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在用上帝之眼看到賀驍線的全貌之後,鄭姒很慶幸自己不是一個優柔寡斷,左右搖擺的人,不然她和容珩以及賀驍鄭姣之間的感情糾葛,可能要狗血潑天了……
撇開這點感慨不說,其實鄭姣會去找賀驍,鄭姒並不意外。
原書中也是這樣,鄭姣珍視陳韞,忌憚容珩,然後……把賀驍玩的團團轉。
只不過原書中她並沒有站在容珩的對立面,而是通過百花宴,和他成為了同一個陣營的人。
如今百花宴泡湯了,鄭姣又知道容珩和鄭姒之間的事,所以她沒辦法再走相同的路。
這種情況下,選擇賀驍便是最優解。
可這樣一來,在明面上看起來,鄭姣似乎是要與她為敵。
不懂這其中彎彎繞繞的旁人看不透,不過鄭姒卻覺得無所謂。
鄭姣選擇走什麼樣的路都無所謂。無論她怎麼選擇,鄭姒要做的都是將她前進路上的阻礙一一剔除,讓她能在今年冬日,在紛呈的異彩之下於金鑾殿前拾級而上,成為一任新君。
只有這樣,懸在容珩脖頸上的刀才會撤下。
如今已經入了秋,剩下的時間已然不多了。
鄭姒得暗中幫她成事才行。
所以,在容珩不在的這個當口,她溜出府,給鄭姣寫了一封密信。
在信中,她謊稱自己留在容珩身邊全是形勢所迫,說自己為了躲避他,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在外漂泊許久,卻終究還是沒能躲過,又被他抓了回來。
她知道他的可怕之處,所以留在他的身邊不敢輕舉妄動。而上次沒有跟賀驍走,是因為知道有容珩的人在暗中盯著,不想拖累他。
鄭姒說如今她通過占卜算出她正在賀驍身邊,還道,她姑且算取得了容珩一點信任,如果有什麼需要她的地方,但說無妨。
因為幫他們,也是在變相的拯救她自己。
……
為了取信於鄭姣,鄭姒花了很多時間將這封信寫的真誠懇切,毫無紕漏。就連她自己都覺得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鄭姣生性多疑也無所謂,她只要從小到大的,一點一點透露給她真實的機密,她自然會慢慢的相信她。
她將一切都計劃的很好,唯一算漏的是,容珩也看到了那封信。
她太想當然了,總以為容珩那邊若出了什麼岔子,天道會提醒她的。然而天道現在滿身瘡痍,俯瞰世間狀況百出,很容易忽視一些微小的變化。
當夜她回府時,容珩已經從宮中回來了。
在飄搖的燭光之側,他用那雙深黑的眸子一動不動的注視她良久。
可是除此之外,他並沒有什麼異常表現。無聲又安靜,與往常沒有什麼不同。
容珩從鄭姒口中聽說過這本書的大致劇情,也曾看到過她仰望著蒼穹,喃喃有聲。
他能看出她此舉是順應天意,變相的將一切引回正軌。
所以他心中並不怎麼憤怒。
但是他卻很傷心。
他覺得鄭姒合該是信中的那種心情。這段時間,興許她只是在騙自己。
原本他找不到她這麼耗費心神哄騙他的原因,因為她即便對他冷淡,他也不會對她如何。若是真的厭惡他,她沒有必要勉強自己與他親近。
所以他試探著相信了。
可是如今,她忽的一下變成了蒼天的使臣,變得縹緲又遙不可及。她混入人群之中,留在他的身側,用凡人的手段,牽引每個人的命運。
於是她做的一切,就忽然有了再合理不過的緣由。
容珩回想起當初,從墓室之中出來之後,他近乎咄咄逼人的質問她,想從她口中聽到自己想要的那個答案。
而當初她的回答是:萬事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他們之間註定沒有緣分。
那時,他以為她的話是回應。他以為她在說,她也將他放在了心上,只不過是因為深知身前有越不過的溝壑,所以才不曾上前。
而如今想來,她那話,大抵只是在將真相告知於他。告訴他不要再妄想,他所求所念,此生都無法得到。
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不久之後就會走到盡頭,無法長長久久的與她相伴。
原本在未曾誤會她的心意,以為她只不過是被迫在他身邊停留的時候,他以為自己無法忍受任何分離,以為自己無法慷慨的將她留在世間,讓她掙脫他的牢籠,去與別人言笑晏晏。
他早早地做好了與她一同赴死的準備。
可是後來,她的依戀親近,和眸中幾乎像是愛意的東西,一點一點填滿了他的心。在某一個瞬間,他發現自己心底深埋的那些病態的想法忽然之間煙消雲散了。
得不到的花,他就算折斷花莖也要將它帶走。
可是當那花忽然之間一簇一簇的為他盛放的時候,他心底的陰暗隨著花開消散,貪婪的痴欲得到了莫大的滿足,於是一改之前那飢腸轆轆的惡鬼的模樣,小心翼翼的收起自己的利爪,迷戀它沐浴在陽光中的模樣。
他不願殘忍的收割它的生機,不想看它委頓在地上的模樣,他開始覺得,讓她就這樣迎風盛放也無妨。它思慕愛戀著他,即便他不在此處,它也會永遠屬於他。
在完全確定這朵花屬於自己之後,他反而不急著大聲的標榜宣告和占有了。原本已經準備好纏住它莖葉花瓣的紅線,可是卻只藏在袖中,遲遲的沒有拿出來。
撇開這點感慨不說,其實鄭姣會去找賀驍,鄭姒並不意外。
原書中也是這樣,鄭姣珍視陳韞,忌憚容珩,然後……把賀驍玩的團團轉。
只不過原書中她並沒有站在容珩的對立面,而是通過百花宴,和他成為了同一個陣營的人。
如今百花宴泡湯了,鄭姣又知道容珩和鄭姒之間的事,所以她沒辦法再走相同的路。
這種情況下,選擇賀驍便是最優解。
可這樣一來,在明面上看起來,鄭姣似乎是要與她為敵。
不懂這其中彎彎繞繞的旁人看不透,不過鄭姒卻覺得無所謂。
鄭姣選擇走什麼樣的路都無所謂。無論她怎麼選擇,鄭姒要做的都是將她前進路上的阻礙一一剔除,讓她能在今年冬日,在紛呈的異彩之下於金鑾殿前拾級而上,成為一任新君。
只有這樣,懸在容珩脖頸上的刀才會撤下。
如今已經入了秋,剩下的時間已然不多了。
鄭姒得暗中幫她成事才行。
所以,在容珩不在的這個當口,她溜出府,給鄭姣寫了一封密信。
在信中,她謊稱自己留在容珩身邊全是形勢所迫,說自己為了躲避他,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在外漂泊許久,卻終究還是沒能躲過,又被他抓了回來。
她知道他的可怕之處,所以留在他的身邊不敢輕舉妄動。而上次沒有跟賀驍走,是因為知道有容珩的人在暗中盯著,不想拖累他。
鄭姒說如今她通過占卜算出她正在賀驍身邊,還道,她姑且算取得了容珩一點信任,如果有什麼需要她的地方,但說無妨。
因為幫他們,也是在變相的拯救她自己。
……
為了取信於鄭姣,鄭姒花了很多時間將這封信寫的真誠懇切,毫無紕漏。就連她自己都覺得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鄭姣生性多疑也無所謂,她只要從小到大的,一點一點透露給她真實的機密,她自然會慢慢的相信她。
她將一切都計劃的很好,唯一算漏的是,容珩也看到了那封信。
她太想當然了,總以為容珩那邊若出了什麼岔子,天道會提醒她的。然而天道現在滿身瘡痍,俯瞰世間狀況百出,很容易忽視一些微小的變化。
當夜她回府時,容珩已經從宮中回來了。
在飄搖的燭光之側,他用那雙深黑的眸子一動不動的注視她良久。
可是除此之外,他並沒有什麼異常表現。無聲又安靜,與往常沒有什麼不同。
容珩從鄭姒口中聽說過這本書的大致劇情,也曾看到過她仰望著蒼穹,喃喃有聲。
他能看出她此舉是順應天意,變相的將一切引回正軌。
所以他心中並不怎麼憤怒。
但是他卻很傷心。
他覺得鄭姒合該是信中的那種心情。這段時間,興許她只是在騙自己。
原本他找不到她這麼耗費心神哄騙他的原因,因為她即便對他冷淡,他也不會對她如何。若是真的厭惡他,她沒有必要勉強自己與他親近。
所以他試探著相信了。
可是如今,她忽的一下變成了蒼天的使臣,變得縹緲又遙不可及。她混入人群之中,留在他的身側,用凡人的手段,牽引每個人的命運。
於是她做的一切,就忽然有了再合理不過的緣由。
容珩回想起當初,從墓室之中出來之後,他近乎咄咄逼人的質問她,想從她口中聽到自己想要的那個答案。
而當初她的回答是:萬事冥冥之中自有定數,他們之間註定沒有緣分。
那時,他以為她的話是回應。他以為她在說,她也將他放在了心上,只不過是因為深知身前有越不過的溝壑,所以才不曾上前。
而如今想來,她那話,大抵只是在將真相告知於他。告訴他不要再妄想,他所求所念,此生都無法得到。
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不久之後就會走到盡頭,無法長長久久的與她相伴。
原本在未曾誤會她的心意,以為她只不過是被迫在他身邊停留的時候,他以為自己無法忍受任何分離,以為自己無法慷慨的將她留在世間,讓她掙脫他的牢籠,去與別人言笑晏晏。
他早早地做好了與她一同赴死的準備。
可是後來,她的依戀親近,和眸中幾乎像是愛意的東西,一點一點填滿了他的心。在某一個瞬間,他發現自己心底深埋的那些病態的想法忽然之間煙消雲散了。
得不到的花,他就算折斷花莖也要將它帶走。
可是當那花忽然之間一簇一簇的為他盛放的時候,他心底的陰暗隨著花開消散,貪婪的痴欲得到了莫大的滿足,於是一改之前那飢腸轆轆的惡鬼的模樣,小心翼翼的收起自己的利爪,迷戀它沐浴在陽光中的模樣。
他不願殘忍的收割它的生機,不想看它委頓在地上的模樣,他開始覺得,讓她就這樣迎風盛放也無妨。它思慕愛戀著他,即便他不在此處,它也會永遠屬於他。
在完全確定這朵花屬於自己之後,他反而不急著大聲的標榜宣告和占有了。原本已經準備好纏住它莖葉花瓣的紅線,可是卻只藏在袖中,遲遲的沒有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