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順應皇帝的心意,讓伏壽去江東做地方諸侯親弟的妻子;還是違逆皇帝的心意,留伏壽在中樞另配世家子弟?

  可若留在中樞,一個得罪了皇帝的女子,又有哪個世家願意甘冒奇險來迎娶?

  「大長公主殿下?」蔡琰話已說完,久不聞上首回應。

  陽安大長公主比量著指甲上斑駁的紅色,這幾日她心情煩亂,也就顧不得修飾了,懶懶道:「我老了,不懂現在年輕人的心事。侯爺(伏完)是個最忠心的,既然是陛下的意願,他再沒有不同意的。只是江東地遠,終歸是伏壽一個人嫁過去,女史只要問准了她的意思,我一切都聽陛下的。我連日身上不好,就不陪著了。」於是命從人領著蔡琰去見伏壽。

  蔡琰不用再冒著陽安大長公主寒芒般的目光,也鬆了口氣,便跟著從人,往伏壽閨閣而去。

  伏壽有些慌亂無措得聽蔡琰說完來意,反倒像是放鬆下來,她垂著頭低聲道:「母親怎麼說?」

  「陽安大長公主說由你自己拿主意。」蔡琰懇切道:「陛下雖然有此意圖,但也說以你的意願為準。」

  「那……」伏壽捏著繡了一半的帕子,艱難開口,問道:「那孫郎官又怎麼說?」

  蔡琰笑道:「他自然是千肯萬肯的。只是因為還未能確定你的心意,所以陛下一直沒給他準話。」

  以伏壽的年歲閱歷,對於嫁到江東大概全無概念,蔡琰想到皇帝的囑託,務必要讓伏壽明白之後再做決定,便又道:「江東離長安遙遠,若乘車而去,不遇戰亂也要走上兩個月,最快的驛馬傳遞消息,往來也要十餘天。你若去江東,風俗人情恐怕都與洛陽、長安有異。你要想好了。當然果真嫁去,朝廷也不會讓你被人欺負了去,陛下說會封你為公主,又要江東派人來迎娶……」

  「我嫁。」不等蔡琰說完,伏壽就定定睜著眼睛,給出了答覆。

  蔡琰一愣。

  伏壽做了決定之後,渾身的力氣都卸了,她幾乎撐不住腰身要癱軟下去,若不是倚著床柱靠住了,便要在蔡琰面前出醜。

  去江東,遠離長安,遠離母親的期許與桎梏。

  哪怕不是江東,而是大洋彼岸,又或者是極南的蠻荒之地,她都願意!

  *

  「她願意嫁?」未央殿中,聽完蔡琰的奏報,劉協並沒有太驚訝,點一點頭,道:「既然如此,朕就將伏壽交給蔡先生了。孫權不日即將回程,但為表鄭重,就不要讓伏壽與他同去了。朕再下旨,讓江東另外派人前來迎娶伏壽。如此算來,伏壽在長安至少還有半年光景,這期間就由蔡先生來教導她。」

  蔡琰仔細聽著。

  「朕要你教的,是大漢的臣子,不是孫權的妻子。」劉協緩緩道:「你衡量著來,若有不好判斷之事,不要隱瞞,都奏報於朕。」

  蔡琰心中一凜,低頭應下。

  汪雨通傳曹大人前來,蔡琰便退至屏風後,捉起案上狼毫,又專為帝王女史。

  「朕料到袁紹對公孫瓚極為自信,只沒想到這麼快。」劉協對快步上前的曹昂道:「今日傳來消息,公孫瓚大敗。袁紹掘地道至於公孫瓚堡壘之下,已是必勝。那公孫瓚無奈之下,竟是引火自焚了。如此一來,袁紹已徹底據有黃河以北,正可以轉過身來對付朝廷——你父親壓力就大了。」

  此前袁紹下令,要曹操調轉方向,暫時放開徐州,向司隸校尉部進發,與朝廷兵馬交戰。

  曹操以徐州為由,一直推諉不前。

  曹昂也是帶了消息來的,聞言微微一愣。

  劉協見狀便問道:「子脩前來,所為何事?」

  曹昂捧上密信,暫且顧不得父親之事,低聲道:「陛下,有玉奴的消息了。」

  劉協一愣,忙接過密信,細細看來。

  自從馮玉未央殿哭求,欲效仿蘇秦、張儀之事,帶百名從人先於大軍,南下入益州,在永寧郡消失了蹤跡以來,已經足足有四個月了。

  這個四月里,朝廷平定了涼州、益州,還把漢中五斗米教的師君換成了自己人方泉,但是卻始終沒有了馮玉的消息。

  這樣兵荒馬亂的時節,一個人若是四個月都沒有消息,那很可能餘生都不會再有消息了。

  朝廷平定益州後,劉協也屢次去信給新任的益州刺史荀攸,要他派人往永寧郡走訪查探,可也一直未有所獲。

  這一二月來,眾人在皇帝面前都已閉口不再提馮玉之事了。

  此時劉協忽然聽曹昂說有了馮玉的消息,便好似得知親近之人死而復生一般。

  這信竟然是馮玉親筆寫就。

  原來當日朝廷兵臨益州,永寧郡甘寧趁勢聯眾反叛於劉璋,因不敵劉璋派來的趙韙東州兵,而沿水路敗退入荊州,同時還把馮玉一同綁去了。

  馮玉強不過甘寧,只能假作服軟,等重獲自由後,再想出路。

  而甘寧來到荊州後,就在襄陽做了一個管理水軍的小小副將,每日就是督查水軍操練。馮玉自然也就跟著甘寧來到了襄陽。

  襄陽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劉表入荊州後,更是將襄陽提升為治所。如今劉表在襄陽,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可謂聲勢浩大。然而劉表沒有出秦川的意圖,眼下看來是只想據守荊州,以求自保安樂。

  如此一來,更用不到甘寧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