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雙仍伏在地上,發顫的手指摳在冰冷的青磚上,壓著驚恐,竭力平靜道:「陛下但有所命,小民等雖死不敢辭。」

  作者有話要說:復更堪比復健,雖然艱難,貴在堅持。

  第118章

  劉協見蘇雙如此惶恐, 咯咯一笑,道:「朕還未說何事,你怎得就這般驚慌?」

  蘇雙以其經商的機變之能, 倉促間竟也不知該如何作答才算妥當。

  好在年輕的帝王並未被激怒。

  劉協拂袖坐定,曼聲道:「看來你也聽說了外面的故事。袁紹已據有冀、青、並、幽四州之地, 兵多將廣,百萬之眾。在你們來之前,剛退下的便是原本的青州刺史孔融,敵不過袁紹長子袁譚, 妻兒都給人家俘獲了去。袁紹此人,雖有眾多謀士, 卻不懂用人之道。至於他那個弟弟袁術,更是不成樣子,見袁紹一個婢生子,也能有如今的聲勢, 如何不嫉恨?也不知從哪裡聽了一句讖言,『代漢者當塗高』,以為塗者, 正應了他的字『公路』,便如獲至寶,張牙舞爪要自己做起皇帝來。」

  時人重讖緯之道,正逢亂世, 更是什麼故事都冒出來了。

  蘇雙與張世平一路上也聽說了許多類似讖言, 無一不透露著散布讖言者的野心——也即是對當今天子的大不敬。

  劉協又道:「朕只當笑話講給你們聽。就這一句『代漢者當塗高』的讖言, 恐怕還輪不到袁術來搶。早前還有道人拿這一句去鼓動李傕,同他說什麼『塗即途也,當塗高者, 闕也。傕同闕。又說什麼極高之人謂之傕。李傕也如袁術一般,喜不自勝,舉兵而起。如今安在?與郭汜來到長安城下,早做了朕劍下亡魂。」說到最後一句,他一笑露出一口白森森的牙齒。

  蘇雙遙想當日李傕、郭汜舉二十萬大軍,西攻長安,卻被眼前這年輕的皇帝兵不血刃雙雙拿下,其間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外人更是無從揣度的。

  劉協提起李傕,目光不由落在曹昂身上——當日孤身潛入敵營,誅殺李傕、郭汜的,正是此人。卻見曹昂長身而立,原本垂首恭敬聆聽,聞說李傕之事,似乎心中也有所動,抬眼向上首看來。君臣二人四目相對,心意相通,均是一笑。

  「要朕說來,袁術也好,李傕也罷,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劉協徐徐道:「這一句『代漢者當塗高』,原是武帝當年行幸河汾,作《秋風》辭,宴飲之時曾對群臣說道,『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即便是大漢遭厄,也當是一位劉氏子孫中出一位能再定河山的人物。」

  當今天下,劉氏子孫可太多了。

  蘇雙忍不住想起了自己投資過的劉玄德。

  張世平終於從黃金的迷醉中醒過神來,拍了一句不太體面的馬屁,「此人若不是陛下,小民更不知還有何人能克當。」

  劉協這下是真的被逗笑了,笑到肩膀發顫,半響方停下來。這大半年來,他終日在長安城中,要麼是勞心疫病防治之事,要麼是與朝中那些老奸巨猾、一句話七八個意思的大族重臣打機鋒,難得這樣痛快笑一場,倒是放鬆下來,慢慢把話題轉回來。

  「所以朕的意思是,你們不用害怕。袁術便是稱帝,也不過是跳樑小丑。袁紹雖棘手些,卻也並非無法可解。朕要你們做的事情,既不用上刀山,也不用下火海,二位大可放心。」劉協溫和道:「和帝永元年間,曾有西域都護班超的屬吏,名喚甘英者,帶領使團出訪大秦,可惜止步於安息國,只因更西海水廣大,難以渡過。誰知那卻是安息國當地人騙他們的,只因安息等國正要靠居中取利,如何肯讓兩邊甩開他相交相親……」

  聽話聽音,蘇雙聽著皇帝徐徐的話語聲,想到住處隔壁來自貴霜、安息的商人,對於皇帝要他們去做的事情,心裡已猜到了幾分,一時有些不敢置信。

  貴霜、安息以西,那是他從未想過的遠方。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0-11-08 08:59:28~2020-11-09 14:14:0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靜里 3個;羅岫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君司夜、醉不可顏 10瓶;我愛辣椒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19章

  皇帝這一意圖對於蘇雙和張世平來說, 實在是太過不同尋常。

  劉協也知道他們需要時間去消化,因笑道:「朕只是跟你們隨意談起。那貴霜、安息來的商人也很願意同我大漢的商人交流互通。這一樁差事朕已交給馮玉去處理。二位若是對遠方之事好奇,自尋馮玉, 要他給你們安排與那貴霜、安息來的商人見面便是。」他徐徐道,「朕身邊的郎官趙泰, 與朕同歲,英武豁達,也很願意往遠方走一走。屆時二位若有意出行,便由這趙泰領兵護衛。」

  蘇雙與張世平都連稱不敢, 可是也都聽明白了,連同行的兵士都考慮好了, 皇帝這念頭絕非「隨意談起」而已。

  蘇雙低頭暗想,皇帝年少。少年人正是一腔熱血,志在四方之時,皇帝因是皇帝, 只能穩居長安宮廷之中,因此選了這樣一位同齡的郎官出行,難道是皇帝要以趙泰為替身, 以償己願?若換做任何一位十六歲的皇帝,這猜想都很可能是真的。但蘇雙清楚,眼前這位少年皇帝,絕非一時興起便大興商隊之人。他的目光落在牆根那一列裝滿黃金的箱子裡, 如今黃金都為民間收藏, 皇帝為了賞賜他, 連武帝時鑄造的馬蹄金、麟趾金都搬出來了……而與西邊貿易送出的絲綢,總能換回許多黃金……他一時間想得深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