第一位女侯爺。

  還是文榮侯。

  趙馨在秦國地位超然,從來不是因為她有一個當了秦王的兒子,而是實打實的功勳。

  而有她在,其他人又有什麼理由阻止女子讀書,進而建功立業?

  嬴政旗幟鮮明地支持趙馨,其他人瞬間偃旗息鼓。

  學校的招生順利進行。

  開學那日,無數男女孩童少年入學,嘰嘰喳喳的聲音填滿了整個學校,明明不是春天,學校內卻處處都是勃勃生機。

  趙馨請嬴稷發言後,隨便說了幾句,便讓所有人都散了。

  學生進教室讀書,老師進教室教學。

  趙馨帶著嬴稷四處逛了逛,看完了學校的布局與各處設施,又到各個教室走了一遭。

  因沒有鋼筋,這所學校仍是按照卯榫結構建造。

  墨家那群大佬幫忙設計,最後建造出了十幾座功用各不相同的,足有五六層高的教學樓。

  教學樓按照易經風水建造,建築與山水、草木交相輝映,每年司機各有美景,身處其中,哪怕什麼也不做也讓人流年忘返。

  教學樓雕樑畫棟,與尋常建築無太大差別,看起來美輪美奐。

  內里則按照趙馨意思,在結合了奇門八卦後分割成許多教室,還安裝了無數透明玻璃採光,當朗朗讀書聲從教室飄散,在各處撞擊迴響,竟仿佛一首最美妙的樂曲,讓人沉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