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鄭氏笑容一滯,但立刻遮掩過去:「如此甚好,阿嫻若有你這般明事理,我也能省心不少了。」

  趙晏作別她,去往趙宏的院子。

  一路上,她有些猶豫不決,是否要將三年前的事告訴弟弟。

  但最終還是打定主意,弟弟也長大了,不該總把他當做年幼小兒對待。

  趙宏得知姐姐要離開一陣子,內心頗為不舍,卻通情達理道:「阿姐出去散散心也好,希望你回來的時候,那些胡說八道的人已經統統閉嘴。」

  趙晏摸摸他的腦袋,斟酌言辭:「阿宏,你可還記得三年前,我們動身去涼州的前一天,伯母遣人送來一份酪漿。」

  趙宏想了想:「我記得,那天阿媛姐也在。不過阿姐你宮裡回來,失手把碗打碎了。」

  「我沒有失手。」趙晏輕聲道,「因為裡面加了料。」

  趙宏一愣,旋即反應過來,難以置信道:「阿姐是說……伯母要謀害我們性命?她怎敢如此膽大包天?阿爹阿娘知道嗎?祖父和祖母呢?」

  「謀害性命倒不至於,那東西是給阿娘或阿姐喝的。」趙晏道,「那玩意兒喝下去之後不會有任何不適,只是從今往後便無法誕育子嗣了。待到將來發現,證據早已灰飛煙滅,而且誰會懷疑到自家親人身上?伯母是何脾性,祖父祖母和阿爹阿娘或許未必不知,但這事,我沒有告訴過任何人。」

  趙宏義憤填膺:「她如此居心險惡,阿姐為何要幫她隱瞞?我一直以為,我們家風正直,傳聞中那些後宅陰私絕不會在燕國公府上演,誰知竟漏掉了滎陽鄭氏出身的千金!」

  趙晏示意他稍安:「事情畢竟沒有發生,我口說無憑,伯父也不會因此給伯母一封休書,而且你也知道伯母是滎陽鄭氏的女兒,當年世家勢大,伯父致力於棄武從文,求了許久才得到這門婚事,現在趙家飛黃騰達,將伯母打發回去,外面會怎麼說?伯父以後還如何在官場做人?」

  趙宏無言以對。

  趙晏知他心中憋屈,放緩語氣道:「阿宏,我將此事告知於你,便是相信你明白該怎麼做。這世上有很多事情無法講究對錯,在做一項決定之前,要斟酌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失敗,後續會面臨什麼樣的結果。」

  趙宏默然。

  的確,如果貿然鬧到祖父母和伯父那,伯父絕無可能休妻,最多責罰伯母一頓,要她賠禮道歉。

  再之後呢?兩房之間心存隔閡,芥蒂漸生,家中只怕永無寧日了。

  他感激於姐姐的坦誠與信任,卻仍覺悶悶不樂:「那麼我們便只能忍氣吞聲嗎?」

  「我何曾叫你忍氣吞聲?」趙晏一笑,「你難道沒有發現,這次我們回來,伯母安分了許多嗎?我想是因為當時伯父新納一房妾室,阿媛姐的夫婿又得高升,伯母心中失衡,衝動之下便做出了這檔子事。我已經警示過她,她應當不敢了,畢竟真的鬧出問題來,對她也沒有任何好處。」

  頓了頓:「但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總是沒錯,所以我走之後,你要多長個心眼。」

  趙宏應下:「我定會保護好阿爹和阿娘。阿姐,如果再有同樣的事發生……」

  「那我們就不必再手下留情了。」趙晏毫不猶豫道,「權衡利弊並非無條件地犧牲自己,而且寬容也不是一再忍讓,畢竟聖人有言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趙宏露出一個笑容,用力地點了點頭。

  -

  兩天後,趙晏隨姜雲瑤一同離京。

  宮裡並未大張旗鼓地安排,兩人低調出行,諸事從簡,由一支兵馬護送著向西京進發。

  唯一讓趙晏意外的是,虞朔竟然也在當中。

  皇帝見他武藝高強、品行正直,又與她相熟,便令他隨身護衛兩人的安全。

  「陛下並非不信任六娘子的武藝,」虞朔解釋道,「但你的主要任務是陪公主玩樂。」

  趙晏欣然接受了皇帝的好意:「既然如此,我便可以高枕無憂了。」

  又道:「你還沒去過長安,這次剛好也跟著開開眼界。」

  說話間,隊伍已出了城門。

  趙晏落下窗帷,感覺到車駕驟然提速,與姜雲瑤相視一笑,心思已然飛向錦繡成堆的驪山。

  -

  趙晏走後沒幾日,冊封趙景明為兵部尚書的聖旨傳到燕國公府。

  趙景明領旨,迅速更換禮服,入宮謝恩。

  與此同時,臨川王府。

  臨川王風塵僕僕趕回來,一進門,世孫便迎上前:「祖父……」

  「廢物!」臨川王一巴掌甩在他臉上,將他抽得一個趔趄,半邊面頰立時腫了起來。

  眾人噤若寒蟬,寂靜中只能聽到他破口大罵:「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說了讓你們不要輕舉妄動,先探探趙家的態度,一切等本王回京再做安排,你們倒好,一個個淨給本王添亂!你們可知道外面現在傳的什麼?臨川王府世孫求娶趙六娘不成,還把人給氣暈了過去!本王活這麼大歲數,一張老臉都被你們這些不肖子孫給丟盡了!」

  世孫有苦說不出。

  當日趙六娘牙尖嘴利、句句嗆聲,橫看豎看也不像個弱柳扶風的,誰知他一走她就昏倒在地?

  世子勸道:「阿爹息怒,莫氣壞了身子。」

  「你也給本王滾!」臨川王啐了他一口,「本王在信上怎麼交代你的?這事得從趙玉成入手,他才是趙家真正拿主意的人,你找趙景明有個屁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