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樣的人多了,商業自然漸漸發展起來,又吸引了更多的商人往咸陽湧來,最後造就了一個經濟繁榮的咸陽城。

  而玻璃同樣在這兩年內,逐漸走進每一個貴族富豪的家中。

  那晶瑩剔透的杯具酒具,由工匠精心製作的各種巧奪天工的工藝品,還有並不稀奇,但安裝在門窗上、或是替代瓦片後,會讓整個房間都亮堂起來的玻璃窗與玻璃瓦等物品,都受到了商人們強烈的追捧。

  秦國百姓對這些商人沒有意見的原因就在於,不管這些商人到底在咸陽這地界兒賺了多少錢,最後都會因為購買鏡子或玻璃而囊中羞澀。

  而眾所周知,鏡子鋪是朝廷開的。

  鏡子鋪賺的錢也進了國庫。

  就算有百姓想不通其中關竅,時不時就聽到前來購買玻璃與鏡子的商人們酸唧唧地開口說,「秦國的公路中有他們一份貢獻的時候」,也回過神來了。

  朝廷賺的錢並未私吞,並未用來提升太后秦王與其他貴族的奢靡生活,而是用來全國修路了,修路後最終獲利的還是百姓……

  如果這還能不滿,那不是忘恩負義了嗎?

  要知道,秦國連見義勇為都是寫進了法律的義務行為,忘恩負義這種品行有缺的人,絕對是會受到萬民唾棄的。

  信陵君聽完,人都有些傻了。

  等回到客棧,他立刻讓人去找了幾個魏國商人回來詢問。

  從那些秦人口中就可以知道,這些商人很清楚他們花在鏡子鋪中的錢,都被秦國王室用來建設發展秦國了。

  可讓他生氣的是,這群商人明知道這個事實,仍舊前赴後繼地給秦國送錢!

  魏國的商人很快被帶到了信陵君面前,但面對他的詰問,商人們哪怕尊重信陵君,同樣反駁了他的問題。

  「信陵君所言初聽有理,可仔細一想卻非常沒道理。您這般說,好像我們在支持秦國發展,然後回頭攻打魏國一樣。」

  信陵君不滿:「難道不是?」

  「雖然是,可送給秦國的金銀,並非我們的啊!」

  「怎就不是你們的?」

  「您怎麼忘了,我們買下這麼多的鏡子與玻璃,最後都是要帶回魏國,轉賣給魏國的貴族,妃嬪,王子王孫,乃至魏王本人的呢?我們就是個跑腿的而已。」

  「對啊信陵君,我們雖然也搶到了一兩面鏡子,但一面都沒留下,可全都轉賣給了貴族王族。這一出一進,我們買鏡子與玻璃的錢可都回了自己的口袋,不但如此,還賺了一筆跑腿費呢。」

  「您也別說讓我們不要買鏡子的話,我們雖然眼饞鏡子,卻更想要賺錢。而這一筆不菲的跑腿費,就算我們不要,這世上多得是人要,就算是您……也是攔不住的。」

  商人逐利,一向惡名昭彰。

  但這件事,與商人還真就沒太大關係。

  信陵君再一次體會到了,上次千里迢迢回到魏國,卻得知有人想在家門口將他殺死栽贓楚國的時候,那種鋪天蓋地且無法掙脫的無力感。

  是的,就算是他,也攔不住。

  自己的家人,以及那群貴族的脾氣秉性到底是什麼樣子,他這個魏國人再清楚不過了。

  幾個商人見信陵君面色鐵青,不由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信陵君擺擺手,直接讓人離開了。

  休息一整天后,信陵君帶著下屬,乘上馬車離開了咸陽城。

  他並未離開秦國,而是順著咸陽城外的水泥路,想要親自體驗一下這種秦國太后寧願捨棄奢靡生活,也要在全國鋪設的道路,到底有什麼好的。

  ——來之前,他滿心惦記著咸陽城的鏡子,並未注意其他。

  而這一體驗,立刻就感受到了,這種水泥路的優越性。

  第一個感覺就是,非常快。

  而且很平穩,就像是坐在雲朵上一樣,完全沒有以往幾乎要將自己的屁股顛成八瓣的顛簸感。

  信陵君頓時明白,自己之前為何能在馬車行進之時陷入酣眠了。

  這種水泥路,果然非常優越。

  緊隨而至的,卻是擔憂——

  這種道路越是好,對其他國家的威脅就越是大。

  信陵君對經濟沒什麼研究,但他從這種公路的速度與平穩性中,窺見了另一個讓人膽寒的優點。

  若這種水泥路真的鋪滿了整個秦國,一旦開戰,秦國召集軍隊的速度,以及將全國各地軍隊送到前線的速度,都要比起其他國家快上幾十倍。

  兵貴神速,這些時間差很可能直接影響到一場戰爭的勝敗。

  信陵君最優秀的,就是他在軍事謀略上的才能——

  他是戰國後期,唯一一個可以將六國軍隊,擰成一股繩的將領。他死了,秦國才將魏國徹底收入囊中。

  信陵君壓抑著心頭擔心,命令馬夫繼續往前。

  沒多久,他們來到一個岔路口。

  馬夫停車,讓侍衛去攔住一輛路過的馬車問路。

  這一路上人來車往地,倒是不難找人。

  過了會兒,馬夫小聲問道:「信陵君,前面出現了一條岔路,一條通往雍城,一條通往蜀郡。您看,走哪條路?」

  信陵君頓了頓,開口道:「去雍城吧。」

  其他城市沒有太多參考意義,反倒是雍城這個秦國前都城的現狀,更讓他感到好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