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時面對皇帝,伏德唯有感激與愧疚,跪在地上,不肯起身,泣道:「陛下天恩,臣如何能償報?」

  劉協笑道:「足見表兄對姑母誠孝。你有這份心,就已經是在償報於朕了。」說著手上用力,到底是把伏德撐了起來。

  伏德胡亂擦著眼淚,情狀狼狽,哽咽道:「陛下留了臣母親性命。臣沒有旁的能報答陛下,從今而後,臣這條命就是陛下的!」

  第207章

  驛館正屋內, 皇帝與南陽郡守伏德私下說話,細細長談。

  曹昂則到東廂點了燈,接著看各地舉薦來的人才文書。遴選良才之事, 在河內郡與南陽郡試行後,效果還不錯。後來皇帝就將這事兒交給了他和楊修。如今天下歸附, 除了正常的舉薦, 還有許多當地長官覺得好的人才, 也會私下寫信送呈皇帝。此時天下剛剛平定,大家都想要把原本跟隨自己的人推上去,所以皇帝只是稍微透了一個口風,舉薦良才的信就雪花般飛來了。如果皇帝要自己看這些信件, 那從天亮看到天黑,別的什麼都不用做了。所以現在這等舉薦信, 都是分了三等,尋常地方官舉薦人才的信, 送到長安給尚書令楊彪匯同中樞要員查閱。中等的則由盧毓與賈詡查閱。由兩處選過的, 才會再統計之後送呈皇帝。而只有少數頂尖要員的舉薦信,才會直接發到皇帝這裡。與其他事宜一樣, 往往也是先由曹昂過一遍,再向皇帝做簡報。其中比較有意思的, 皇帝才會選擇來親自看一看。

  不知過了多久, 門上輕輕一響, 外面有人低聲道:「下官是此地驛丞秦仲, 來給大人送點心。」

  曹昂仍看著文書,不甚在意,道:「進來吧。」

  那名喚秦仲的驛丞小心推門進來,輕手輕腳將一盒點心擱在桌角, 看一眼已經沒有一絲熱氣的茶盞,輕聲問道:「下官給大人換壺熱茶吧。」

  「有勞。」曹昂又問道:「陛下那裡也送過了嗎?」他此時才抬頭看向來人。

  驛丞秦仲笑道:「陛下身邊,下官還去不得。」他見曹昂抬頭,忙又笑道:「大人可還識得下官?」

  曹昂愣一愣,認出了他,笑道:「原來是你。」

  秦仲笑道:「當初大人來南陽郡遴選良才,下到我們五里鄉中,說凡是識字超過三百個的都能去見大人。下官年輕時候給別人當佃戶,農閒時候送主人家的兒子去縣城裡上學,趴在窗戶邊聽著學了幾個字,不多不少,剛夠三百的數。得了這消息,小人當時想著就算是去看看熱鬧呢?小人真是做夢都沒想到會有今天。小人哪裡比得了那些富戶家正經讀書的公子哥呢?就是我們老秦家往上數五代,也沒有一個讀書人。還是大人心善,說小人有向學之心,只是可憐以前沒有條件,所以通融之下,給了小人一個驛丞隨員的位子,又叮囑小人以後要努力向學,慢慢的還能做更大的官。小人從未見過像大人這樣的人物,從前四十年也從沒有人教導過小人這樣的話,小人當時真是痴了傻了,竟是除了哭說不出話來……」他說到當日情形,又激動起來,眼中含了淚,充滿了感激之情,「小人做驛丞隨員後,只怕不夠盡心,辜負了大人,原本的驛丞老爺年紀大了,回鄉休養去了,見小人做事勤懇,臨去之前就給上頭寫了文書,提攜小人做了驛丞。小人日日夜夜感激大人,可是從來沒想過還能再見到大人——大人這樣的人物,小人一輩子能見一次,便是十輩子積來的福分了。小人真是不敢想,竟能叫小人再見到大人,還能服侍大人……」他努力想要忍住不哭,「小人如今已經認得一千字了,小人一直記得大人當初說的話……不能丟了這份向學之心……」

  曹昂扶他起身,溫和道:「如今識得一千字了?那很好。我當初也是奉陛下旨意行事,你勤懇好學,這官職原是你應得的,不需謝我。」

  秦仲擦著眼淚,道:「若不是大人伸手,小人如今還在泥地里。小人若是不謝大人,豈不是連豬狗都不如了?小人的內人在家中給大人立了長生牌位,日夜給大人一家人祈福。以後大人有什麼事,但凡有用得到小人之處,只要大人一句話,刀山火海,小人也絕不推辭。」又道:「小人原想借著送點心,進來悄悄看一眼大人,也就了了心愿,誰知道一開口就停不下來,叫大人聽了小人半日糊塗話,擾了您的清靜,可別耽誤了您的正事兒。您快忙吧。」他擦著眼淚往外走,又道:「大人要茶要水,只管說話……」便不再停留,生怕自己再占用了這位尊貴大人的時間,立時退了出去。

  門扉重又關緊了。

  曹昂立在原處,在輕微的不知所措之外,更感到一種深切的憂慮。他固然為秦仲保持向學之心感到歡喜,但與此同時,秦仲的感激更多是衝著他來的,而不是衝著皇帝的旨意、不是衝著朝廷。現實一點來說,秦仲既然能為他上刀山、下火海,那麼如果是他族中的人吩咐秦仲去做事呢?便譬如就在身邊的二弟曹丕。這不正是汝南袁氏,乃至所有豪強大族的積累過程嗎?當初皇帝派他與楊修去遴選良才,實際上是培植了他們兩人的勢力。人都有償報之心,今日他與楊修提攜了誰,那人總是會心存感激,想著來日要報答他們的。所以這等依靠人來選官的制度,積年累月,就一定會誕生如汝南袁氏這樣的勢力。屆時,與朝廷互成犄角,甚至強過朝廷的勢力,就會從如今的豪強大族,轉為新的族群,譬如他與楊修這等遴選官的家族。哪怕是由忠誠可靠、公正清廉的人去走訪選出官員來的制度,看似比從前只靠高官舉薦的制度好了許多,實際還是治標不治本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