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伏壽按下情緒,溫和道:「你不要怪他。他來回傳話也著實辛苦。」於是就叫侍女拿東西賞他。

  那奴僕退下之後,難免也感念殿下寬和。

  隔窗人影一動,孫尚香走了進來,笑道:「母親不放心,命我來看看嫂子這藥趁熱喝了沒?」她時年十五歲,是孫策與孫權的小妹妹,因生於動盪,自幼愛舞刀弄棒,說起話來也中氣十足,自是怕驚著伏壽,此時可以壓低了聲音,顯得有些扭捏。

  伏壽笑道:「還勞你跑一趟。」於是喝了藥,又謝吳老婦人。

  孫尚香小心問道:「方才我走過來,仿佛聽到嫂子這裡的侍女在罵什麼人?剛才是哥哥的僕從出去了吧?」

  「並沒有罵他。」伏壽笑著遮掩過去,「不過是他們玩笑。」又道,「我聽說你二哥已經叫人改鑄了那柄長|槍,過幾日就送給你了。」

  孫尚香聽到果然歡喜,也就忘了方才的事情,問起這長|槍的事情來。

  伏壽垂眸看著滿臉歡喜的小姑子,忽然如有所悟。當初在長安皇宮裡,皇帝看她與董意等人,是否也像此刻她看孫尚香一般?一時不禁痴了。

  而另一邊登上乘輿離開的皇帝,卻仿佛滴酒未沾一樣情形,再沒有抓著周瑜的手不放時那股醉態。

  「你派人去探一探張昭府上的動靜。」劉協方才在宴上沒有表露,實際上一切都看在眼底,道:「朕看席間有人在下面傳信,不久張昭就出去了。再回來時,他面上神色倒像是藏了什麼事兒。」

  曹昂應了,道:「臣這就命人去探。」

  劉協又道:「當時在信陽的時候,江東長公主剛見到你,可跟你說過提花機的事情?」

  「提花機?」曹昂仔細回憶了一番,道:「這的確不曾。江東長公主殿下只是要臣代尋方士,還問過一句陽安大長公主的事情,旁的就沒有了。」

  劉協「唔」了一聲,道:「你派去探她的人,可有什麼新消息?」

  幾日前,劉協得知孫權與步氏的事情後,便命曹昂派人去探了。

  曹昂道:「沒有什麼異常,孫府中待江東長公主一切都好。」

  劉協便暫且不去想這事兒,一笑道:「朕沒想到,子脩琴技也了得。」

  他是上一世中年之後,偶有閒暇,撫琴自娛,這才漸漸學起來。曹昂大約是從小培養的。

  方才宴會上,皇帝假冒琴師,大臣也跟著一起假扮,當真是君臣相得。

  劉協望著曹昂,又是一笑。在他二人,這就已經是很胡鬧的事情了。

  就好比當初曹操跟袁紹年輕的時候,一起□□去看人家新娘子,被識破了慌不擇路得逃走一樣。

  世界這麼大,而世上紛繁事務這麼多,有個能陪你一起胡鬧的人,實在是千金不換的。

  曹昂笑道:「好在那周瑜下來得快,否則臣會的那一曲奏完,可就要露餡了。」他忍不住讚嘆道:「這位周郎,琴技當真不凡。」

  劉協半眯了眼睛,隨著車輛行走的節奏微微晃動,平復下腦海中的絲竹管弦之聲後,忽然又道:「子脩,你看張昭與周瑜關係如何?」

  曹昂想了一想,道:「相敬相愛。」

  劉協點頭,又道:「你看這偌大的吳中,自朕來後,從張昭而下,文武官員,凡是朕召見的,都立時覲見。見朕的時候,也都恭敬膺服。可是這其中,獨有那周公瑾,旗幟鮮明,不願就此附於朝廷,是不是有些奇怪?」

  曹昂道:「那周瑜跟隨孫策,多年征戰,才有此番事業,若要一朝丟開手,自然比旁人難捨些。今日宴上看著,周瑜像是有些明白陛下的苦心了。假以時日,當不足為慮。」他跟隨皇帝這麼多年來,如果說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那就是凡是皇帝下定決心要招攬的人才,就沒有一個能脫身。

  皇帝這捕撈賢才的漁網撒下去,是每次必中的。

  劉協卻是搖頭,道:「朕說的不是這個。」

  不是這個?

  曹昂蹙眉不解,那皇帝所說的「奇怪」,究竟是什麼奇怪呢?

  劉協也沒有解釋,他重又閉上了眼睛,回想著來到吳地後這五六天的見聞,陷入了自己的思緒中去。

  翌日情況就查清楚了。

  昨日張昭府中舉辦宴會的時候,外面果真突然發生了事端。原來是吳郡城外的一夥山賊,劫掠了鹽商的車。

  這被劫的鹽商是吳地的三大鹽商之一,朱奇。

  這朱奇跟本地四大家族的「朱氏」續上了族譜,又有一個孫子娶了張昭的孫女,在吳郡可謂氣大財粗,樹大根深。等閒人不敢動他家的鹽。

  因此這搶鹽的山賊也不一般,這占山為王的領頭人名喚張群,自稱是張魯的後人,手底下養著上千的青壯山匪。他們平日裡下山劫掠,待到官兵要繳費,便躲入山中,又連通水澤,極難捉捕。

  而像張群這樣的山賊水匪,在吳地來說,至少還有幾十個同等規模的。

  孫策與周瑜合力在吳地打下了地盤,並不意味著吳地就此成了太平人間。而這種情況,也不只是在吳地一處。劉協一路行來,已是見的多了。

  這些山賊水匪,一般也不會動鹽車,因為知道鹽商背後關係深。敢動鹽車的,就是大山賊,大水匪。一般情況下,鹽商都是花錢擺平。像這樣鬧大了的,裡面定然有不為人知的糾紛,以至於鹽商不願意破財免災,匪類也不願意低調行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