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頁
「剛才你說認我作寒門楷模,聽了你這一席話,我實在是無地自容。」瞿元嘉長嘆道,「我枉在民部任職,管天下度支,但田地如何分,賦稅如何交,從來都是只知道典章,也從來沒有擔心過。」
「你出仕就在中樞,多少州縣小吏,就是以在文書上做手腳為生,你不知道不足怪。但如果你不知道,三省的相公生來是雲端之人,該如何知道的呢?瞞,恐怕也是要想辦法瞞過去的。不過查總勝過不聞不問。」
兩人一面交談,一面默默觀察路邊的田畝,大片無人耕作的水田在江南春色中,望之觸目驚心。瞿元嘉原想說,現在南方各州肯定有御史巡查,大可以就田畝荒廢一事上書中樞,可很快又想到僧田狀一案的源頭就在自己身旁,一時之間,倒不知如何斟酌言語了。
但他還是難忍憤慨之心:「不能因為這些田畝一時無主,就耽誤農時,這不僅是懶政,簡直本末倒置了。」
「焉知不是故意為之?」杜啟正冷淡反問。
「杜八是說……楊州士族不忿上意,寧可耽誤農時,也不派人耕作麼?」
「這是一重。朝廷只下令丈量田畝,田畝如何處置,尚無旨意。」
「這……!」
杜啟正這時,露出了一路上第一個笑容,可這笑容刺眼得難以直視,他自己也似有所感,很快收住了,深深嘆了口氣:「上意如雷霆霹靂,下民得之不過涓滴。對了,我南下之前,又去探望了章子欣。」
瞿元嘉內心一動:「……章御史的病體如何?」
「面上的傷疤已經消得差不多了,如果不仔細端詳,也看不出什麼。幸而他年輕,躲過了要害,但手腳肯定不可能恢復到傷前。據說清明後,就要官復原職了。」
「這真是好事。」聽到最後,瞿元嘉由衷地說。
杜啟正點頭:「嗯。陛下還恩准他乘車入宮……允一,你辭官後,打算做什麼?」
瞿元嘉仿佛是被問住了,頓了好一陣子,才接話:「我還沒想好。但我不該瞞你,我辭官與葉郎君無干。我和他之間,從來沒有破鏡重圓之說。」
杜啟正並未流露出太多的驚訝之色,但也不掩遺憾:「那我之前失言了。允一莫怪。」
「是我沒有講明。所以你問葉郎君是否知曉我有意辭官,我也無從作答。」
「即便如此,你也要回沅慶?」
「我以前以為自己做事許多瞻前顧後之處,其實是魯莽愚鈍。我雖然決意不做官,但沒想好日後的打算,是我這一輩子只學過當兵和做官,別的一點雕蟲小技,能不能謀生,都不可知。」
平江城已經赫然在望。瞿元嘉見分別在即,沒有細說下去,正在想分別之詞,忽然聽杜啟正問:「允一這是直接要去沅慶了麼?」
「正是。」
「你在沅慶住在何處?」
「……暫住在葉郎君府上。」
「既然如此,」杜啟正一停頓,「我接下來兩天本來也就是會友。清明訪友正是南方舊俗,我聽說許多士族人家,以隨性而至為風雅。我出身粗鄙,不過借著允一的東風,也學著附庸風雅一回吧。」
瞿元嘉面露不解之色,杜啟正笑了:「我是說,我很久沒見葉郎君了,既然你在,跟著你去沅慶,也做一做客。」
…………
杜啟正作為如假包換的不速之客,得到了比被主人家自稱「奉若上賓」的瞿元嘉熱情得多的款待。杜啟正原打算只在沅慶住一晚,第二天就趕回平江,但在葉舟的盛情招待和挽留下,住了兩個晚上,後來乾脆直接從沅慶動身回京,連平江都沒回。得知杜啟正回鄉的原因後,葉舟專程為出閣在即的杜家小娘子準備了一份賀禮。主客雙方推辭許久,葉舟解釋道:「錦緞和金工是沅慶特產,正合適給令妹添嫁奩。我家家產雖然悉數發回,但細軟早都不知去向。這區區薄禮,置辦得倉促,但都是這兩日間我專程吩咐下人挑選的。令堂與令妹在我養傷時對我照顧有加,我無以為報,嫁娶是人生大事,容我聊表些許心意吧。」
杜啟正只好拿起一匹錦緞,再三道謝後,說:「葉郎君的心意我替家母、舍妹謝過,只是這些禮物,實在太貴重了。舍妹精於女紅,我厚顏替她收下這匹錦緞,其餘的,還請葉郎君收回。」
葉舟搖搖頭:「我家中沒有女眷,派不上用場。」
杜啟正瞥了一眼也同來送行的瞿元嘉,笑著搖頭:「那也收不得。」
他當著葉舟的面將錦緞小心地包好,一揖後翻身上馬,來時瀟灑,離開時有過之而無不及。目送他一人一馬消失在視線盡頭,瞿元嘉和葉舟福至心靈般對視了一眼,這次葉舟沒有移開目光,瞿元嘉驀地覺得他似乎是笑了一下,又吃不准,不過總算有了這幾天來第一次解釋的機會:「我和杜八是偶遇。」
「當然是偶遇。如果是你有心搬說客,杜郎君恐怕不會來了。」
杜啟正來做客的一天兩夜裡葉舟除了設宴招待他,無非就是在城內逛了逛,談些風花雪月的本地掌故,分毫沒有觸及到他二人的舊事。瞿元嘉雖然在場,也和沒在差不多。但聽到葉舟這句話,瞿元嘉想也沒想,下意識地問:「你我之間,說客能有什麼用?」
葉舟一頓,神情更是堪稱微妙,更根本不接瞿元嘉的話,轉身往家的方向走。瞿元嘉立刻追了上去,索性告訴他遇見杜啟正後這幾天來的心事。
「你出仕就在中樞,多少州縣小吏,就是以在文書上做手腳為生,你不知道不足怪。但如果你不知道,三省的相公生來是雲端之人,該如何知道的呢?瞞,恐怕也是要想辦法瞞過去的。不過查總勝過不聞不問。」
兩人一面交談,一面默默觀察路邊的田畝,大片無人耕作的水田在江南春色中,望之觸目驚心。瞿元嘉原想說,現在南方各州肯定有御史巡查,大可以就田畝荒廢一事上書中樞,可很快又想到僧田狀一案的源頭就在自己身旁,一時之間,倒不知如何斟酌言語了。
但他還是難忍憤慨之心:「不能因為這些田畝一時無主,就耽誤農時,這不僅是懶政,簡直本末倒置了。」
「焉知不是故意為之?」杜啟正冷淡反問。
「杜八是說……楊州士族不忿上意,寧可耽誤農時,也不派人耕作麼?」
「這是一重。朝廷只下令丈量田畝,田畝如何處置,尚無旨意。」
「這……!」
杜啟正這時,露出了一路上第一個笑容,可這笑容刺眼得難以直視,他自己也似有所感,很快收住了,深深嘆了口氣:「上意如雷霆霹靂,下民得之不過涓滴。對了,我南下之前,又去探望了章子欣。」
瞿元嘉內心一動:「……章御史的病體如何?」
「面上的傷疤已經消得差不多了,如果不仔細端詳,也看不出什麼。幸而他年輕,躲過了要害,但手腳肯定不可能恢復到傷前。據說清明後,就要官復原職了。」
「這真是好事。」聽到最後,瞿元嘉由衷地說。
杜啟正點頭:「嗯。陛下還恩准他乘車入宮……允一,你辭官後,打算做什麼?」
瞿元嘉仿佛是被問住了,頓了好一陣子,才接話:「我還沒想好。但我不該瞞你,我辭官與葉郎君無干。我和他之間,從來沒有破鏡重圓之說。」
杜啟正並未流露出太多的驚訝之色,但也不掩遺憾:「那我之前失言了。允一莫怪。」
「是我沒有講明。所以你問葉郎君是否知曉我有意辭官,我也無從作答。」
「即便如此,你也要回沅慶?」
「我以前以為自己做事許多瞻前顧後之處,其實是魯莽愚鈍。我雖然決意不做官,但沒想好日後的打算,是我這一輩子只學過當兵和做官,別的一點雕蟲小技,能不能謀生,都不可知。」
平江城已經赫然在望。瞿元嘉見分別在即,沒有細說下去,正在想分別之詞,忽然聽杜啟正問:「允一這是直接要去沅慶了麼?」
「正是。」
「你在沅慶住在何處?」
「……暫住在葉郎君府上。」
「既然如此,」杜啟正一停頓,「我接下來兩天本來也就是會友。清明訪友正是南方舊俗,我聽說許多士族人家,以隨性而至為風雅。我出身粗鄙,不過借著允一的東風,也學著附庸風雅一回吧。」
瞿元嘉面露不解之色,杜啟正笑了:「我是說,我很久沒見葉郎君了,既然你在,跟著你去沅慶,也做一做客。」
…………
杜啟正作為如假包換的不速之客,得到了比被主人家自稱「奉若上賓」的瞿元嘉熱情得多的款待。杜啟正原打算只在沅慶住一晚,第二天就趕回平江,但在葉舟的盛情招待和挽留下,住了兩個晚上,後來乾脆直接從沅慶動身回京,連平江都沒回。得知杜啟正回鄉的原因後,葉舟專程為出閣在即的杜家小娘子準備了一份賀禮。主客雙方推辭許久,葉舟解釋道:「錦緞和金工是沅慶特產,正合適給令妹添嫁奩。我家家產雖然悉數發回,但細軟早都不知去向。這區區薄禮,置辦得倉促,但都是這兩日間我專程吩咐下人挑選的。令堂與令妹在我養傷時對我照顧有加,我無以為報,嫁娶是人生大事,容我聊表些許心意吧。」
杜啟正只好拿起一匹錦緞,再三道謝後,說:「葉郎君的心意我替家母、舍妹謝過,只是這些禮物,實在太貴重了。舍妹精於女紅,我厚顏替她收下這匹錦緞,其餘的,還請葉郎君收回。」
葉舟搖搖頭:「我家中沒有女眷,派不上用場。」
杜啟正瞥了一眼也同來送行的瞿元嘉,笑著搖頭:「那也收不得。」
他當著葉舟的面將錦緞小心地包好,一揖後翻身上馬,來時瀟灑,離開時有過之而無不及。目送他一人一馬消失在視線盡頭,瞿元嘉和葉舟福至心靈般對視了一眼,這次葉舟沒有移開目光,瞿元嘉驀地覺得他似乎是笑了一下,又吃不准,不過總算有了這幾天來第一次解釋的機會:「我和杜八是偶遇。」
「當然是偶遇。如果是你有心搬說客,杜郎君恐怕不會來了。」
杜啟正來做客的一天兩夜裡葉舟除了設宴招待他,無非就是在城內逛了逛,談些風花雪月的本地掌故,分毫沒有觸及到他二人的舊事。瞿元嘉雖然在場,也和沒在差不多。但聽到葉舟這句話,瞿元嘉想也沒想,下意識地問:「你我之間,說客能有什麼用?」
葉舟一頓,神情更是堪稱微妙,更根本不接瞿元嘉的話,轉身往家的方向走。瞿元嘉立刻追了上去,索性告訴他遇見杜啟正後這幾天來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