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頁
於是,其他藥鋪的掌柜也不顧忌虧不虧損的問題了,而是踴躍行動起來,當場拍著胸脯表態說銀子不是問題,重要的是能為百姓們干點好事,積個善緣。醫書不醫書的他們也不在意,主要還是多為自己積累一些經驗,好更有效的為百姓診脈。
飯總是搶著的好吃,原本覺得這是虧本買賣不想乾的,現在全都悔青了腸子,恨不得虞衡明天就開始辦拍賣會,把合作機會也給拍賣了,虞衡直接報底價,他們一個個競拍,把機會拍到才行。
虞衡見他們這麼積極,心裡也覺得好笑,強忍著笑意點頭道:「放心,也沒多長時間了,有這功夫,先多干點活才是。」
瞧他們這積極的模樣,明年官府都不用往貧困戶免費就醫裡頭填銀子了,說不準還能余出點銀子備用。
不僅是岐州,其他州的藥鋪也蠢蠢欲動。大家都是開醫館藥鋪的,怎麼你仁心堂就突然名揚天下了?你家醫術也不是頂尖的,不就是找了個好靠山,干對了一件大事嗎?我們也可以!
有些膽子大點的醫館掌柜就暗搓搓托人向本州刺史打聽:咱們州搞不搞這個貧困戶免費就醫?要是實施的話,我們藥鋪也願意出一份力。
就連京城都有醫館暗暗打聽:咱們京城是不是也該弄這樣一個仁善醫館?專門給貧困戶就醫的。
天子腳下,福利待遇怎麼還能比不上地方呢?
京城百姓才是最關注這事兒的,都在嘀咕:「怎麼咱們京城這回還落在其他地方後頭了?往年有這些好事兒,都是咱們京城先起頭,現在倒好,人家岐州都施行好幾個月了,怎麼京城還沒動靜啊?」
這根本不符合京城皇城的高大上屬性啊!說好的國都優越感呢?
也有人逮著機會就吹虞衡,「還是嘉國公好,時時刻刻都想著我們。要不是嘉國公想到這樣一樁大善舉,這世上還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因為沒錢看病而去世的可憐人。」
「誰說不是呢?也就是那個仁心堂藥鋪沒開到京城來。否則的話,其他藥鋪的生意都不知道要差多少。反正我肯定更加樂意去仁心堂那樣的,為窮人看病的藥鋪去抓藥。人家有良心!」
「誰不是呢?就是京城沒有仁心堂,咱們想去他們藥鋪買藥都買不了。但凡家裡有老有小的,哪家不要買藥的?去哪兒買藥不是買,把銀子給心裡想著咱們老百姓的藥鋪,咱們自己花錢也花得高興!」
京城的醫館和藥鋪聽了這話後也十分窒息,窒息完後突然覺得這提議也不錯,便七拐八拐求著人去各位大人面前打聽消息,透露出的口風也很讓大人們疑惑:就像岐州其他藥鋪醫館一般,京城這些藥鋪同樣願意自己出銀子買這個出名的機會。
聽聞了這消息後的昭寧帝等人:………
虞衡果然不愧是財神爺下凡,賠本的買賣都能讓他盤活了還賺點銀子,這賺錢的能耐,真是絕了。
尤其是,分明是要藥鋪出錢,虞衡的姿態還高得很,收錢都得別人求著收,真是讓人迷醉。
胡尚書會眼睜睜地看著這麼一大筆銀子從自己的面前溜過嗎?聽聞其他店鋪願意出銀子競拍的消息後,胡尚書當即表態,「既然岐州已經有了先例,京城這邊,不如按照岐州的例子,也試著推一下貧困戶免費就醫的事兒?」
重要的是,這麼大一筆銀子,朝廷不能看著它長翅膀給飛了呀!
昭寧帝猶豫,「審計司的人還沒到呢。」
「無妨,京城這邊的貧困戶還沒定下來,單就這一項,都夠忙活好幾個月了。過了那麼長時間,已經夠那小子教出好些個審計人才來了。明年就是會試之年,到時候,京城的貧困戶定下來了,新科進士也差不多都出來了。把專門的審計人才往審計司一扔,他們就能夠幹活了。」
其他閣老同樣點頭,昭寧帝也很是心動,這規矩一定,他必然能在史書中留下光輝燦爛的一筆,後世提起他來,也要誇他一聲愛民如子,宅心仁厚,那已經足夠了。
有了岐州的先例在,京城百姓也都十分期待,不管是從順應民情還是從朝廷名聲的考量上來說,京城的貧困戶免費就醫也該支棱起來了。
因為有了正面的輿論導向,這一回,御史們也沒再逼逼賴賴,只是說貧困戶認定要仔細,不可使真正貧困者無所依,小有薄產者卻還能蹭上這樣一份好處。
昭寧帝當即點頭表示御史們說得對!而後大手一揮:既然你們不放心,便多去鄉間轉轉。御史本就有聞風彈事之責,若有不公正現象,便該說出來為百姓討個公道。
御史們有些時候討嫌是討嫌,但有的也是真正直。下鄉這樣的苦活累活,人家還真沒覺得苦,而是一臉嚴肅地接了這個差事,尤其是幾位上了年紀的御史,更覺得肩上擔子更重了,事關朝廷名聲,不可輕率,他們可必須為朝廷把好這一關,把潛在的貪官污吏全都揪出來!
就如同胡尚書所說的那樣,京城的貧困戶認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才最終定下來。
那會兒,江瀾等人早就進了京,會試和殿試都考完了。
有虞衡給他們做提升衝刺訓練,岐州這一年的進士率蹭蹭往上竄,張平也運氣爆棚了一回,以最後一名的成績險險地掛在了進士的最後一名,差一點就跌到同進士榜去了。
飯總是搶著的好吃,原本覺得這是虧本買賣不想乾的,現在全都悔青了腸子,恨不得虞衡明天就開始辦拍賣會,把合作機會也給拍賣了,虞衡直接報底價,他們一個個競拍,把機會拍到才行。
虞衡見他們這麼積極,心裡也覺得好笑,強忍著笑意點頭道:「放心,也沒多長時間了,有這功夫,先多干點活才是。」
瞧他們這積極的模樣,明年官府都不用往貧困戶免費就醫裡頭填銀子了,說不準還能余出點銀子備用。
不僅是岐州,其他州的藥鋪也蠢蠢欲動。大家都是開醫館藥鋪的,怎麼你仁心堂就突然名揚天下了?你家醫術也不是頂尖的,不就是找了個好靠山,干對了一件大事嗎?我們也可以!
有些膽子大點的醫館掌柜就暗搓搓托人向本州刺史打聽:咱們州搞不搞這個貧困戶免費就醫?要是實施的話,我們藥鋪也願意出一份力。
就連京城都有醫館暗暗打聽:咱們京城是不是也該弄這樣一個仁善醫館?專門給貧困戶就醫的。
天子腳下,福利待遇怎麼還能比不上地方呢?
京城百姓才是最關注這事兒的,都在嘀咕:「怎麼咱們京城這回還落在其他地方後頭了?往年有這些好事兒,都是咱們京城先起頭,現在倒好,人家岐州都施行好幾個月了,怎麼京城還沒動靜啊?」
這根本不符合京城皇城的高大上屬性啊!說好的國都優越感呢?
也有人逮著機會就吹虞衡,「還是嘉國公好,時時刻刻都想著我們。要不是嘉國公想到這樣一樁大善舉,這世上還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因為沒錢看病而去世的可憐人。」
「誰說不是呢?也就是那個仁心堂藥鋪沒開到京城來。否則的話,其他藥鋪的生意都不知道要差多少。反正我肯定更加樂意去仁心堂那樣的,為窮人看病的藥鋪去抓藥。人家有良心!」
「誰不是呢?就是京城沒有仁心堂,咱們想去他們藥鋪買藥都買不了。但凡家裡有老有小的,哪家不要買藥的?去哪兒買藥不是買,把銀子給心裡想著咱們老百姓的藥鋪,咱們自己花錢也花得高興!」
京城的醫館和藥鋪聽了這話後也十分窒息,窒息完後突然覺得這提議也不錯,便七拐八拐求著人去各位大人面前打聽消息,透露出的口風也很讓大人們疑惑:就像岐州其他藥鋪醫館一般,京城這些藥鋪同樣願意自己出銀子買這個出名的機會。
聽聞了這消息後的昭寧帝等人:………
虞衡果然不愧是財神爺下凡,賠本的買賣都能讓他盤活了還賺點銀子,這賺錢的能耐,真是絕了。
尤其是,分明是要藥鋪出錢,虞衡的姿態還高得很,收錢都得別人求著收,真是讓人迷醉。
胡尚書會眼睜睜地看著這麼一大筆銀子從自己的面前溜過嗎?聽聞其他店鋪願意出銀子競拍的消息後,胡尚書當即表態,「既然岐州已經有了先例,京城這邊,不如按照岐州的例子,也試著推一下貧困戶免費就醫的事兒?」
重要的是,這麼大一筆銀子,朝廷不能看著它長翅膀給飛了呀!
昭寧帝猶豫,「審計司的人還沒到呢。」
「無妨,京城這邊的貧困戶還沒定下來,單就這一項,都夠忙活好幾個月了。過了那麼長時間,已經夠那小子教出好些個審計人才來了。明年就是會試之年,到時候,京城的貧困戶定下來了,新科進士也差不多都出來了。把專門的審計人才往審計司一扔,他們就能夠幹活了。」
其他閣老同樣點頭,昭寧帝也很是心動,這規矩一定,他必然能在史書中留下光輝燦爛的一筆,後世提起他來,也要誇他一聲愛民如子,宅心仁厚,那已經足夠了。
有了岐州的先例在,京城百姓也都十分期待,不管是從順應民情還是從朝廷名聲的考量上來說,京城的貧困戶免費就醫也該支棱起來了。
因為有了正面的輿論導向,這一回,御史們也沒再逼逼賴賴,只是說貧困戶認定要仔細,不可使真正貧困者無所依,小有薄產者卻還能蹭上這樣一份好處。
昭寧帝當即點頭表示御史們說得對!而後大手一揮:既然你們不放心,便多去鄉間轉轉。御史本就有聞風彈事之責,若有不公正現象,便該說出來為百姓討個公道。
御史們有些時候討嫌是討嫌,但有的也是真正直。下鄉這樣的苦活累活,人家還真沒覺得苦,而是一臉嚴肅地接了這個差事,尤其是幾位上了年紀的御史,更覺得肩上擔子更重了,事關朝廷名聲,不可輕率,他們可必須為朝廷把好這一關,把潛在的貪官污吏全都揪出來!
就如同胡尚書所說的那樣,京城的貧困戶認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才最終定下來。
那會兒,江瀾等人早就進了京,會試和殿試都考完了。
有虞衡給他們做提升衝刺訓練,岐州這一年的進士率蹭蹭往上竄,張平也運氣爆棚了一回,以最後一名的成績險險地掛在了進士的最後一名,差一點就跌到同進士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