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覺得自己對這廝真是越來越寬容了。

  姜雲琛見危機解除,今晚應當不至於被趕出門了,便適可而止,開門見山道:「你剛才看的遊記,是我阿爹和阿娘所寫。」

  趙晏一怔,想起序跋中提到那對夫妻分別姓沈和紀,正是先太后與梁國公夫人的姓氏,帝後用於化名也不足為奇。

  ……還真是熟人。

  她凝神思索。當年大周出兵青奚,最初打著和談的旗號,今上以皇子的身份擔任正使,祖父率軍隨行,名義上是為了護送他以及其餘使臣。

  誰知今上一到瀘州,就遭到青奚王室的行刺,此舉直接斷送了講和的可能,將青奚送上絕路。

  祖父對她說起這段往事,每每都會稱讚今上智計過人,雖未明言,但她已大致猜到所謂「遇刺」十之八/九是今上自導自演的好戲。

  但她萬沒想到,看似端莊嫻雅、舉手投足間儘是書卷氣的皇后也參與了那場行動。

  「當年我阿爹以遇刺為幌子,與我阿娘、舅父、紀家的表舅父、還有一位青奚王族出身的老臣,暗中深入青奚境內,揭穿了青奚國君隱藏十多年的秘密,讓他們從內而外不攻自破。」姜雲琛的聲音傳來,打斷她的思緒,「世人皆道大周覆滅青奚兵不血刃,頃刻間便扭轉乾坤,卻不知是我阿爹阿娘一行人以身涉險換來,避免了兩軍交戰、血流成河的災禍。」

  「事成之時,我阿爹十六歲,阿娘十五。」他微微垂下眼帘,「我忍不住想,如果設身處地,讓我來應對那副局面,我能做到嗎?阿爹信任我、委以重任,可我總覺得自己還差得很遠。就說臨川王的事,阿爹令我徹查,可我現在沒有半點頭緒。」

  「今日我見了外祖父和舅父,他們都要我去問阿爹和阿娘,可是……」他頓了頓,抬眸望向趙晏,她不知何時已經轉過身,剛巧迎上他的目光。

  心裡忽然浮現一絲安定與暖意,他輕聲道:「趙晏,我不想一輩子依靠他們。阿爹和阿娘親自到過西南,經歷了那場戰事,還認識青奚王室成員,他們肯定已有主意,只是在考驗我罷了。」

  趙晏一時無言,驚訝於他的推心置腹,也沒想到……他竟會告訴她這些。

  記憶中,他似乎永遠都是意氣風發、驕傲不可一世,享受著睥睨眾人的出身,鋪展在眼前的是一條寬闊平直的通天大道。

  原來他也有茫然不確信的時候,也會擔心自己辜負父母的器重與期待。

  「我曾祖父遭君主猜忌,發配西南邊境,從那個風雨如晦的亂世中殺出一條血路,我祖父少時南征北戰,鐵騎橫掃中原,在位期間興科考、剪除世家勢力、平定西南和北疆,我阿爹十六歲出使異國,妙計傾覆青奚,十九歲讓庶兄及其母族輸得血本無歸,而今又再度擊潰天淵……」

  「與他們相比,我著實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功績。」

  「也難怪臨川王老賊野心勃勃,想要圖謀大位。」

  趙晏聽出他語氣中的自嘲,有心相勸,卻聽他話鋒一轉:「但我就算再沒用,也能甩他們那群酒囊飯袋一百條街。臨川王駐守後方的時候,被十倍敵軍嚇破了膽,差點把益州拱手相讓,若非我外祖父和燕國公臨危受命,城中將士浴血奮戰,他和嘉寧長公主早就屍骨無存,墳頭草都三尺了。」

  趙晏撲哧一笑,復而溫聲道:「但你可曾想過,你的祖輩父輩,他們都是迫不得已、別無選擇?前朝末年,君王昏庸、奸臣無道,高皇帝與先帝不爭,或許連安分守己待在益州都是奢望,至於陛下,先太后作為青奚公主,被打入冷宮,陛下沒有母族庇佑,孤立無援,身上的血統還成為世家大族攻訐的污點,他面對虎視眈眈的謝家和慶王,不去搏一把,便只能坐以待斃。」

  「殿下生在最好的時代,河清海晏、邊疆太平,父親聖明賢德,母族安穩不倒,唯一的競爭對手是那些非嫡非長、且在你眼中不值一提的皇親國戚。」她遙遙凝視他的眼睛,「殿下羨慕令祖令尊的功業,但你所擁有的一切,極有可能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

  「再說,」她由衷道,「你親征西域,截斷天淵的後路,不知挽救了多少將士及百姓的性命。你未至弱冠,人生還有很長,何必與先祖們終身的業績相比?」

  話音落下,承恩殿內寂靜無聲。

  少年和少女一坐一躺,隔了段不近不遠的距離,目光交匯,凝望著彼此。

  燈火氤氳,趙晏明媚奪目的五官鍍上一層柔和的光澤,姜雲琛看到她水蒲桃似的眼眸中淺笑流轉、光華璀璨,恍然發覺,這似乎是他第一次與趙晏心平氣和地交談自己的秘密。

  這些話他從未對任何人提過,父母、阿瑤、更別說年幼的弟妹,他怕他們擔心,更怕讓他們失望,他從出生起就註定金尊玉貴,可要坐穩這個位子,又談何容易?

  儲君肩負著一國之未來,祖輩的基業、天下萬民的福祉,輕飄飄幾個字,卻是難以衡量的重擔。

  時光倒退數年,他做夢都想不到,有朝一日會把這些說給趙晏聽。

  他的對手,雖不願承認、但當之無愧的知己,他想要共度一生的人。

  雖然這條路註定是孤家寡人,可他還是奢望能得到一點並肩同行的溫暖。

  今日他原本另有打算,趙晏對軍政興趣深厚,他想著以此作為交換條件,她允許他在承恩殿過夜,他把每天發生的事情講給她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