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協聞言,便道:「朕往老師府中去探看一番。此事咱們明早再議,兩位大人也都回去稍作歇息。」

  賈詡與王允都答應著,心裡對盧植的情況也都有所猜測。

  王允比賈詡所想,卻還多了一層。皇帝總共就兩個老師,一個盧植,一個呂布。在王允看來,呂布充其量就是個陪練,算不得老師,但顯然皇帝並不這麼想。從皇帝對盧植的態度來看,他對老師算得上情深義重。如此一來,來日殺了呂布,卻不好如同殺了董卓時那樣聲張,恐怕要做出山匪所行的模樣,禍水東引。那黃鶯兒所知既多,野心又大,也不合留下,可憐她年輕天真。

  王允走到殿外,望著滿天星光,長嘆一聲,自古成大事者不惜小節。若不是為了大漢朝廷,若不是生在這等腌臢亂世,他何嘗不願一生做個兩袖清風的書生學者。

  劉協趕到之時,只見府中靜夜無聲,只廊下泥爐煎著的藥材飄出陣陣苦味來,守在外面的老僕神色木訥。

  劉協快步入內,卻見盧植躺在床上,形如槁木。

  見了自己最後教導的學生,盧植黯淡的目光閃爍了一下,卻終究沒能亮起來。他艱難舉起手臂,口中已發不出聲音,只將一根手指,顫抖著指向床邊立著的幼子。

  劉協這才看到藏在床頭幔帳之後,站著個十歲如許的小男孩,正怯生生望著他。那小男孩手中拎著一盞紅色的兔子燈,乃是從前上元節時,劉協隨手賜給盧植的。這是盧植恐怕自己等不到皇帝趕來,因此叫幼子手持此燈,以求皇帝回護之意。

  盧植一生要強,文成武就,門生遍天下。然而戰亂之中,長子次子都已死去,只剩下這個年方十歲的幼子。他行將就木,然而幼子稚齡,如何能放心?

  劉協心中感慨,上前牽了那小男孩出來,一手握住盧植那根冰涼的手指,道:「老師的意思,朕都明白。您放心,這是您的幼子,就是朕的師弟。朕答應老師,一定將此子撫育成材。」他也不過十三歲的年紀,然而言語中,儼然將盧植幼子視作晚輩了,卻也毫無違和感。

  盧植本就是強撐著一口氣等皇帝前來,得到許諾後,心氣兒一松,咽下最後一口氣,便魂歸地府了。

  他的幼子守在床邊,尚且懵懂,沒能明白過來。

  劉協想到不過兩年前,盧植身量高大、聲如洪鐘的模樣,再看此時躺在床上、面如金紙的一具屍身,不禁也心中悲痛悵惘,想到自己上一世臨終時只有一隻狗陪伴,心道,果然世上繁華風雲變遷,最終也不過一個土饅頭,一時竟有些心灰之意。

  親近之人離世,有所觸動感慨,也是人之常情。

  劉協牽著盧植幼子出來,不欲叫他見到自己父親死狀。

  盧植幼子見外面眾人忽然湧入房中,圍著父親的床,不知在做什麼。他雖然年幼,卻也隱然明白,大眼睛裡憋著淚,也只與皇帝尊卑有別,不敢放肆哭泣,跟在一旁,緊緊攥著那兔子燈。

  劉協定定心神,低頭看那孩子,才發現那燈上還別著一封信,取來看時,卻是盧植給他推薦的屯田制可用之人。盧植雖然身在病榻,卻還關注著學生動向,關心著天下時局,因知屯田乃是朝廷長久大計,因此拼著病體,寫下了諫言與可用之人。

  盧植書法,天下聞名。此時信上,筆跡卻虛軟無力,只勉強能辨認,更惶論字體。

  劉協捏著那厚厚幾十頁的信紙,不知老師是如何拖著病體寫下這一番長書,飽含對天下子民的熱愛與對朝廷的忠誠期盼。他捏著信紙的手微微發顫,才能忍下眼眶中湧出來的熱流。

  劉協不敢此時細看,收入懷中,轉頭又看向盧植幼子,見他仍是攥著兔子燈含淚乖乖侍立,不禁心生憐意,放低聲音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小男孩怯生生望著他,道:「我、我叫盧毓。『以毓草木』的『毓』。」

  劉協微微一笑,道:「好孩子,還學過《周禮》。」又以手撫其發頂,感嘆道:「梳齒一般的嫩草呵,你就在朕身邊快快長大。」

  盧毓仰頭望他。

  劉協低嘆道:「長大了,養育你沒了父親的侄子們。長大了,像你父親那樣,與朕一同撐起這大漢天下。」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0-05-12 09:21:03~2020-05-13 09:47:3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Moonlight 3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羽原大魔王 12瓶;一點一點亮晶晶 10瓶;塔其米 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70章

  帝師隕落, 天下震動。

  以盧植的名望,他的辭世恐怕比從前少帝之死,影響還要大些。還活著的人得到消息, 不論敵友, 都為盧植慨嘆, 各有文字悼念記載。如舊友蔡邕、馬日磾等人,更各有哀痛,不必一一細述。

  而皇帝劉協要求各地納貢投誠的詔書,伴著盧植病故的消息一同傳入天下十三州。而幽州比之別處不同,公孫瓚已殺原州牧劉虞, 徹底占據了幽州, 他不只收到了朝廷的消息, 還收到了老師生前留給他的信。這樣的信, 不只他一人收到了。

  劉備坐在下首,望著公孫瓚遞來的信, 見上面「玄德親啟」四字確是老師盧植的筆跡,想到老師寫信時相隔萬里, 如今他見信之時師生二人卻已經生死兩處,不禁心中悲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