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知不覺,秋獵如期而至。

  一大早,趙晏起來梳洗打扮,看到錦書為她準備的騎裝,搖了搖頭:「拿套裙子來。」

  錦書驚訝:「小娘子今日不參加狩獵了嗎?太子殿下……」

  趙晏擺擺手:「我與皇后娘娘及公主殿下三年未見,要好好敘舊。」

  太子?一邊去,關她何事。

  第22章 「臣女不曾心悅任何人。……

  皇家獵場位於北邙山下,距離上林苑不遠的位置。

  是日秋高氣爽,天空明淨、萬里無雲,山腳下旌旗飄搖,帳篷林立、馬匹成群,一派熱鬧景象。

  趙晏沒有與父親和弟弟一同騎馬,隨母親乘車而行。

  她想起自己初次入宮的情形,如今時過境遷,她早已不復當年的興奮和忐忑,只是思及馬上要見到姜雲瑤,不由從心底生出雀躍與歡喜。

  抵達獵場,見過帝後,意料之中地收穫豐厚的賞賜。

  趙晏恭敬拜謝,回答了幾句問話,與家人告退。

  一出御帳,含章公主身邊的宮人便迎了上來:「趙娘子,公主殿下有請。」

  姜雲瑤的帳篷就在不遠處,趙晏走進去,看到華陽公主與雍王也在。

  沒有避之不及的那位,她暗自鬆了口氣,對三人行禮問安。

  「免禮。」姜雲瑤笑道,「晏晏,好久不見,快坐下讓我看看。」

  趙晏在她身旁就座,華陽公主也湊過來道:「趙娘子,待你有空,可以教我射箭嗎?」

  她年方十歲,嗓音清脆稚嫩,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撲閃著,目光中盈滿期待。

  趙晏見證了她從襁褓里的嬰兒長成粉雕玉琢的女孩,對這個小姑娘很是喜歡,含笑應道:「公主想學,臣女自當傾囊相授。另外,臣女為二位公主及雍王殿下帶了些禮物,回頭便送進宮裡。」

  華陽公主畢竟是孩童,聞言喜笑顏開。

  她知曉姐姐與趙娘子久別重逢,定有許多話要說,與雍王一同道謝後,結伴離開了。

  趙晏望向姜雲瑤,彼此對視,先是沉默了一下,旋即不約而同地笑出聲。

  「可算是把你盼回來了。」姜雲瑤慨嘆道,「當日我左等右等,一整個上午過去都不見你蹤影,若非燕國公前來送信,我差點親自到貴府尋人。」

  趙晏垂眸:「抱歉,我不該不告而別。」

  「無妨。」姜雲瑤不以為意,握住她的手,「你父親遠征、母親與弟弟隨行,不舍與他們分別也是情理之中。好在趙將軍晉升之事塵埃落定,三五天內,聖旨定會下達,今後你可以安享福分了。」

  趙晏笑了笑:「四海昇平,國泰民安,便是我最好的福分。」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聊天,闊別三年,卻未有任何生疏與隔閡,仿佛昨日才一起從崇文館歸來,或是在姜雲瑤的寢殿中調香插花,說說笑笑地打發掉大半天的時光。

  沒多久,皇后駕臨,趙晏聽到宮人通報,忙與姜雲瑤起身行禮。

  「本宮將陛下一人丟在那,可不是來聽你們客套的。」皇后示意兩人落座,莞爾道,「本宮平生從未去過北境,對涼州的風土人情尤為好奇,只是書中內容陳舊過時,遠不如耳聞來得有趣,晏晏,本宮和阿瑤一樣,也攢了好些話想問。」

  趙晏讀過帝後參與撰寫的地理志,知道皇后對這方面興趣匪淺,當即應下。

  兒時,她和姜雲瑤經常聽皇后講述九州風俗民情,而今輪到她反客為主,也是頗駕輕就熟。

  三人談笑風生,帳內氣氛其樂融融。

  -

  姜雲琛自林中縱馬歸來,依舊未見趙晏的身影,不禁納罕。

  若是以往,她早已輕裝上陣,生怕晚一時半刻,就在與他的比拼中落得劣勢。

  自從他坦言觀德坊有東宮的探子,她出門時便保持沉默,讓他無法得知她的去向。

  他也沒有派人跟蹤,一來是吸取上次在南市的教訓,二來,那個饅頭打消了他心中疑慮,讓他確信趙晏仍對自己念念不忘,先前擔心她移情別戀,實屬杞人憂天。

  最近事務繁忙,他分/身乏術,無法再出宮與她相見,但他對秋獵充滿期待,幾乎是數著日子盼來了今天。她在涼州三年,騎射功夫必定突飛猛進,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領教一番。

  可是左等右等,她卻始終不曾出現,眼看著日頭高照,他終於按捺不住,徑直朝帳篷走去。

  御帳前立著幾個衣著華貴的人影,是臨川王世子夫婦及世孫。

  臨川王尚未回京,只有世子一家前來面聖,三人正等候傳召,見到太子,忙向他請安。

  姜雲琛簡單寒暄兩句,要他們稍事等待,率先步入帳內。

  看到皇帝獨自坐在案前,他問:「阿爹,阿娘去了何處?」

  皇帝道:「在阿瑤那邊,她迫不及待想聽晏晏講涼州的事。」

  果然。

  趙晏定是被母親和阿瑤留住了。

  也不知她們為何要跟他搶,閒聊的時間以後還多得是,秋獵錯過卻要再等整整一年。

  不成,他不能看著機會從眼前溜走。也許趙晏正心急如焚、望眼欲穿,卻礙於情面,不好對母親和妹妹提出離席,只能寄希望於他現身幫忙說情。

  他來了。

  向皇帝告辭,他走近姜雲瑤的帳篷。

  霎時,一陣交談從裡面傳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