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漠北天下強軍,花木蘭當世敢戰之將,加上花木蘭沈氏門下出身,受太后信重,天子信賴。爭?誰敢和她爭啊,沒見到陳老大人連人家邊都沒摸著就被小皇帝給懟回來了麼?再說了,若不是太后有意把消息往花木蘭那傳,花木蘭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趕到慶雲殿給皇帝撐腰。
所有人都在等,等花木蘭開口來一句「臣願率領漠北軍前往征討。」跟著漠北軍總不會輸,甚至會是個躺贏的過程。
所以接下來他們才是他們開口搶的時候,搶著去當個搭手的偏將,或者是當個書記官。總而言之,都是些惠而不費,專門用來鍍金唬人的差事。硬骨頭歸花木蘭,肉歸他們,而且就算是輸了他們也就是吃不到肉這個結局,不會更差。
出乎他們意料的是,花木蘭沒有開口,沈霖也沒有發聲命令。四下里就這麼安靜著。
沈霖看著打盹的兒子,有點後悔讓人把消息傳給花木蘭了。這種心情落差就像是本以為是找了一根能攪混水的竹竿,沒想到來的是一條蛟龍一樣。所有地頭蛇都被壓得服服帖帖。
良久,花木蘭起身出列奏稟:「臣願往。」
還沒等人上來摘桃子,花木蘭就兜頭一盆涼水,把在場之人都澆了個透心涼。
「敢問花卿家要帶多少兵馬,需要多少將官,糧草幾何,哀家也好叫兵部戶部早做準備。」
「兵貴神速,先帝新喪,南面又起戰事,禁軍不宜輕出,還是拱衛帝京、安撫民心為上。」
「漠北調軍耗時太多,京中這一萬漠北軍調過去也無濟於事。臣請調六千漠北軍為主,四州州兵予臣提調,錢糧一應由地方支應,不夠再由老庫轉調。」
「就這樣?」
「是的。」
全部啞火,連沈霖都被驚著了。
他們耳朵沒壞吧,居然聽到州兵這個詞?州兵戰鬥力那個弱誒,除了州兵那些從邊軍里退下來的高層軍官,就沒幾個見過血的。
那些州兵都是南邊逃來的難民,為了不給地方添麻煩的才募民為兵,而且最彪悍能惹事的都往漠北送去了,剩下的都是老實巴交的憨厚人,平時彈壓地方都夠嗆,更別說出征了。
現在四州的州兵被南楚的大軍壓著揍,誰給了花木蘭勇氣說出這番話的,真以為漠北軍是天兵天將,她花木蘭是三頭六臂,帶六千人就敢去平定叛亂了?
腹誹歸腹誹,但沒人出聲反駁。花木蘭如今正當紅,犯不上和她正面打擂台。只是聽了花木蘭這話,都熄了把自家子弟往軍里送的心。這不是混不混軍功的事,這是把自家子弟往火坑裡推啊。
慶雲殿的一鍋滾水,就被花木蘭這幾瓢冷水給摁下來了。剛才那掀飛房頂爭吵就像一場幻夢,現在則是一切回歸了正軌,平靜地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花木蘭沒有理會任何投向她的目光,施施然走出了宮城。
然後,然後花木蘭就蔫了,蔫得很徹底。因為花木蘭看到了那個穿著藍色士子衫的單薄身影。
「說說吧,又攬下了什麼好差事?」祝英台笑得很和藹,然後路孟銳就帶著人退後了十步,把空間留給了兩位上司。免得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沒什麼,想了個告老還鄉的好主意,想這今後和你雙宿雙飛來著。」這麼多年花木蘭也是練出來了,任憑祝英台把腰間那塊軟肉擰三圈,也能面不改色的出言調戲。
「什麼?」祝英台這下是真驚了。
※※※※※※※※※※※※※※※※※※※※
圓潤滾來更新。
第102章
「到底是怎麼回事!」祝英台有些急了,連語調都拔高了一些。
自家人知自家事,這麼些年花木蘭已經摸清楚了祝英台的脾性。她的小功曹是個其實急性人,得順毛哄。
花木蘭看了看左右,見在路孟銳的守護下並無旁人靠近,才將佩劍掛回了腰間:「要想知道也得回府再說,此地人多嘴雜,不是個解釋的好地方。」
「那就快走!」
一路策馬揚鞭,激起煙塵無數,行人紛紛側目。
一回到都督府,祝英台就扔下一個你們知道的眼神把親衛們趕去了外院,一個人拉著花木蘭進了書房。杏眼圓睜,俏臉含怒。
「仲符你說說,到底在瞞著我幹什麼?你要是失心瘋了提前告訴我一聲。」
「我什麼時候瞞過你了?這件事你也是知道的,我一直想告老還鄉,今後陪你悠遊此生。」
「你知道我說的不是這個!不要和我兜圈子!」
「我錯了錯了,我現在就告訴你我在想什麼。」
花木蘭用濕布裹著銅壺的把手,給祝英台續了一盞茶。
「還是沒臨深你那麼好的茶藝,湊活喝解渴順氣用吧。」
好不容易穩當了下來,花木蘭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臨深你也算久在行伍之人,你說說看,這殲敵和退兵有和區別?」
一上來就是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祝英台仔細想了想答道:「殲敵要求殺傷,退兵只要求逼退,一般來說只要殺傷十分之一二,敵人便會自行退兵……仲符你的意思是……」
「就是這個意思。殲敵的難度可比退兵大的多,我此次出征,只求退兵,保得一時安穩,料也無虞。至於今後,柔然已經被咱們打殘了,沒有十幾年恢復不了元氣,朝廷應該也能騰出手把南邊的人收拾收拾了。」
所有人都在等,等花木蘭開口來一句「臣願率領漠北軍前往征討。」跟著漠北軍總不會輸,甚至會是個躺贏的過程。
所以接下來他們才是他們開口搶的時候,搶著去當個搭手的偏將,或者是當個書記官。總而言之,都是些惠而不費,專門用來鍍金唬人的差事。硬骨頭歸花木蘭,肉歸他們,而且就算是輸了他們也就是吃不到肉這個結局,不會更差。
出乎他們意料的是,花木蘭沒有開口,沈霖也沒有發聲命令。四下里就這麼安靜著。
沈霖看著打盹的兒子,有點後悔讓人把消息傳給花木蘭了。這種心情落差就像是本以為是找了一根能攪混水的竹竿,沒想到來的是一條蛟龍一樣。所有地頭蛇都被壓得服服帖帖。
良久,花木蘭起身出列奏稟:「臣願往。」
還沒等人上來摘桃子,花木蘭就兜頭一盆涼水,把在場之人都澆了個透心涼。
「敢問花卿家要帶多少兵馬,需要多少將官,糧草幾何,哀家也好叫兵部戶部早做準備。」
「兵貴神速,先帝新喪,南面又起戰事,禁軍不宜輕出,還是拱衛帝京、安撫民心為上。」
「漠北調軍耗時太多,京中這一萬漠北軍調過去也無濟於事。臣請調六千漠北軍為主,四州州兵予臣提調,錢糧一應由地方支應,不夠再由老庫轉調。」
「就這樣?」
「是的。」
全部啞火,連沈霖都被驚著了。
他們耳朵沒壞吧,居然聽到州兵這個詞?州兵戰鬥力那個弱誒,除了州兵那些從邊軍里退下來的高層軍官,就沒幾個見過血的。
那些州兵都是南邊逃來的難民,為了不給地方添麻煩的才募民為兵,而且最彪悍能惹事的都往漠北送去了,剩下的都是老實巴交的憨厚人,平時彈壓地方都夠嗆,更別說出征了。
現在四州的州兵被南楚的大軍壓著揍,誰給了花木蘭勇氣說出這番話的,真以為漠北軍是天兵天將,她花木蘭是三頭六臂,帶六千人就敢去平定叛亂了?
腹誹歸腹誹,但沒人出聲反駁。花木蘭如今正當紅,犯不上和她正面打擂台。只是聽了花木蘭這話,都熄了把自家子弟往軍里送的心。這不是混不混軍功的事,這是把自家子弟往火坑裡推啊。
慶雲殿的一鍋滾水,就被花木蘭這幾瓢冷水給摁下來了。剛才那掀飛房頂爭吵就像一場幻夢,現在則是一切回歸了正軌,平靜地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花木蘭沒有理會任何投向她的目光,施施然走出了宮城。
然後,然後花木蘭就蔫了,蔫得很徹底。因為花木蘭看到了那個穿著藍色士子衫的單薄身影。
「說說吧,又攬下了什麼好差事?」祝英台笑得很和藹,然後路孟銳就帶著人退後了十步,把空間留給了兩位上司。免得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沒什麼,想了個告老還鄉的好主意,想這今後和你雙宿雙飛來著。」這麼多年花木蘭也是練出來了,任憑祝英台把腰間那塊軟肉擰三圈,也能面不改色的出言調戲。
「什麼?」祝英台這下是真驚了。
※※※※※※※※※※※※※※※※※※※※
圓潤滾來更新。
第102章
「到底是怎麼回事!」祝英台有些急了,連語調都拔高了一些。
自家人知自家事,這麼些年花木蘭已經摸清楚了祝英台的脾性。她的小功曹是個其實急性人,得順毛哄。
花木蘭看了看左右,見在路孟銳的守護下並無旁人靠近,才將佩劍掛回了腰間:「要想知道也得回府再說,此地人多嘴雜,不是個解釋的好地方。」
「那就快走!」
一路策馬揚鞭,激起煙塵無數,行人紛紛側目。
一回到都督府,祝英台就扔下一個你們知道的眼神把親衛們趕去了外院,一個人拉著花木蘭進了書房。杏眼圓睜,俏臉含怒。
「仲符你說說,到底在瞞著我幹什麼?你要是失心瘋了提前告訴我一聲。」
「我什麼時候瞞過你了?這件事你也是知道的,我一直想告老還鄉,今後陪你悠遊此生。」
「你知道我說的不是這個!不要和我兜圈子!」
「我錯了錯了,我現在就告訴你我在想什麼。」
花木蘭用濕布裹著銅壺的把手,給祝英台續了一盞茶。
「還是沒臨深你那麼好的茶藝,湊活喝解渴順氣用吧。」
好不容易穩當了下來,花木蘭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臨深你也算久在行伍之人,你說說看,這殲敵和退兵有和區別?」
一上來就是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祝英台仔細想了想答道:「殲敵要求殺傷,退兵只要求逼退,一般來說只要殺傷十分之一二,敵人便會自行退兵……仲符你的意思是……」
「就是這個意思。殲敵的難度可比退兵大的多,我此次出征,只求退兵,保得一時安穩,料也無虞。至於今後,柔然已經被咱們打殘了,沒有十幾年恢復不了元氣,朝廷應該也能騰出手把南邊的人收拾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