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普通的小圓鏡也定價一千金,高出幾十倍,直接達到幾萬金。

  這錢,足夠支付一城老百姓一年的開銷了。

  但現在,這些貴族富商們,不過用來求購一面玻璃鏡子而已。

  趙馨沉默片刻,笑著下了一道命令。

  於是不久,呂不韋之前留在各國的商鋪中,便有人拿著鏡子走入了那幾個叫囂得最厲害的貴族富商們的家門。

  第79章

  靠著這些商人, 秦國的國庫不到兩年就變得充盈起來。

  而秦國境內的道路,也隨著其他國家金銀的流入,慢慢鋪滿了整個國家, 讓秦國的交通變得比以前便利了無數倍。

  因為秦律, 秦國的經濟向來是所有國家中最差的。

  但在公路被修好之後,因為貨物的流通,整個秦國的經濟竟然慢慢起來了。

  咸陽這種一國都城自不必說,如今已經成為了現存所有城市中最繁榮的城市。不過街上的商人仍舊少見秦人,大多是其他國家的商人在咸陽開店。

  客人多, 店鋪自然也賺錢。

  都說不患寡而患不均,按照正常情況, 咸陽本地百姓看到這麼多魏國人、楚國人、燕國人等, 在自己的國家大肆撈金,肯定會非常生氣, 甚至生出對國家的怨念——

  畢竟他們沒人願意做生意,就是因為秦律。

  但奇怪的是, 咸陽城的百姓沒有一個對這種情況有意見。

  為什麼會沒意見?

  信陵君問過上百位百姓,最後卻沒有一個人對國家的舉措心生不滿,言談間反倒比以前對秦律的認同感還要更高了。

  他整個人都懵了。

  信陵君之前滿腔報國之心也被魏王一盆冷水澆得透心涼,直接放棄所有抱負, 回到楚國揮金如土、尋歡作樂,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關注各國局勢了。

  後來還是春申君提到國內對秦鏡追捧,言談間更是提到自己沒能得到一方秦鏡的遺憾, 讓他燃起了興趣。

  左右他如今孑然一身,便乾脆帶著人不遠萬里來到了咸陽。

  城門一眼, 信陵君便愣在了原地。

  信陵君年輕時也曾來過咸陽, 猶記得當時的情景——

  來往百姓雖眼神如虎似狼, 身形更是高大挺拔,但面容滄桑,衣著襤褸,比之其他國家的百姓還要更加悽慘。

  但如今……

  信陵君看著無論出城進城,臉上都洋溢著笑意的百姓,心裡突然一咯噔,強烈的不好預感纏繞著他的心臟,幾乎讓他無法呼吸。

  一個人的生活如何,外表總是騙不了人的。

  信陵君惴惴不安地進了城,看到眼前車水龍馬,人聲鼎沸的場面,心裡不好的預感愈發濃重。

  直到,他打聽到咸陽城內的商鋪,多是其他國家的商人在經營。

  然後,才有了之前那一幕。

  信陵君想要知道秦國百姓對國家認同感這麼高的原因,於是再次帶著手下四處打聽。

  一開始大家還很防備,但在信陵君讓人買來許多小糕點,分發給他們問話的老百姓後,他們的戒備才減輕了,後來聽到信陵君的問題,確定不是什麼不可告訴他人的機密了,這才開口回答了他的問題。

  信陵君也是在這時候,才弄清楚了秦人不介意其他國家的商人,在咸陽開店賺錢的原因。

  一來,這些商人在秦國開店賣貨,確實客觀意義上,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也有了更多可買的商品;

  二來,這些商人租賃商鋪,也會給秦人錢財;

  三來則是因為,這些商人雖然在咸陽了賺了不少錢,但只要認真觀察就會發現,他們從秦國百姓手中賺走的錢其實是少數,真正的大頭同樣來自其他國家到咸陽做客的商人;

  因為這群手中有錢的商人,才真正的捨得花錢。

  但秦國百姓對朝廷沒意見的最關鍵原因,還是由於太后趙馨提前告訴過百姓,國庫裡面根本沒錢修路。

  可問題是,不但秦國各個城市之間的主幹道已經修建好了,就連一些大城市與縣城、小鎮的道路,也在開始修建了。

  百姓也不傻,反推一下就知道,國家這是賺錢了。

  但錢從哪兒賺來的?

  其中一部分當然是梯田與堆肥等措施推廣後,額外收攏到國庫的稅收。

  但種地賺不賺錢,老百姓可是最清楚的人。

  所以定然還有另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錢財,是從其他地方賺來的錢。

  這兩年來,哪怕趙馨又做了許多事,但風頭最盛的還是兩年多前的玻璃與鏡子。

  鏡子產量少,而且款式多種多樣,隨著時間流逝,鏡子的外觀也經歷了無數變化,加入金銀等金屬做外殼與包裝後,愈發奢靡奪目,價格也一日高過一日。

  於是漸漸的,秦鏡已經成為各國貴族富商們炫富的必需品——

  若是沒有一方秦鏡,他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有錢。

  至今,仍有不少商人不遠萬里從其他國家來到咸陽蹲守,只要那個鏡子鋪一上貨,立刻就有人衝進去搶購。

  這熱度至今未消退半分。

  ——原本商業蕭條的咸陽會變得這般繁榮,就是由於選擇「蹲守」的商人實在太多。

  ——這些人的存在衍生出來了住店、跑腿、吃飯等商業行為,再有一些商人為了房子蹲守期間只進不出,又帶了許多商品過來販賣,以求減少損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