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協笑道:「兩個月光景,能學成這樣,已是不易。朕看你於馬術上是有天分的。」

  這會兒功夫,場中眾人都已反應過來,都往劉協所在處來見禮。

  劉清笑道:「你只管把人往我宮裡一放,幾個月才來看一趟,若不是我替你張羅著,我看你怎麼同姑母、表叔交待。」又道:「今兒刮的什麼風?你怎得有空往我這裡來,還有閒情看人騎馬?」她一面說著,一面打量才下馬的董意,只見女孩面如紅霞,清麗無方,料想來日長開了,必是絕色。

  想到此處,劉清不免為伏壽一嘆。

  而另一邊伏壽回房更衣,待齊整了衣裳趕去場上,半路上正遇見董意身邊的侍女,得知皇帝駕臨,伏壽忙加快腳步,一面慶幸自己換了乾淨衣裳,一面又猜測著皇帝為何突然而來。

  如今已是隆冬,下月初一便是元旦,據說皇帝親政的典禮就定在元旦這一日。但是卻絲毫沒聽聞皇帝大婚的消息。恐怕皇帝的大婚,要在親政以後了。母親與長兄都曾捎話進來,無非叫她安心陪伴長公主。

  然而事關自身,伏壽又如何能夠真的安心。

  伏壽趕到之時,皇帝正與長公主說話。

  劉協笑道:「朕來看皇姐,還要緣由不成?」

  劉清自然不會相信,雖然喜悅,卻仍笑道:「每常我去看你,你只管看書。如今我沒請你,你倒是肯踏足長樂宮了?」

  劉協無奈,摸摸鼻子,道:「皇姐,隨朕走走——邊走邊說。」

  劉清便知他必有正事。

  恰在此時,伏壽趕到,上前見禮。她此前與皇帝見過數次,不過多在年幼之時。

  劉協見她衣冠齊整,髮髻不亂,且是聞聲趕來的,想來是回屋歇息過的,便只一點頭,示意劉清跟上,兩步便走過了伏壽身旁,不曾停留。

  伏壽定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董意上前,扶著她手臂,輕聲安慰道:「你來之前,陛下才說有正事要與殿下商議。旁的一時顧不及的。」

  伏壽雖然端莊持重,卻到底不過十六歲的年紀,心裡難過神色間便難以遮掩,暗道:怎麼偏就這麼巧?兩個月的課,只今日身上不便,回屋更衣,就這麼一個來回的時間,便錯過了。

  董意見她難過,便另起話頭,道:「眼看著元旦,又是陛下親政大典,姐姐可備好禮物了?我想了幾樣,總覺不妥。」

  伏壽這才丟開方才的事情,道:「我聽家中安排,總不會錯的。」

  董意便道:「也是,家中必然有賀禮呈上的,我們倒不必單獨另備了。」

  蔡琰在旁聽著,至此才開口道:「你們若真有心,便好好寫一幅字呈上去。」

  「寫字?」兩姝都有些驚詫,獻字乃是朝臣的手筆,女子總還是以針線之物為要。

  蔡琰淺笑道:「你們騎馬進益了,陛下高興。你們功課進益了,陛下豈不是也高興?讓陛下高興,難道不是最好的賀禮?」

  董意若有所思。

  劉協帶著劉清走到一旁無人處,這才低聲道:「弘農王妃的父親死了。」

  劉清一愣,道:「嫂嫂的父親死了?是得了什麼病?」

  劉協搖頭,道:「朕原有去信,告知唐瑁弘農王妃之事。誰知日前收到奏報,原來朕去信之前,會稽大亂,唐瑁已為盜賊所害。」

  唐瑁乃是一郡太守,竟然喪命於盜賊之手,可見天下之亂,就連向來安定的東南一角都不能免。

  劉清面露不忍之色,回身看向場中唐珏所在之處。唐珏體弱,原在坐著休憩,待見皇帝來時,只慢慢走到一旁見禮,也不引人注目,此時仍是在樹下坐著出神,對即將面對的噩耗還一無所知。

  劉協順著她的目光看去,道:「這等事體,朕怕她驟然得知承受不住。你向來與她親善,便徐徐告訴她。朕再派人,往潁川原籍去尋她的族人,將唐瑁的屍身運回故土安葬。」

  劉清嘆道:「嫂嫂這段時日才將養過來,也願意開口說話了,怎麼又遇到這等事?」

  劉協又道:「若她原籍仍有女性親眷,朕便派人將她們接來,在宮中辟一園子出來,給她住著便是。」

  劉清望著他,問道:「外面亂得厲害麼?」

  她當然也知道年景不太平,但到底怎麼個不太平法,她居於宮中,總不得見。況且長安城中,董賊已除,李傕、郭汜又死,呂布出逃,軍權歸於朝廷,皇帝即將親政,在劉清看來,在外雖有如袁紹、袁術兄弟這等生出異心者,卻也殺不到長安城中來,天下大勢總還是要一統於自家的。此刻她忽然得知唐瑁為盜賊所害的消息,這卻是關係到身邊人的,剎那間那些不曾見過的盜賊亂兵,好似都壓著腳步衝到這長安城、這長樂宮中來了一般。

  劉清攏了攏騎裝袖口,終於在這個暖冬感到了徹骨寒意。

  「這正是朕要同你說的第二件事。」劉協望著在場中侍奉諸位小姐的侍女宮人,道:「從前宮中連年採選,雖然這幾年都停了,卻也積了三千多名宮女,就這還是比極盛時還少了兩千人的數。宮中原不用這許多人服侍,許多宮殿如今終年關著。這些宮女只得四五個人去做原本一人能做的事情,倒也養得身嬌體弱,一旦生變,便不堪用。」

  劉清聽到「生變」二字,心中一驚,抓住劉協衣袖,忙道:「什麼生變?生什麼變?你有話可不要瞞我,我不是嫂嫂,我都受得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