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停筆想了一想,道:「近郊肥沃田地,畝產可達一鍾。」一鍾乃是四石六斗,那便差不多是四百斤,已經算是此時極高產的情況了。

  曹昂就站在近旁,低頭便見皇帝在紙上以奇怪的字符寫算,很快便得出一個準確的數字,不禁暗暗稱奇。

  劉協當前忙著填飽天下人的肚子,自然顧不上提高全民數學素質,自己望著紙上那慘澹的數字——二百五十七斤,良田所出四百斤,然而這樣的良田在天下而言,不過百中取一。至於從前地方上書偶爾有提到畝產八百斤之處,也未知真假。後世北方小麥可達畝產千斤,南方水稻可達畝產兩千斤,他記得自己在現代時,曾看到一則袁隆平最新雜交水稻試驗田達到畝產一千一百四十七公斤的新聞,彼時並不在意,如今卻心生羨慕,設若能將這畝產兩千三百斤的本事帶回漢朝來,哪裡還有什麼三國紛爭?哪裡還有遍地流民?

  劉協擱了筆,四顧嘆息道:「朕的袁院士,又在何處啊。」

  作者有話要說:哪怕到了我朝,初期農民仍是非常艱難的,直到取消農業稅,這幾年才稍微好些了。

  感謝農學家們,讓我們吃飽穿暖,人類之光啊。

  端午節快樂,三天連更。

  感謝在2020-06-09 03:02:37~2020-06-21 05:11:2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minko 3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歐吃矛 40瓶;artemis、馬克玥、正經人 10瓶;落英繽紛、大舅舅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93章

  士孫瑞與賈詡一前一後, 進了未央殿偏殿等候。

  兩人坐下來,都擦著頭上額間的汗水,感受著殿內的涼爽, 不禁一同舒服得嘆了一聲。兩人對視一眼, 禮貌性得露了個笑臉。

  賈詡先開口道:「我原在北地, 倒不知長安的秋,這般熱。」

  士孫瑞拿侍女奉上的涼帕子敷在脖頸後,嘆氣道:「原不該這麼熱,入秋竟沒落一場雨。春天時就連綿陰雨,那會兒子朝中還擔心要鬧水災, 誰知竟是個旱年, 眼看著要擔心雨水不夠了。」

  士孫瑞原本跟隨王允, 乃是正統士族的這一撥的, 雖然不滿皇帝簡拔賈詡——賈詡原是跟著董卓作亂的,卻也敬重賈詡系出名門, 乃是大儒之後。如今皇帝既然要楊彪作了尚書令,士孫瑞與賈詡既無仇怨、也不存在明顯的競爭關係了, 且同朝為官,彼此年長持重, 便面子上也要敷衍過去, 只遠處瞧著, 倒也算得上友好親切了。

  賈詡附和了兩句,又談起山東報了旱災等事,簡單說了幾句政事, 殿中安靜下來。

  士孫瑞拿下頸後的帕子,問左右道:「裡面曹大人進去許久了?」

  左右道:「才剛進去沒一會兒。」

  士孫瑞便一點頭,知道還有得等, 將袖中的奏章又取出來,自己細細看了一遍,最後檢查是否還有要刪改之處,看到關鍵處時停下來想一想,若是皇帝問時要如何作答。他看得入神,也想得入神,待通看過了,放下奏章,卻見對面賈詡仍悠悠喝茶,便笑道:「文和(賈詡字)看來是早打得腹稿,只管安然穩坐了。」

  賈詡笑道:「君榮(士孫瑞字)大人取笑了。我於帳目原不精通,不過陛下有令,勉力而為罷了。如今上有文先(楊彪字)大人把關,旁有君榮你掌控,我不過湊數罷了。陛下見了帳目,自然明白,若要問時,自有君榮大人作解,也考校不到小弟。」

  士孫瑞這才會意。兩個人做一樣的事兒,到了皇帝跟前,豈不是成了爭功?賈詡這是有意想讓。他看了賈詡一眼,心道,這人倒也乖覺。

  賈詡便知他懂了,微微一笑,仍是低頭喝茶。其實賈詡並非為了讓士孫瑞。當初曹昂奉皇帝之命,介入屯田之事,賈詡便料到皇帝要有一番大動作,與士孫瑞打起精神,準備好好應對曹昂。誰知曹昂這一年來,勤懇跑遍了長安城,面上卻未曾反駁過兩人;帳目雖然早已看過,卻也沒有質詢過兩人。

  賈詡心中清楚,長安城中豪族與官吏勾結已久,報上來的田地數目都是做過帳之後的,帳面上瞧不出什麼錯處來,但誰都知道這裡面藏污納垢的事兒。曹昂介入,明知卻不追究,必有後手。皇帝既然沒有安排他來做這事兒,賈詡便只求暫退自保,待看清皇帝意圖後,再出手不遲。士孫瑞看不清這一點,他卻也沒必要伸手施救。

  「兩位大人請吧。」汪雨不知何時站到側殿門邊,彎腰笑道:「陛下說請兩位大人過去。」

  士孫瑞與賈詡忙起身,齊整衣冠,跟著汪雨快步往正殿而去。

  兩人入殿,就見皇帝坐在上首,曹昂侍立在旁,屏風後影影綽綽的女子身影,想來仍是蔡邕之女在記錄。

  「君榮、文和,你二人辛苦了一年,屯田制初成規模。」劉協在上首帶笑道:「這田地數目,朕瞧著怎麼比高祖時候還少了?」

  士孫瑞早有準備,忙道:「陛下明鑑,歷代而今,開墾新田原是多了的。只是長安城前幾年受董賊之禍,百姓不安南逃西走的,不在少數,許多田地都荒廢無人耕種了,另作別冊記載,尚在整理,不日便呈送陛下。」

  劉協便一點,不再深究,轉而道:「方才朕正與子脩論農事,朝廷缺精於農事的人才吶。你們交待下去,於農事上但凡有一技之長的俊才,都不要錯放了,都報上來,待農閒時將他們請到宮裡來,朕要親自見一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