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池州的一萬多人馬,想必征北軍已經控制了。實際上, 在池州之外,我尚有五千兵馬,其中有兩千是能以一當十的僱傭兵。」李勉道。

  兩人聞言不由都是一驚,難以相信李勉竟然會留這麼一手。不過既然李勉現在人已經被控制了,那這五千人馬恐怕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這是兵符。」李勉說罷從懷中取出一枚鑲金的玉牌, 將其放到了柳岸面前。

  柳岸一怔,問道:「這是何意?」

  李勉道:「人給你,順便說一句,這批人馬朝廷是不知道的。」

  言外之意,這是一批偷偷豢養的私兵。

  劉璟和柳岸對看一眼,目光中都帶著懷疑和驚訝。李勉心知兩人不會輕易相信自己,於是繼續道:「這批人馬中的僱傭軍,與木里的部族毫無關係,領頭的是塔安,劉璟應該還記得他吧?」

  塔安這個名字柳岸並未聽過,聞言望向劉璟,劉璟遂朝他解釋道:「塔安與我曾有過幾面之緣,當初機緣巧合算是救過他,有點交情。」

  「僱傭軍雖然狠戾,而且只認錢,但是對於自己的救命恩人是不會算計的,就算你信不過我,總該信得過塔安。」李勉說罷又將那枚兵符朝兩人面前推了推。

  劉璟冷笑一聲,道:「六王爺,你與其說服我們相信你,倒不如先把你的意圖說出來,否則恐怕說再多也沒有意義。」

  李勉當即正色道:「我從前一心求死,求個魚死網破,可是現在我有了妻小,不想死了。可皇兄會不會要我活,我現在倒是沒把握了,左右也算是給自己留個後路吧。」

  「若你要同陛下作對,五千兵馬不過杯水車薪。」劉璟道。

  「作對不敢,但保命是足夠的。」李勉道。

  池州地處大余北防,往北走不遠,過了臨江便是大夏,東西還有兩遼和散布各方的遊牧部族,若是李勉舍了池州過江,憑藉五千人馬立足並非難事。

  即便是投靠大夏或者與大余不親厚的別國,也是很容易辦到的。只是李勉還有沒有那一日,就未可知了。

  「兵我給你,你替我保住,糧餉不用你操心,我自會解決。作為交換,我會把楊家滅門之事的前因後果都告訴你們,但是若有朝一日我要用到這批兵馬保命的時候,希望你能還給我。」李勉道。

  「若你用不到呢?」劉璟問道。

  「三年之期,若我用不到你便自行處置。」李勉道。

  劉璟手掌在柳岸手背上稍一用力,柳岸望了他一眼,兩人目光相對便知對方心中所想,於是劉璟點了點頭道:「成交,不過有一點,三年之內若我有需要,也會隨意調用這批兵馬。」

  「成交。」李勉道。

  劉璟當即拿起那塊兵符,交給了柳岸。

  李勉起身走到窗邊,沉默了片刻,似乎有許多話要說,卻不知該從何說起。

  柳岸低頭沉默,也不問,只等著對方主動開口。這個答案他等了太久,如今反倒不著急了。無論答案是什麼,他都只能承受。

  「你那麼聰明,對幕後之人應當是有猜測的吧?」李勉突然問道。

  柳岸點了點頭道:「普天之下能讓陛下那般護著的人,不難猜測。」

  李勉原本有些不知怎麼開口,如今見柳岸這般淡定,但也沒那麼緊張了,當即走回柳岸對面坐下,押了一口已經涼透了的茶。

  「此事要從很多年前說起。」李勉道。

  「你慢慢說,我不急。」柳岸道。

  李勉深吸了口氣,開口道:「當年李勤做太子的時候,先帝對他並不是很滿意,所以有想過將來讓二皇兄繼位。但是當年李勤有一個好老師,那便是你的父親楊敏行。」

  楊敏行智慧過人,深得當時的皇帝器重,在他的扶持下,李勤倒也漸漸讓皇帝有些改觀。

  「原本他若安安分分坐上皇位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偏偏他心中不踏實,總覺得二皇兄在,他就帝位難保。」李勉道。

  劉璟聞言一怔,依稀想到了那位李勉口中的二皇子,而對方在李勤登基前不久夭折了。

  「難道二皇子的夭折竟然……」劉璟這話問出一半堪堪忍住了後頭的話。

  李勉苦笑一聲,道:「你以為是李勤做的?他生性優柔寡斷,雖然心中擔憂,卻沒有膽子做那樣的事情。二皇兄的死,是我的錯。」

  兩人當即大驚,沒想到當年的事情竟然會有這樣的□□。雖然聽李勉話中的意思,此事他並非有意為之,但終歸是有錯處的。

  「二皇兄死後,我寢食難安,我想去找父皇認錯,可是李勤不讓我去。還勸我說,此事與我無關,可我又不是傻子,有關就是有關,我騙不了自己。」李勉道。

  「那此事與陛下是否……也有關?」柳岸問道。

  「我自幼與他親厚,又時常聽他煩惱,當日一心想著為了他好,便做錯了事。」李勉道:「此事我一直無法原諒自己,所以也無法原諒他。」

  二皇子的死,將李勉與李勤的兄弟之情推到了絕境。而李勉自苦不已,卻又不願放過李勤,於是這些年來徒勞無功的苦苦折磨彼此,直到如今。

  「此事與我父親有關嗎?」柳岸問道。

  李勉搖了搖頭道:「此事與梁太師有關。」

  梁太師?當今皇后的父親,小太子的親外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