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直到袁紹成為盟主,許攸這才又現身人前,跟隨了袁紹,做了袁紹帳中謀士中比較重要的一員。而許攸自幼與袁紹相識,後來自然也與袁紹的長子袁譚交集更多。因此與支持袁尚的審配等人並不是很和睦。

  而這一次,許攸接到後方消息,說是他的家人被審配拿住錯處,都下了大獄。

  許攸此前屢次諫言,都不被袁紹採納;此時得知家人入獄,不禁大怒,便要問到袁紹面上,路上正遇見袁紹的長子袁譚。

  袁譚停下來與他說話,奇怪道:「子遠怒氣沖沖,卻是為何?」

  許攸怒道:「審配等人使小人手段,害我家人下獄,我正要去尋你父親。」他說到此處,轉念一想,問道:「大公子可願同我前去,幫我說話?」

  袁譚一愣,一聽是鄴城審配等人找事,早打了退讓的念頭,因他清楚父親更喜愛自己的幼弟袁尚,而又素來敬畏父親,豈敢當面忤逆父親,略一猶豫,低聲道:「如今大戰在即,子遠之事,不妨待戰後再說。」

  許攸既怒又心寒,冷笑道:「如此甚好。」便拂袖而去。他家人有今日之禍,全是因為袁紹這邊派系鬥爭這些烏七八糟的事情,結果事主絲毫不想沾手。他在此地,計謀不得施展,家人反受其害,留下去還有什麼意思?他少年時,與袁紹、曹操都一同玩樂的,如今大不了反出袁紹,投奔曹操去!

  袁紹認識不到他的重要性,他就要讓袁紹付出代價!那些出謀劃策時,總是跟他唱反調的人,如審配、郭圖、淳于瓊等人,也要付出代價!

  他趁著夜色,單騎而出,來到了二十里之外的曹操營中。

  曹操得見故人,且喜且疑,與許攸徹夜長談。

  而荀彧原本先回到陳留郡,又在陳留郡接到關於皇帝動向的新消息,忙又動身,趕回潁川府中。

  荀府外,已圍了披甲的士卒,那些士卒的甲冑更加精良,身材更加健碩,每個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漢。能驅使這樣的好漢守住府門,此時裡面的人身份,不言而喻。

  門上原本的家僕,認出荀彧來,忙對那佩刀的將軍說了什麼。

  那將軍便讓開府門,放荀彧入內,與他相見,點頭致意,「末將董承。」又道:「大人快請,莫讓府中人久候。」

  荀彧壓住激動之情,聽此人乃是董承,便知這是陛下的表叔,府中人當是皇帝無疑。他腳下生風,快步走入熟悉的府邸,只是其中多了許多面孔陌生的甲士。

  待走到正堂前,此處甲兵尤多,正是皇帝所在,荀彧整一整衣冠,緩步上前。

  「荀大人?」門邊一位青年迎出來,臉型下頜與曹操有幾分相似,但雙眸清正,身量又高,此時溫和笑著,「快請進來。在下曹子脩。」

  原來曹將軍的大公子長得這般模樣。

  荀彧含笑點頭,面聖在即,顧不及與曹昂說話,便一步邁入堂中。

  正堂之中,黑袍男子原本正仰觀牆上書畫,此時聽到聲音回過身來,笑道:「府主人總算回來了,叫朕好等。」

  荀彧雖然知道皇帝年輕,可是真的見到了,還是驚訝於那張年輕英俊的面孔,竟是大漢天子。他不敢細看,俯身顫聲道:「臣,司馬荀彧,見過陛下。臣遠來迎遲,請陛下恕罪。」

  他不敢抬頭看皇帝。

  劉協卻好整以暇,細細打量傳說中的「荀令君」。

  只見他約莫三十五六歲上下,正是一個男人最好的年紀,面容清秀,身材偉岸,而氣度通雅,仿佛是長了十歲的楊修,卻更比楊修多了一分叫人心安的沉穩。

  「文若近前說話。」劉協微笑著,示意荀彧與他同席而坐,讚嘆道:「只語退郭貢,計定守東阿。子脩父親能為朕守下兗州來,文若功不可沒。」

  荀彧恭敬得在皇帝對面坐了,聞言白皙面上泛起淡淡潮紅,壓著激動之情,輕聲道:「區區小事,豈敢勞動陛下掛心。」

  劉協所說的,乃是曹操在早期,遭遇陳宮等人叛亂時,險些失掉兗州時發生的事情。當時荀彧明白厲害,孤身應郭貢所請,出城相見,使得郭貢率領萬人退兵,又設計守住了東阿等三城,為曹操保留了一處落腳的支點。這兩件事情,比起荀彧後來在曹操軍中起到的貢獻來說,並不算最起眼的,然而卻是最早展現其應機之能的。

  「因朕一信所請,文若留在此間,苦心經營近十載。」劉協嘆息道:「若少帝泉下有知,也該欣慰。」

  荀彧原本是守宮令,執掌皇帝的筆墨紙硯等物,在少帝死前,曾侍奉過少帝幾次筆墨。當初劉協寫信給荀彧,請他離開冀州,前往曹操身邊,便曾提到荀彧與少帝的這段君臣之情。

  此時再聽皇帝提起先帝,荀彧嘆道:「若漢室先祖有靈,得見陛下,其欣喜之情,恐怕還要勝於臣。」他既是在真情感嘆,也是委婉得在表達,自己對眼前這位皇帝的愛戴之情。

  劉協會意一笑,傾身向前,問道:「朕方才就想問了,文若用的是什麼香?」

  方才荀彧一走近,他便感到一陣清涼的香氣襲來,立時便覺得提神醒腦。此時世家官員多用薰香,在宮中伺候的內侍甚至會嚼香以清新口氣。

  坐下來說了這幾句話,劉協便嗅出那清涼香氣中,旖旎開了涼而甜的花香,仿佛是漫步在冬日雪後的松木林中,卻望見了一片春日才有的花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