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曹丕因前面一個是父親,一個是上官,不好高聲談笑,只低聲含笑道:「不敢耽誤大人的正事。」短短二年間,他也成長了許多,看起來沉穩有度,不再是從前那個為了愛妾與袁二公子打到皇帝面前的青澀少年了,又道,「臨行前,長兄交待過我們,當地大人都有自己原本的差事,不好叫你們多勞碌。不過劉別駕若是自己有意,到授課之時,您可以來看一眼。」

  劉備微微一愣,道:「授課?」

  就聽前面陸遜對曹操解釋道:「如今第一件緊要的事情,是發令各郡,要底下的縣鄉,每處都要送幾人來州府中上課學習。最好是年輕人,若是識字自然最好,不識字來了再學也可以,關鍵是要聰明肯學為人熱心還有力氣——」他不等曹操問話,便又道:「州牧方才也看到了,這書冊之中滿滿當當都是如曲轅犁、水排冶鐵這等新工藝,我雖然懂了書冊上的圖文,也隨行從長安帶來了幾位師傅,但這麼幾個人,可不夠底下上百個縣鄉去分。這些生產農具器皿,不光打造的時候需要精通的人。就算是朝廷全造好了送下來,且不說費時要多久,但分到底下,誰會用呢?用的時候出了小問題,誰會修呢?所以一定得從縣鄉裡面挑人上來學,等他們學會了,回去教給父老,幫助鄉親,冀州整體的收成產出有了提高,我在此地的差事也就算完成了,可以回長安去向陛下復命了。」

  曹操已是聽進去了,陸遜所說的句句在理,況且造曲轅犁、冶鐵水排這等器具,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豪強大族,都會受益,他答應下來,不會得罪任何勢力,還佐助了新來尚書的差事,也沒有辜負皇帝信中的囑託,如此三全其美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曹操面西,朝向皇帝所在長安的方向,嘆道:「陛下心繫萬民,造出這書冊來。我等豈敢不盡心輔佐?既然陸尚書這樣說,在下這就命人往底下郡縣選人去。」

  「煩請州牧大人派個熟悉底下情況的官員跟著就好。」陸遜笑著,溫和而不容拒絕,一身褐色短打扮,卻好似披了甲冑,「選來的人,由我親自教。所以這學生,還是我親自選好些——如此一來,就算選到蠢笨的,我也只能怪自己,而不至於氣得撂擔子。」他開了個玩笑,淡化了堅持要自己選人帶來的隔膜感,顯露出與年齡不相符的圓融來。

  曹操一笑應了,側頭看向跟在陸遜身後的次子曹丕,若有所思。

  作者有話要說:晚安,明天見~明天會早一點見~感謝在2021-02-21 18:52:43~2021-02-22 23:34:0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Moonlight 3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瞎扯蛋與打雞血、是核桃酥的酥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41970797 20瓶;吾皇萬睡、親愛的 10瓶;葉子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243章

  冀州牧府中, 曹操與次子曹昂正在說話。

  原本曹丕是束手站在父親面前的。

  曹操道:「你我雖是父子,但如今你是朝廷的官員,助農曹的尚書郎, 坐下來說話吧。」

  曹丕這才小心在對面坐了, 垂眸低聲道:「父子人倫,兒子不敢不恭敬。」他生性是有些謹慎的, 生母雖然得寵,但自他而下兩個同母的弟弟, 都不曾久留父親身邊。自他懂事的時候起, 父親曹操就是在外領兵的將軍,長兄曹昂就是朝中炙手可熱的天子信臣, 所以曹丕在這二人面前, 既有為子為弟的恭敬謙卑, 又有地位懸殊帶來的小心。哪怕如今他名義上是朝廷的尚書郎, 到了父親曹操面前, 也不會肆意落座。

  曹操看他坐了, 家常般問道:「你長兄在長安一切都好?」

  曹丕忙欠身道:「回父親的話, 長兄身體已然康健, 只是一向忙。自去歲陛下把這助農曹的差事給了長兄,長兄就更比從前忙了許多倍。兒子等動身離開長安的時候,長兄在原本的事務之外, 還要協理十三州助農曹之事。兒子向母親辭行時, 曾聽母親說,長兄忙得一夜都睡不足兩個時辰。」他這裡說的母親,乃是長安的丁夫人。

  曹操點一點頭,道:「你們正當盛年,是為陛下出力的好時候, 不可懈怠。」

  曹丕仔細聽訓,又道:「母親還托我問父親安,又有長兄的孩子,得陛下賜名,喚作曹燁,取其光輝燦爛之意。」

  曹操聽到長孫起名的事情,神色中透出慈祥來,只是一瞬閃過,又面西謝過陛下的恩德,這才轉入正題,道:「這次你跟著那陸尚書一同來冀州,行助農曹的事務。我這裡也得了陛下的囑託。只是我遠在冀州,不曾在皇帝面前親眼看、親耳聽,恐怕對其中的意思領會不夠深。不管是這陸尚書,還是隨他來的這些尚書郎,又都著實年輕,我年紀大了,有時候這陸尚書說的事情,我當場也難以反應過來。因為擔心後面影響你們的差事,辜負了皇帝信任,所以這才私下問一問你——你們這助農曹,究竟是要行何事?我聽說在長安的時候,這十三州助農曹的尚書可是在宮中學習了兩三個月,你也學過嗎?」

  曹丕一板一眼道:「回父親的話,助農曹要行的就是幫助天下農戶百姓的事務,昨日陸尚書給您看的書冊上都記得清清楚楚。至於十三州助農曹尚書在宮中學習之事,那是只有尚書才有的恩遇。兒子無能,只是一員尚書郎,當初未得入內,只是由長兄教導了兩堂課,便跟著尚書委派到各州來了,要遵從尚書行事。長兄課上說,陛下的意思是希望天下年輕人,只要是有心向學的,都能讀書識字。只是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得讓大家都能吃飽穿暖,這正是助農曹中官員們的任務。」頓了頓,又道:「這位陸尚書,原是吳地吳郡四大族之一的陸氏子弟,當初祖上為官,亂局中與孫策、袁術等人交戰時,戰死的戰死,病死的病死,族中只剩了這位陸遜與他的一位年幼小叔。後來陛下行到吳地,啟用了這陸氏叔侄。陸遜平吳地山匪之亂,立下了功勳。陛下很賞識他,便要他做了冀州助農曹尚書。兒子在吳地的時候,與這位陸尚書只是見過兩面,但聽人說他們叔侄是才名遠播的。這一個月來,兒子跟隨這位陸尚書從長安而來,倒覺得這位陸尚書通情達理、性情溫和,是位容易相處的。他雖然年輕些,但並不是莽撞冒進之人,這一點父親不必擔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