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恪之的身軀下意識緊繃,眼睜睜看著松松垮垮圍在她身上的浴巾慢慢塌下去些,露出一片雪白的後背。

  他忍不住伸出手覆上那一片雪膚,感受著指尖濕潤的滑膩,慢慢仰頭,壓抑地閉上雙眼。

  怎麼會不快活?她一會兒清純端莊,一轉眼又嫵媚妖艷,浸在水池裡時,將他折磨得幾次差點繃不住,當真是快活極了。

  可越是這樣,他越感到一種失去主導權的無力和憤怒。

  他總覺這一切都是因為他自己的刻意縱容,任由她牽引著一點點走進她織就的斑斕的網中,只要他願意,隨手揮刀,便能將那脆弱的網輕易斬斷。

  可她這樣一問,才讓他驚覺,自己似乎沉溺得有些過分,是明知她在利用自己,也忍不住一邊沉溺,一邊假裝自己依然清醒的過分。

  大約是這處溫柔鄉太令人快活了。

  他深吸一口氣,重新睜開冷漠的雙眼,低頭將她從他的腰上推開,抖了抖因潮濕而貼在身前的衣衫,面無表情道:「在朕面前,收起你的心思,朕說過,不喜歡玩弄心機的女人。」

  楚寧被他這般一推,本就因疲累而酸軟的身子登時支撐不住,一下軟倒在榻上,發出一聲低呼,心裡卻還在納悶,不知方才那句話怎讓他不快了。

  蕭恪之聽到聲響,轉頭望著她側趴在榻上,一副嬌弱無力的模樣,冷靜下來的心又有種熟悉的被一隻手捏了一把的酸意。

  他停了片刻,慢慢走近一步,彎腰將散落的浴巾重新攏緊,令她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才雙臂用力,一把將她抱起來,大步跨進屋中。

  屋裡空點著燈與香,卻沒外頭的霧氣繚繞,平白令人又清醒了些。

  他將人放在榻上後,便想轉身離開,可才踏出一步,衣角就被拉住。

  他停下腳步,冷著臉回頭,對上她楚楚的目光。

  「你還想做什麼?」

  那隻攀在他衣角上的手得寸進尺地悄悄划過他的掌心,輕輕勾住他的一根小指,又軟又熱。

  他渾身一緊,卻沒將她甩開。

  「陛下方才還未回答阿寧的問題。」

  她似乎固執地想要個答案。

  他站在原地,額角青筋跳個不停,好半晌,忽然折回榻邊,將濕答答的她從圍攏的浴巾里剝出來,牢牢壓著,狂烈地親吻一番,直到她在動彈不得,才喘著氣鬆開,一手捏住她的下顎,嗓音喑啞道:「下回,不許自作主張。」

  說罷,好像再不願多停留似的,快步離開。

  楚寧臥在榻上,望著他背影消失的地方出神片刻,忽然輕笑出聲。

  這就是他的回答了——已有了下回,便是肯定的意思。至於「自作主張」,說的大約是她私下與劉康招呼,未先告訴他,便直接將他引到這兒來吧。

  可是在怎麼「自作主張」,他也還是乖乖地來了。

  這樣一看,前幾日的冷淡,果然只是他的手段罷了。

  外頭的門已關上了,被她遣走的翠荷這才從屋後出來,替她拿來乾淨的衣裳。

  她披著衣撐起身子,走到牆角邊的箱籠旁,尋出一張方子,道:「將這個交給劉大監吧。」

  翠荷自然知道這是什麼,接過收起後,點頭應「喏」,便又出去了。

  ……

  飛霜殿,齊穆被攔在門外等了許久,始終未見到蕭恪之,此刻已是火冒三丈。

  可偏偏靳江帶著五個持刀侍衛,如威武的雕塑一般站在門前,虎視眈眈地望著,讓他半步也不敢往前踏。

  他做了三年的中書令,哪裡遇到過這樣的情形?

  從前的千牛衛在齊太后手裡,他出入宮禁時,從沒受過任何阻攔,哪怕是進入天子寢殿,也只稍一通報便可,今日卻是被毫不留情地攔著,連一張坐榻、一杯茶水也沒有,實在難堪不已。

  先前他聽從太后的囑咐,暫且退了一步,讓年輕的新君能先舒展手腳,其他事可以日後再議,可如今看,新君似乎有些得意忘形了!

  正想著,身後便傳來一陣腳步聲。

  他回頭一看,就見蕭恪之坐在步輦上,正朝著飛霜殿行來。

  「陛下!」待步輦落在殿門外,他便快步上前,略一拱手,就想大聲斥責方才攔著他的人,可話未出口,卻被蕭恪之冷冷瞥來的視線嚇了一跳。

  那種鋒利冷漠的眼神里,半點溫度也沒有,更別提尊重了,一下讓他想起先前喪儀上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事。

  他忽而打了個哆嗦,莫名收住話,跟在後頭走進殿中。

  殿中溫暖亮堂,令他慢慢回過神來,這才後知後覺地發現蕭恪之身上只穿了件松松垮垮的袍子,髮絲也還濕著,領口的地方好像還留著一片紅痕。

  這副樣子,顯然是才從湯池裡出來。

  可皇帝的御湯都在飛霜殿後,為何他卻是從外頭回來的?

  齊穆不禁又看了一眼他領口處的那片紅痕,心裡有些起疑。

  「大相公夜裡還要見朕,到底是為了何事?」蕭恪之坐在榻上冷冷開口,半點不遮掩,任他滿是懷疑地打量。

  齊穆一頓,這才想起此番的來意,才被打岔的怒火又再度冒了出來:「臣冒昧,想問一問陛下,為何吏部遞上去的名單,一個也未被採納?」

  蕭恪之挑眉不語,似乎在耐心地等他繼續說下去。

  齊穆索性也站直了身子,高聲道:「陛下明鑑,吏部的名單,都是臣與中書省的諸位同僚,和吏部尚書等人幾經商議、反覆篩選,才挑出來的最適宜的人選,陛下初登大位,過去又不曾參與朝政,對朝中的同僚們所知不多,不該不聽規勸,擅作主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