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徽鬆了一口氣,又馬上提起了一口氣,檢閱軍隊意味著很快就要開戰,開戰也就意味著,他那番勸嘉禾議和的話,她果然還是沒聽進去。

  「你說,南方將是軍政之重心,這是怎麼回事?」嘉禾在馬上微微彎腰,湊近了蘇徽,冷著語調問道。

  南方,或者說南方沿海一線,在未來的確會變得十分重要。這些是嘉禾在天書上看到的內容。

  不過天書上說,那些都是她死後的事情了。在她死後,南方各個港口湧入了越來越多的西洋人,他們在那裡通商、傳教,再由此往內陸逐步滲透。他們帶來了新奇的工藝品和獨特的思想,也帶來了無休止的爭端。再之後,整個社會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嘉禾不知道蘇徽一個長於北京城的侯門庶子,是如何預料出未來的動亂的,她懷著好奇詢問蘇徽這個問題,果不其然沒有得到回答。

  蘇徽站在原地默默的想了一會,搖頭。

  嘉禾被他氣得笑了出來,「有時候覺得你多智近妖,可有時候你的表現還真是像一個……腦子有病的痴兒。」

  俗稱智障。

  蘇徽坦然的接受了這個的評價,並且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你是在裝傻嗎?再裝下去,朕要了你的命。」嘉禾將手按在佩劍之上,威脅道。

  蘇徽垂著頭轉身往回走。

  「……你去哪?」

  「回牢房。」蘇徽輕哼了一聲:「陛下說要殺我,我回去聽審。」

  嘉禾扶額,咬牙切齒的笑了出來,「你給朕停下!」

  蘇徽果然停住了,瞧著倒真是乖乖巧巧的做派。

  「去給他拿套鎧甲。」嘉禾對一旁同意身披甲冑的董杏枝吩咐道,又看向蘇徽,「從今往後,你寸步不離的跟著朕。」

  她不信她會查不出他的秘密。

  榮靖失蹤的軍情,在傳到宣府的第一時間,也傳去了北京。

  紫禁城內,侍奉皇太后的宦官這些天都戰戰兢兢,生怕行錯半步,便被太后遷怒。不過這也沒什麼不能理解的,民間尋常婦人在丟了女兒之後,都會哭天搶地,埋怨上蒼不公,四處撒氣,皇太后沒了一手栽培多年的長女,心驚有多糟糕可想而知。

  杜銀釵在聽說榮靖失蹤之後,就幾乎沒再說過話。她臉上的表情幾乎沒有任何的變化,但任誰都瞧得出她眸中的陰鬱。

  不同於宣府那邊直接就判定榮靖是被北戎俘虜,杜銀釵反倒覺得自己的女兒下落不明另有隱情。京中文武百官,因長公主的忽然失蹤而惶惶不安,聰明些的京官早就看出來了,長公主是太后為了穩固次女皇位而培養的棋子,如今這顆棋沒了,只怕又要變天咯。

  對榮靖失蹤之事最為激動的,要數韓國公府。

  第170章 、二十八

  「駙馬爺今日又在慈寧宮外跪著。」梁覃走近杜銀釵,小心翼翼的說道。

  回應他的是杜銀釵在煩躁之下將桌案上的雜物一口氣掃落在地的聲音。

  侍奉了周循禮夫婦十餘年的老宦官垂首不語,乖覺到恨不得將自己即刻變作慈寧宮內的一件不會說話不會動的擺件。

  「沒用的東西,跪我做什麼?若擔憂妻子,便騎馬帶刀自己殺出漠北去啊。要真與我兒情深意篤,拿索子往房樑上一懸,吊死了自己殉情也是可以的。」杜銀釵冷嘲道。

  宮女們輕手輕腳的拖曳著裙裾收拾地上被摔碎的瓷片,梁覃猶豫再三,還是開口說道:「駙馬爺這也是關心則亂。如今京中各式傳言沸沸揚揚,有說長公主被俘,還有說長公主已經死了。不止是駙馬爺,就連奴這樣看著長公主長大的閹人,都不禁為長公主的安危而揪心呢。」

  梁覃會為杜榛說話倒也不是因為杜家平日裡給他的好處,而是他向來善於揣摩杜銀釵的心思,知道杜銀釵對長女和長女婿的喜愛。杜榛自從少年遭逢牢獄之災後,便收斂了曾經輕狂張揚的性情,變得謹慎而溫和,杜銀釵過去常在私下裡說他與榮靖恰好般配,這樣如水一般的性情,才能真正與鋒銳如刀榮靖長久的相處下去。刀擅殺戮,刀上的血,是需要水來洗去的。

  果不其然,看似心情不悅的杜銀釵即便摔了滿桌的東西,也終究還是沒對屢屢前來煩擾的杜榛做什麼,反倒對梁覃說:「你將他帶上來吧,總在慈寧宮門前跪著也不像話,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我有意要折辱他。」

  梁覃點頭應下,步履輕而急的退下,沒過多久,領著身形瘦高形容枯槁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因擔憂榮靖,杜榛已有多日不食不寢,在杜銀釵面前行禮之時,他趔趄了一下直接跪倒,險些沒站起來。

  「叫太醫過來。」杜銀釵擰眉,轉頭對著一旁的宮女吩咐:「來看看駙馬這身子骨還能撐多久,瞧這一副病怏怏要死的模樣!」

  「太后不忙請太醫。」杜榛在梁覃的幫助下起身,抬手阻止杜銀釵,說:「侄兒只求長公主能平安歸來,若能換回長公主,侄兒便是死了也無妨。請太后發兵——」

  杜銀釵挑眉,連連冷笑,「你死了有什麼用,你死不死,與哀家有什麼關係?這世上哀家就只有兩個女兒算是哀家的血親,若是皇帝在哀家面前哭哭啼啼,哀家興許還會心疼,你這苦肉計是演給誰看?」

  「並非是苦肉計……」杜榛的聲音虛弱。

  杜銀釵直接打斷了他:「哀家出不出兵,你管不了。阿榛,別忘了你這個駙馬並無半點實權,你既不是內閣的閣臣,也不是六部的官僚,有什麼資格對著軍國大事指手畫腳?別逾越了本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