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方才的行動是他本能的反應,他還沒有考慮好中槍的後果,就已經直接撲了過去。其實倒也沒想過要擋槍,這種捨己為人的事情聽來感人,可最好還是不要發生在自己身上。他純粹只是想要帶著嘉禾一起撲倒躲開那一槍,被打中是因為他反應終究還是慢了,假如眼下在車內的是個究竟磨鍊的武人,一定不會像他此刻這樣狼狽。

  董杏枝趕忙從車內找出早已備好的傷藥來給蘇徽止血,而嘉禾推開了蘇徽,不知從哪裡摸出了一把滑.膛.槍。

  最新制式的火.器,射程、威力以及操作的便利性都遠勝於當下軍中所用的絕大部分槍.械。身為夏朝君主的嘉禾很早之前就有了貼身攜帶各種兵器的習慣,這支從西洋人手中購得的火.槍是她近來的新寵。她帶著槍.支一同上車,同時早就計劃好了應對伏兵的計策。

  是的,她其實早就料到了回有兵馬在半路伏擊,也做好了完全的準備。

  精準的將殺來的叛軍一槍擊斃之後,嘉禾對著天空鳴槍三聲,以此為號令,黑夜之下的戰場中,槍響此起彼伏,宣府軍陣型變化,轉守為攻。

  傳言說被北戎人俘虜,又傳言說被妹妹害死了的榮靖長公主,不久前艱難的翻越過草原的一片沼澤地,眼下已經靠近了北戎的王帳。

  不久前在旺吉河一帶,她的的確確被北戎人包圍過,但她很快就從包圍圈中逃了出去,那群北戎人根本就沒能抓住她,反而讓她找到了王帳的行蹤。

  夏國的斥候沒能發現長公主及其兵馬,正是因為他們踏上了往北冒險的道路。

  第173章 、三十一

  端和五年五月,榮靖長公主周嘉音率軍出現至杭愛山南,與北戎王庭相戰。跟隨榮靖的士卒數目遠遠不及北戎王庭,然倉促之下,王庭不及防守,損失慘重。

  待北戎人緩過氣來,意圖重振旗鼓之時,鄭牧所率大軍從東面山海關殺至,與榮靖回師,雙方一南一北夾擊北戎王庭,迫使其倉皇北逃。

  此戰斬敵無數,虜北戎王族百人,後世史稱「杭愛大捷」。

  榮靖在杭愛山下與北戎王庭苦戰之時,嘉禾來到了大同城。

  千里之外的大同城內,無人知道榮靖身在何方,是生是死,在野心家刻意的煽動之下,大同城內謠言四起,軍隊躁動不安,隨時都有譁變的可能。

  而就在這時,城門被撞開,女皇帶著宣府的精兵殺入了大同城中,在到達這裡的第一時間,便是收繳了將帥的虎符,命宣府軍駐紮城內各要地,掌控住了這座軍鎮。

  在來到宣府的路上,嘉禾遭遇了一場規模並不算大的伏擊戰,早有準備的宣府軍輕鬆擺平了對方後,發現那群膽敢伏擊女皇的人,竟然是大同守軍中的一支。這支隊伍原是榮靖專門挑出,巡視大同周邊,以隨時應對胡人擄掠的「遊騎兵」。他們敗在宣府軍手下之後,解釋說並非是要謀害皇帝造反作亂,而是得到了消息,聽說有一批胡人設法得到了夏人的甲冑和旌旗,想要裝扮成夏人軍隊的模樣夜襲大同,他們埋伏在半道中間是為了伏擊胡虜,只是因為夜晚光線昏暗,所以一時之間沒能認出他們打錯了人。

  襲傷友軍本就是大罪了,可何況他們襲擊的還是皇帝親自帶領的軍隊。在得知自己釀成了謀反之罪後,統領這支遊騎兵的將領匆忙拔劍自殺,麾下的幾個校尉原本也想跟隨,被錦衣衛攔了下來。

  至於他們所說的那些是真是假,嘉禾暫時不想理會。她來到大同城後火速控制住了這座軍鎮,接著第一時間是檢查城內糧草、兵器的儲備,第二是要來了大同的城防圖和兵力分布圖。

  大同城內之前叫囂著要為長公主復仇的聲音因女皇的到來而轉瞬平息了下去。火.器、糧草都落入嘉禾手中,大同五品以上的武官又在倉促間被奪去了虎符,軍隊四散在不同的區域,還未來得及整合便被宣府軍控制,就算有人這時候還想著要造反作亂,也是有心無力。

  但這裡畢竟是大同,是榮靖苦心經營了兩年的地方。同為軍鎮,這座城池的構造、規模都與宣府相似,然而畢竟一磚一瓦都是不同的,嘉禾坐在過去榮靖處理軍務的「崇英堂」,脊背始終是緊繃著的,即便屋外錦衣衛守了一重又一重,她卻依然不敢放鬆片刻,好像角落裡隨時會有刀劍殺出似的。

  直到趙游舟走進殿內,告訴她大同城內暫時沒有異動,她這才稍稍鬆了口氣。

  「長公主被陛下所害的消息,在大同城傳得尤為廣。想來應是有人在刻意煽動。陛下來大同之前,大同軍心浮動,一方面是擔憂長公主死後,他們不知何去何從,另一方面則是在部分將帥的引導之下,有了為長公主『復仇』的念頭。好在陛下來的及時。」

  嘉禾撐著額角,心中惱怒,面上卻是笑了出來,「便是長姊死了,也輪不到他們為長姊報仇。一群沒個主心骨,聽風便是雨的愚夫,被長姊指揮著打了兩年的仗,便以為自己是長姊的私兵了?受了長姊的恩惠,就將長姊當成是他們的父母了?可笑。」

  「這是有人存心煽動的結果,大多數士卒並不想要造反,因『長公主之死』心中不安的多為武官,他們受長公主提攜之恩,自認為與長公主一榮俱榮,於是便驅使著麾下兵甲想要作亂,但他們畢竟只是少部分人,大多數的士卒還是忠於陛下的,您不必動怒。」平日裡性情狠戾的趙游舟到了這時反倒還要勸嘉禾心平氣和,「當然軍中也不是沒有頭腦清醒之人,所以大同城中只是軍心浮動,卻並未真正譁變。背後陰謀煽動之人眼見策動不了整座大同城,於是便只帶著少部分騎兵在您前往大同的半路上設伏。好在陛下早有準備,沒有叫這群逆賊如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