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與此同時,觀中王允安排下的人已覺出事態不對。王允謀劃了大半月,這道觀中上上下下都已換成了自己人。山門下灑掃的小道士,道觀中修剪草木的道士,大殿裡解說引導的道長,加起來五十餘人,全是王允安排下的殺手,穿上了道袍。

  只這些殺手不通文字,難解簽文,恐給看出破綻,留了一個原本的解簽道士。原本的計劃是解過簽文之後,邀呂布與柔夫人往廂房用素飯,趁著呂布心情好鬆懈之時下手。廂房地方小,空間密閉,得手可能性極大。而外面騰挪空間大,呂布又悍勇,恐怕萬一給他走脫了。

  外面的人眼見那解簽道士悶頭奔觀門而去,腳步慌亂,便覺不對。再看到呂布上了赤兔馬,便知曉事情敗露。守門的道士忙關門下鑰,一刀先殺了那解簽道士。

  滿觀道士自各處持兵器而出,廂房中、水房裡、犄角旮旯處,一時間五十餘道袍殺手齊奔主殿廣場上,攔截呂布。

  呂布上赤兔馬,衝到觀門前,就見守門的倆道士矮身橫刀來斬馬腿。呂布心中一驚,見兩人出招老道,知今日這埋伏狠辣。他拔刀劈落,後發先至,立時殺了其中一人。另一人狼狽滾開,起來時已斷了一條胳膊。呂布給阻了這一阻,身後已追上來十數人,眼見就要刀兵相加。

  呂布勒馬掉轉。

  赤兔馬如解人意,側身奔馳兩步,忽然騰空一躍,竟是要翻牆而出。

  眼見呂布就要借寶馬之勢,逃出生天,斜刺里猛地挑來一根□□,直插呂布腋下。這一下若是中了,呂布非死即傷。他馬上側身讓過這一槍,背上忽遭重擊,抵抗不住,摔下馬來,伴著水聲與瓷器破碎聲,落於觀內。原是有人見呂布要走脫,情急之下搬起觀中水缸,連水帶缸,擲於呂布背上。

  呂布摔落觀內,赤兔馬卻已越牆而出。

  他一人陷落於五十多名殺手埋伏之中,失了寶馬,身無利器,雖握緊手中長刀,抵牆而立,卻怎麼看都已是必死的局面。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0-05-16 12:51:52~2020-05-17 12:18:4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Moonlight、銅宸申、sybil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優司 66瓶;Moonlight 6瓶;塔其米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74章

  眼見呂布就要橫死刀下, 眾刀斧手背後忽然飛來一條火龍。眾人感到灼燙,都紛紛躲避,給了呂布喘息之機, 定睛看時, 卻見那火龍原是一條熊熊燃燒的布幔, 挑在長杆上——長杆的另一端握在那名隨呂布入觀的親兵手中。

  原來只這一名秦兵隨呂布入觀,等在大殿之外,看顧赤兔馬。觀中埋伏的假道士原是要先將這親兵除掉,誰知那赤兔馬警醒,不許生人靠近。而眾假道士恐打草驚蛇, 跑了呂布, 便沒能提前對那親兵下手。

  後來呂布喚馬欲逃。這親兵沒得指令, 變故突然, 不等反應過來就見將軍深陷重圍之中,也虧得他急智, 扯了大殿布幔下來,纏在旗杆上, 引燃布幔,火杆橫掃, 分開眾人, 衝上來救了呂布一命。

  見此情景, 隱在觀外樹上的淳于陽鬆了口氣,做個手勢,示意自己的人稍安勿躁, 藏好身形。

  呂布借著火龍破開的道路,衝出了眾刀斧手包圍圈。眾刀斧手訓練有素,七八人把好道觀出入之處, 余者緊追呂布,在偌大的道觀中生死追逐。呂布借著觀中香爐、古樹等物,一面閃躲,一面尋隙劈倒衝上來的敵人。呂布那名親兵殺死三人,自己退到大殿中被追上,也倒地身亡,手中著火的布幔引燃了大殿中更多的布幔。一時間火煙大作,道觀中一片肅殺混亂。

  與此同時,山門處等候的百名騎兵見赤兔馬獨自歸來,馬前胸染血,便知不對。將軍愛馬,睡臥不離左右。山門處的兩名假道士見事機敗露,不等眾人反應過來,往山林中一藏報信去了。跟隨呂布的百名騎兵忙搶上山來,破開道觀大門,見了火光血跡,都知出事了,一路與假道士們殺作一團。

  一番廝殺過後,呂布人多勢眾,占了上風。觀中地上、案上、甚至鼎中,東倒西歪躺著許多還在流血的屍首,有假道士,也有呂布的兵。最後一清點,假道士只留了兩個活口,呂布的兵還剩幾十人。

  呂布這一番拼死反殺,生死一線,此時顧不得身上小傷,拎刀獰笑逼問那倆假道士,是誰派來的。

  其中一位假道士道:「將軍還是殺了我。我若告訴你,家中親眷便活不成了。」另一位假道士一言不發,趁人不備,觸鼎而亡,腦漿崩裂,與血水一同濺在呂布靴上。

  呂布刀插地上,倚靠而立,見狀只覺一陣頭暈目眩。那幕後之人顯見是位高權重,又狠辣無匹,才驅使得這樣厲害殺手。另一位假道士見狀,身子一挺,撞在呂布刀上,眼見是活不成了。

  「先撤!」呂布迅速做了判斷,若是敵人還善用兵,於山下埋伏了人馬,自己這次恐怕九死一生。

  清點道觀的親兵忽然簇擁著數人從後殿而出。卻是那引路的假道士,躲不過搜查,挾持了柔夫人出來,黃鶯兒在後哭泣,卻不得不同行。

  呂布看向柔夫人,忽然心中一凜,如有冰雪濺上。他毫無戒心,今日來道觀求子,卻是誰攛掇的?不正是柔夫人連番求肯,才賺得他今日前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