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協面色凝重,卻是笑道:「夫人只管說,朕就愛聽這些。」又叫汪雨給孫平置座。

  孫平卻不肯坐,道:「陛下還是叫我站著吧。我站著還自在些。」

  劉協笑道:「只要你接著說,你就是想躺著都成。」

  皇帝調侃,立時滿殿人都笑起來。

  孫平鬆了口氣,笑道:「之前將軍怕我說錯話,還不讓我來。我說平常人家相處,人家送你一根蔥,你還要回送一頭蒜呢。如今長公主殿下送了這樣好的花兒給我,我沒什麼能償還殿下的,總該當面道聲謝吧?我就逼著他給我遞上話來,若是殿下不肯見我,那是我福薄。但我若不來,那就是我失禮。如今看看,陛下與殿下都這樣好說話,回去可叫將軍沒話說。」

  劉清平時送的花兒也多了,但是貴婦人中可沒有這樣道謝的,看孫平也覺新奇有趣,笑道:「長樂宮中沒有蔥,倒是有香茅,長得跟蔥差不太多,你走時捎上一束,就當是來鄰居家串門了。」劉協看她倆說笑了兩句,轉回正題,又問孫平道:「孫夫人方才說到家中有李利領的口糧俸祿……」

  孫平忙轉向皇帝。

  劉協道:「今春連雨六十日,那些沒有領朝廷俸祿的家庭,如今靠什麼活呢?」

  孫平面上顯出一絲尷尬,搓手道:「臣婦說話直,陛下勿怪。我們外頭的人,不像宮裡的貴人,命硬得很,有一口土吃也能撐下去,待到來年年景好了,便又活過來了。這等災年,吃什麼的都有,啃樹皮的,吃觀音土的。」她看一眼小皇帝,見他絲毫沒有慍色只是關注,便壯著膽子道:「其實長安城到底是都城,周邊就算再窮困,那也是天下的富庶之地。真正窮困的地方,不在這裡。臣婦兩年前自邊地東行,一路上見過些小縣城,小村落,大白天的都不見人了,地都荒著沒有人耕種。聽說這些村落里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總是先有災年,又有兵禍,萬一染上時疫,那就滿村都逃不過。聽說……聽說……有些村落里,最後樹皮都啃光了,便只能吃人。可是要吃自己的家人、親人,誰能下得去口呢?便只能交換著吃孩子、吃家裡人……」

  劉清一震,叫道:「吃人?」

  殿中除她之外,蔡琰早在夢中見過吃人的場景,曹昂曾在與黑山賊作戰時聽過這等傳聞,而劉協更不必提。

  因此孫平此語一出,震驚者唯劉清一人,余者只是沉重。

  曹昂與蔡琰,不約而同都去看皇帝的面色。

  百姓,那是天子的子民。

  子民的死傷,是神祗的失職。

  劉協仍端坐著,面上不露端倪,然而心底卻起了一陣狂怒的颶風。這怒氣突如其來,不可遏制,卻是衝著他自己來的。他明知道此等災年兵禍之下,必然要餓死百姓無數,也實非他短時間內能扭轉的局面,卻仍無法避免這種憤怒的產生。

  他閉了閉眼睛,將這股怒氣沉到心底,化作一股更沉鬱有力的能量。

  孫平也察覺了殿中氛圍的變化,有些不安地閉了嘴。

  劉協和煦道:「孫夫人別擔心,是朕要你說的。」

  孫平忙道:「那都是從前了。如今陛下屯田,臣婦看將軍的部曲們最近都忙著分地領農具。這幾萬幾萬的兵,只要不打仗了,種出來的糧食,能養活多少人吶。退一萬步說,只要他們自己能填飽肚子了,在家的老弱們不用給他們供糧,自己總也能支撐下去的。」

  李利歸降之後,原本還剩的三萬涼州叛軍如何解決是個麻煩。人吃馬嚼是一方面,這麼多盛年男子聚在一起,怎麼管理也是個大問題。

  劉協便用了屯田之法,叫他們就地耕種荒地,習用武帝時的舊制。當初武帝在黃河河套以至河西張掖、酒泉一帶,屯墾戍卒一度達到六十萬之眾。平時耕種,也以軍事化管理,一旦情形緊迫,又可作戰為兵,產出糧食可供軍需。

  屯田令發出之後,原本戰敗四逃的許多涼州兵又尋回來,也想要找個地方安居吃飯。於是原本只剩了三萬的人數,最後竟超過了四萬,還在不斷增加。

  收服涼州軍,擊退西隴軍之後,劉協為首的東漢朝廷已經徹底控制住了關中之地。百姓因為戰亂,大量南逃,留出了許多荒地。

  劉協腦海中刻著天下的圖,他想像著要如何以關中為根據地,屯田養兵,積蓄力量。當然在出關收復天下之前,他還要收攏一下朝廷中的勢力,解決呂布與王允的隱患。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百姓,是土地,是糧食——是無數史書里不厭其煩強調的「民心」。

  而眼前的孫平孫夫人,就是那無數民心中的一顆。

  劉協道:「朕要將濯龍園改為菜園,可惜沒有得力人手。不知能否偏勞孫夫人,為朕改一處菜園出來。」

  孫平也不知濯龍園到底是什麼地方,便笑道:「別的不敢說,種菜我拿手。不知陛下想種什麼菜?」她就報起菜名來。

  一旁的劉清瞠目結舌,想到濯龍園中那些名貴芬芳的鮮花,竟然要橫遭拔除,不禁心頭滴血。然而想到孫平所說,外面人吃人的慘狀,又沒有阻止的底氣與立場。她垂頭看著自己華麗的裙角,少女美麗的臉龐上,滿是煩惱。

  誰知道事情還沒完。

  上首劉協又道:「皇姐也一向親民勤勞,很想體驗耕種。煩請孫夫人為她裁製一套與你一般的衣裳,簡便利於行動。孫夫人改建菜園之時,朕與皇姐也一同勞作。」又道:「皇姐常說留仙裙太過奢靡浪費,早有改穿常服之念,以後宮中都不用繁複衣裳,是也不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