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伏壽看上去,整個人比兩年前舒展了許多。從前的伏壽,雖然是陽安大長公主按照當家主母的標準教養長大的,但是行動間總是有種束手束腳的感覺。如今不知是因為這二年在江東身份超然,還是因為吳地水土養人,竟比從前白胖了些,是位有些豐腴的年輕婦人了,眉目間神色篤定從容,倒是襯得起長公主的身份了。

  與故人相逢,其實不必開口詢問,對方的經歷便都寫在臉上。

  劉協一見便知道,吳地比長安或者洛陽,都更適合伏壽。

  他又親自扶孫權起身,笑道:「你也真是的,跑到荊州地界來迎駕。怎麼跟馮玉說的啊?」

  孫權擦著眼淚道:「馮都督通曉人情,接了臣的信,又問過新任的荊州刺史,這便允了。」

  劉協打量著孫權的模樣,笑道:「看來這兩年,你成長很快嘛。」又問道:「可取字了?」

  孫權道:「臣長兄臨去前,給臣取字為『仲謀』。」說到離世不久的長兄孫策,孫權又忍不住落淚,泣道:「當初在長安,陛下曾良言相勸,要臣規勸長兄,仔細刺客小人。臣雖然寫信給了長兄,但心底並未重視,終至於釀成大禍……」

  孫策就是在射獵之時,因為一人搶出,給許貢的三位門客抓住機會,吃了致命的毒箭,等回到宿處,卻已經回天乏力,只能勉強交代後事。

  劉協撫了撫孫權肩頭,無聲安慰,又道:「朕這一路坐車,腿都麻了。仲謀不如陪朕騎馬走一程?」

  孫權求之不得。

  君臣二人打馬緩緩而行,初春的風鼓盪起原野間的草木香,拂過兩人的面容。

  劉協側頭看向孫權,兄長般溫和道:「朕聽說吳地的大族,欺你年少,叫你受了不少委屈?」

  一句話,險些又勾下孫權的眼淚來。

  第209章

  「吳地有『顧、陸、朱、張』四大姓, 在本地勢力不可小覷。」孫權忍下淚水,將自己這二年來的經歷與煩難一一道來,「臣長兄在時, 一力壓制本地勢力,殺了一批, 又囚了一批, 也不用本地士族為官。但這些人哪裡能殺得盡?長兄他最後也為許貢門客所害。如今臣掌管吳地, 便不能再效仿長兄從前的作法了,一來要與民休養生息之機,二來本地士族也是陛下的臣民。只是著實束手束腳,他們也不聽臣的命令……」

  劉協對於江東的情況是很了解的, 當初孫堅戰死荊州,後來孫策借兵連下吳地六郡, 以鐵腕手段壓住了本地大族,原本是只用淮泗集團與江北流亡士人的。直到孫策去世, 孫權為吳侯, 這才稍微放鬆了對本地士族的壓制。但是要怎麼平衡這幾股勢力,是很考驗人的。

  這其中淮泗集團不用太擔心, 其中要麼是跟隨孫堅征戰的老將,要麼是跟隨孫策平定江東的青年俊傑如周瑜、魯肅, 要麼就是這二年孫權剛提拔起來的新人。這批人是絕對聽從孫權指令的。而江北流亡士族更像是一股平和的勢力, 其中還有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 又有步騭等人, 這些人之間的關係比較鬆散,所以面對利益相關也就沒有那麼強悍。在這之外,還有從荊州、益州等地流亡過去的,這部分人比較少。最關鍵的還是本地士族, 就是孫權方才提到的「顧、陸、朱、張」這四大姓,這與益州、荊州的問題是一樣的,要如何壓制本地士族,又同時使他們能夠合作。而吳地更為棘手的地方在於,當初孫策殺了一批本地士族,如今吳地士族警戒心極強,恐怕還有報復心——便如許貢三門客殺了孫策這等事情,未必會是最後一樁慘案。

  種種因由疊在一起,就成了江東本土士族如今這殺不得、赦不得的局面。

  劉協仔細聽著,溫和問道:「仲謀是想具體怎麼做呢?」

  孫權小心道:「從前長兄在時,一概不用江東本地士族。如今臣想著,還是要用的,他們雖然不服臣,但也沒有要反朝廷的心。」

  劉協聽明白了,孫權是想要以官位來籠絡住江東士族,好讓本地勢力能支持他的政令。

  劉協微笑道:「你想做什麼,大膽去做便是。朕給你這個權力。」

  孫權大喜過望,原本困擾自己的大難題,忽然間不再算什麼問題,一時竟不知該如何謝恩才好。

  皇帝一句話,就相當於給了孫權在吳地的人事任免權,這權力不可謂不小。

  「不過你也要小心,」劉協極目遠眺,悠悠道:「如今給他們官職,籠絡了他們,卻也是助長了他們的勢力。來日尾大不掉,可就更難辦了。」

  孫權微微一愣,他不是沒有想過長久之事,可處在他的位置上,也只能且顧眼前了。

  忽然前方一匹快馬橫穿而過,馬上青袍道士竟是立在馬背上的,只一眨眼便從南向北消失在了視野中。

  孫權大驚,忙喚左右,拱衛皇帝,疑心是刺客。

  劉協已是見怪不怪,道:「無礙,這是一位與朕有淵源的道長。」自那夜得了他「點撥」之後,左慈就像是發了癔症一般。

  孫權因為經歷過長兄慘死之事,對於安全極為重視,又道:「雖然是方外之人,也該有一定之規。陛下待人也太寬和些。」

  劉協一笑,道:「他還要靠朕把他的教派奉為國教呢。真有人來刺殺朕,這道士怕還是攔住的。」畢竟左慈救回曹昂,這樣的機緣也不是時時都有的。

  孫權不知該說什麼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