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那怕祝英台已經在審問過程中刻意避開了關於沈雲的細節,將宮變的調令都歸結於九門提督的印信失竊。但是這種理由糊弄一下平民還行,朝中的官員是一個都不信的。一品大員的印信都是那麼容易失竊,豈不是給朝廷的面上來了幾個大耳刮子嗎?
但是沈雲畢竟是今上的親舅舅,不看僧面看佛面,各位大臣也就捏著鼻子認了。作為回報,北燕第一大的勛貴世家沈家被大家一齊排斥在了核心權利圈之外。假使皇帝能夠順利長大,並重用母族,那麼沈家還有一線翻身的機會。如若不然,沈家在軍中的影響力在三十年內就會被其它世家蠶食一空。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更何況還是一個犯了大錯的世家呢?花木蘭今日坐在了自己老東家昔日的位置上就是明證。寒門出身又怎樣?小皇帝和太后都信任,手下的兵又能征善戰,簡直是當年沈家的完美復刻。
今日若是攔不住,又一個門閥世家就要誕生了。
小皇帝還抱著花木蘭的手不停撒嬌。
花木蘭的注意力卻跑偏了,她看向了小皇帝的發頂。小孩子的發量並不多,而且發質柔軟。如果小皇帝還是太子,那麼自然還會有大把的時間給他蓄髮,會和普通孩子一般從垂髫到總角,最後才由親長束髮戴冠。只是如今的他是天子,必須要有天子的威儀,尤其是在現在這個多事之秋。所以年紀小小的皇帝提前束冠,細弱的髮絲被總成一束,把頭皮繃得緊緊的,每走一步金絲冠上的東珠就顫巍巍的搖動。
莫說天子的責任,就是這皇冠的重量,都不是小皇帝一個人能擔起的。
花木蘭心中生出幾分柔軟,伸出空閒的手當著眾人的面揉了揉小皇帝的發頂道:「若是皇上再不回去,太后娘娘該著急了。」
小皇帝看了看御座珠簾之後的母親,再看了看一臉笑意的花木蘭,很是猶豫。
「臣保證,議事未完之前,不會走。」
「好,那花將軍你不可以騙我……騙朕!不對,不得食言!」也許是近來又學到了什麼新詞,小皇帝臨時改了口。
花木蘭眼含笑意的點頭,隨後就見小皇帝推開了意圖抱他的宮女,穿著厚重的袞服,像極了一個小黑糰子一般往御階上爬去。
等到一切處理停當,沈霖已經憑著女人的直覺察覺出了大殿內氣氛微妙的變化。而且她也察覺到了,這一切變化的源頭都是來自於花木蘭。
看著那個還在望著花木蘭傻笑的寶貝兒子,沈霖無聲的嘆了一口氣。那個人還是和以前一樣,低眉順眼,永遠垂頭應是,但是當初親衛堆里沒有一個不服她,也沒有一個人不以她為首。如今當了大將軍也是一樣,靜默無聲,卻自有巍峨氣度,讓任何人都無法忽視她的存在。
「咳,既然人已經到齊了,大家就重新開始議一議此次南楚先起戰端,我朝派誰統兵出征為好啊?」
第101章
良久良久,沒有人說話。
少不更事的小皇帝打了個哈欠,靠在龍椅的軟墊上昏昏欲睡。天下於他還太過遙遠,此時的他只是一個想睡覺的小孩。於此時的小皇帝而言,天崩地裂都沒有一個安靜的能供他打個盹的慶雲殿重要。
小皇帝愈發喜歡花木蘭了,因為花將軍出現在哪,就把安靜帶到哪。
顧慮極多的沈霖卻沒有自己兒子這樣的大心臟,在她看來,自己和兒子是孤兒寡母,這朝中但凡有些能力的都在惦記這把龍椅,想取了她們母子二人的性命。
在這種情況下,朝中勢力越多越雜亂,她們母子二人的安全係數就會越高。因為彼此之間相互制衡的勢力相持不下,最後還是會藉助皇室的力量調停。這樣不僅僅能保住皇家的顏面,如果操作得當,還可以左右逢源,借力打力。
在花木蘭來之前,雖說殿上局面有些亂,但還在沈霖的掌控範圍之內。只是花木蘭一來,這滿殿的氣氛就硬生生被摁住了。
不是不想爭,是根本爭不過。
中原出文官,漠北出武將。這是幾百年來,時間給天下人形成的共識。同樣是武將,大家潛意識裡就會覺得漠北出來的將高人一頭。同樣是兵,碰面的時候就會怵漠北兵三分。就算是號稱精銳中的精銳的禁軍,也不會想正面撞上漠北軍。
這不是什麼歧視和偏見,而是漠北用成千上萬的人命和百年來抵禦外族的堅持給自己掙來的。
鋒利的刀容易割傷自己,所以自北燕建立以來,漠北軍從未得到入關許可。也就是現在情勢特殊,花木蘭才帶了一小波人入關,讓久居中原的普通民眾知道了什麼叫做鐵與火淬鍊出的天下強軍。
和沈雲這種含著金湯匙出身的人不同,一步一個腳印自己登上高位的花木蘭更受說書人的青睞,還沒幾天呢,漠北都督花木蘭軼事就在帝京各大茶館酒肆書坊中流傳開來,連帶著祝英台都受了編排。
有關兩人分桃斷袖的傳聞那是不斷推陳出新,還越說越離譜。若不是祝英台攔著,帝京八成以上的酒家能被憤怒的漠北軍士卒砸個稀巴爛。
閒話少敘,且說正題。
戰績和威名都是過去時。但前些日子花木蘭帶領親衛護衛東宮,面對數倍之敵,戰損率高達九成都沒有一人退卻,就是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邁不過去的檻。
他們倒是想爭,可是和花木蘭這個狠人比起來,他們什麼都爭不起來。
但是沈雲畢竟是今上的親舅舅,不看僧面看佛面,各位大臣也就捏著鼻子認了。作為回報,北燕第一大的勛貴世家沈家被大家一齊排斥在了核心權利圈之外。假使皇帝能夠順利長大,並重用母族,那麼沈家還有一線翻身的機會。如若不然,沈家在軍中的影響力在三十年內就會被其它世家蠶食一空。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更何況還是一個犯了大錯的世家呢?花木蘭今日坐在了自己老東家昔日的位置上就是明證。寒門出身又怎樣?小皇帝和太后都信任,手下的兵又能征善戰,簡直是當年沈家的完美復刻。
今日若是攔不住,又一個門閥世家就要誕生了。
小皇帝還抱著花木蘭的手不停撒嬌。
花木蘭的注意力卻跑偏了,她看向了小皇帝的發頂。小孩子的發量並不多,而且發質柔軟。如果小皇帝還是太子,那麼自然還會有大把的時間給他蓄髮,會和普通孩子一般從垂髫到總角,最後才由親長束髮戴冠。只是如今的他是天子,必須要有天子的威儀,尤其是在現在這個多事之秋。所以年紀小小的皇帝提前束冠,細弱的髮絲被總成一束,把頭皮繃得緊緊的,每走一步金絲冠上的東珠就顫巍巍的搖動。
莫說天子的責任,就是這皇冠的重量,都不是小皇帝一個人能擔起的。
花木蘭心中生出幾分柔軟,伸出空閒的手當著眾人的面揉了揉小皇帝的發頂道:「若是皇上再不回去,太后娘娘該著急了。」
小皇帝看了看御座珠簾之後的母親,再看了看一臉笑意的花木蘭,很是猶豫。
「臣保證,議事未完之前,不會走。」
「好,那花將軍你不可以騙我……騙朕!不對,不得食言!」也許是近來又學到了什麼新詞,小皇帝臨時改了口。
花木蘭眼含笑意的點頭,隨後就見小皇帝推開了意圖抱他的宮女,穿著厚重的袞服,像極了一個小黑糰子一般往御階上爬去。
等到一切處理停當,沈霖已經憑著女人的直覺察覺出了大殿內氣氛微妙的變化。而且她也察覺到了,這一切變化的源頭都是來自於花木蘭。
看著那個還在望著花木蘭傻笑的寶貝兒子,沈霖無聲的嘆了一口氣。那個人還是和以前一樣,低眉順眼,永遠垂頭應是,但是當初親衛堆里沒有一個不服她,也沒有一個人不以她為首。如今當了大將軍也是一樣,靜默無聲,卻自有巍峨氣度,讓任何人都無法忽視她的存在。
「咳,既然人已經到齊了,大家就重新開始議一議此次南楚先起戰端,我朝派誰統兵出征為好啊?」
第101章
良久良久,沒有人說話。
少不更事的小皇帝打了個哈欠,靠在龍椅的軟墊上昏昏欲睡。天下於他還太過遙遠,此時的他只是一個想睡覺的小孩。於此時的小皇帝而言,天崩地裂都沒有一個安靜的能供他打個盹的慶雲殿重要。
小皇帝愈發喜歡花木蘭了,因為花將軍出現在哪,就把安靜帶到哪。
顧慮極多的沈霖卻沒有自己兒子這樣的大心臟,在她看來,自己和兒子是孤兒寡母,這朝中但凡有些能力的都在惦記這把龍椅,想取了她們母子二人的性命。
在這種情況下,朝中勢力越多越雜亂,她們母子二人的安全係數就會越高。因為彼此之間相互制衡的勢力相持不下,最後還是會藉助皇室的力量調停。這樣不僅僅能保住皇家的顏面,如果操作得當,還可以左右逢源,借力打力。
在花木蘭來之前,雖說殿上局面有些亂,但還在沈霖的掌控範圍之內。只是花木蘭一來,這滿殿的氣氛就硬生生被摁住了。
不是不想爭,是根本爭不過。
中原出文官,漠北出武將。這是幾百年來,時間給天下人形成的共識。同樣是武將,大家潛意識裡就會覺得漠北出來的將高人一頭。同樣是兵,碰面的時候就會怵漠北兵三分。就算是號稱精銳中的精銳的禁軍,也不會想正面撞上漠北軍。
這不是什麼歧視和偏見,而是漠北用成千上萬的人命和百年來抵禦外族的堅持給自己掙來的。
鋒利的刀容易割傷自己,所以自北燕建立以來,漠北軍從未得到入關許可。也就是現在情勢特殊,花木蘭才帶了一小波人入關,讓久居中原的普通民眾知道了什麼叫做鐵與火淬鍊出的天下強軍。
和沈雲這種含著金湯匙出身的人不同,一步一個腳印自己登上高位的花木蘭更受說書人的青睞,還沒幾天呢,漠北都督花木蘭軼事就在帝京各大茶館酒肆書坊中流傳開來,連帶著祝英台都受了編排。
有關兩人分桃斷袖的傳聞那是不斷推陳出新,還越說越離譜。若不是祝英台攔著,帝京八成以上的酒家能被憤怒的漠北軍士卒砸個稀巴爛。
閒話少敘,且說正題。
戰績和威名都是過去時。但前些日子花木蘭帶領親衛護衛東宮,面對數倍之敵,戰損率高達九成都沒有一人退卻,就是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邁不過去的檻。
他們倒是想爭,可是和花木蘭這個狠人比起來,他們什麼都爭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