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曹操此時顧不得跟呂布計較,因他兵少,更是要追求首戰必勝,否則便要人心渙散。

  荀彧道:「將軍何不聲東擊西?那袁紹兵多,聽到將軍派兵的消息,一定會另外出兵去阻攔。將軍不如引兵至延津,假裝要渡河攻擊他的後方。這樣一來,袁紹就會分兵向西。趁這個時機,我們派一隊輕騎攻打顏良。正所謂攻其不備,便可獲勝。」

  果然如荀彧所料,袁紹分兵,而曹操乘機率兵襲取顏良。

  中郎將張遼、偏將軍關羽為前鋒,曹操親率裨將軍徐晃等人跟隨。

  是日激戰之中,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那唯獨大將所乘坐的戎車,幢麾、張蓋,在亂軍之中,格外顯眼。

  「張將軍!」關羽沖張遼叫道:「派人掩護我,待我為陛下取此將首級!」

  關羽乃是從劉備處借調來的將領,但籌備作戰這段時日,張遼對關羽的武力很是佩服,聞言便領兵而上,為他掩護。

  關羽策馬疾馳,衝到那戎車處,真是於萬眾之中取上將首級,拔出腰間佩刀斬下顏良首級,又縱馬而歸。

  主將被殺,袁軍立時潰敗。

  袁紹兵馬雖多,但仗著兵馬多,便不動腦子,屢屢被機動靈活的曹操兵馬反殺。如此幾番,又折損了冀州名將文丑。

  至此,袁軍銳氣被挫。曹操算是取得了首戰的勝利。

  消息傳到長安,原本擔心不已的尚書令楊彪等人都鬆了口氣。

  未央殿中,唯獨皇帝面上沒有喜色。

  劉協輕聲道:「真正艱難的才剛剛開始。」

  楊彪上前,奏報導:「壽春傳來消息,袁術已經死在北上的路上,大約是病餓而死。」

  在袁紹與曹操的大戰之中,袁術的死是那麼不起眼,就像是他這心高氣傲卻命比紙薄的一生,始終爭不過他那個庶出的哥哥。

  劉協不甚在意,道:「讓南陽駐軍往西邊動一動,安撫壽春。」

  屬於朝廷實控的版圖更大了一些。

  伏德管理南陽郡之事,對東南情形更清楚一些,在旁低聲問道:「袁術一死,不只是朝廷會派兵前去。周邊郡縣得到消息更快,便如會稽吳侯,恐怕早已派兵前去,若是朝廷兵馬與吳侯兵馬相遇……」這說的是孫策。

  孫策年少驍勇,一直是開疆拓土的大將,哪怕對朝廷稱臣,但實際念念不忘擴展自己的地域。

  「你只管派兵。」劉協淡聲道:「吳侯自會避讓。」

  哪怕孫策有躍躍欲試的心,但只要朝廷強硬,他未必就能狠下心去,真與朝廷兵戈相見。況且還有孫權與伏壽在側,已經是有了所謂的緩衝帶。

  而曹操處的情形,果然如皇帝所說,真正艱難的才剛剛開始。

  雖然袁紹首戰失利,連失顏良、文丑兩名大將,但這點損失相比於他的大軍,只是九牛一毛。比起曹操來,袁紹在兵力、財力、糧草與軍械等各方面,都還是有著明顯優勢的。

  而曹操在首戰告捷之後,退回到官渡,沒有乘勝追擊,清醒地知道自己兵力不足的弱點。

  此時袁紹帳中,如沮授等謀士便都諫言,不如打持久戰,緩緩消耗掉曹操的力量。畢竟河北地方廣,出產多;而曹操看起來,糧草空虛,長安也沒有相助之意。

  如從前的每一次諫言一樣,袁紹又沒有聽從。

  敗給曹操,對於袁紹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一日沒有洗刷這恥辱,他一日就吃不下飯。這等情況下,叫他如何聽從沮授等人的建議,緩慢消耗對手。

  畢竟袁紹從來沒有瞧得起曹操過,對於矮個子男性的歧視,自古有之,袁紹看曹操,也是如此。況且從前在洛陽,袁紹是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曹操卻是宦官之後,是那一堆跟在袁紹屁股後面的子弟中,出身最差勁的。等到眾人起兵,曹操幾次走投無路,又都是求到他袁紹帳中來,才又得了兵馬。

  就這麼一個曹操,領著不足他十分之一的兵馬,竟然連連打敗了他。

  這叫袁紹如何能咽的下這口氣?

  一定是意外,只要再一次作戰,他就可以贏回來!

  建安四年六月,袁紹率領主力大軍,逼近官渡,依沙堆立營。

  而曹操也領兵立營與袁軍對峙,在前幾次小規模的戰鬥中沒有占到便宜,便退回到營壘之中,堅守不出。

  曹操雖然兵少,但堅守不出,袁紹一時也難以攻破。

  袁紹便命兵卒構築樓櫓,堆土如山,俯射曹營。

  曹操軍隊則以霹靂車,拋石擊毀袁紹的樓櫓。

  袁紹掘地道進攻,曹操便在營內掘長塹抵抗。

  如此雙方相持了一個月,兩個月……

  平心而論,在此時的戰爭中,雙方相持兩個月,並不算多。比如袁紹攻打公孫瓚,陸陸續續打了有四五年,最後又整整圍了一年才拿下。

  但是曹操不比袁紹,相持的第一個月,便已經很艱難了,前方兵士缺少糧草,而跟隨他的士兵都是常年久戰的,根本沒有時間休息,再與強大的袁紹僵持,不但前方吃緊,就連後方都不穩固了。況且事到如今,朝廷除了給他一個曹侯的名號,發了幾張不痛不癢的詔書之外,並沒有傾全力支援。長安沒有發來一兵一卒,也沒有送來一車糧草。

  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如果曹操不知道有朝廷的支援,說不得會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