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允本就瞧不起呂布的劍客出身、粗魯言辭、小人逐利,又吃他這樣一頓搶白,又是噁心又是生氣,然而當著皇帝與朝臣,此事自己又當真理虧,只能捏著鼻子道:「是我對他們太過寬容了。」又道:「好在陛下洪福齊天。」還是只肯承認皇帝的福澤,不肯承認呂布的貢獻。

  呂布學著王允從前的樣子,對王允露出個鄙夷的眼神來。

  王允看得心裡一陣窩火。

  呂布這番話,卻並不是專為噁心王允的,他是真的認為自己立下了擎天保駕的大功。若不是有他捉住了胡軫,那小皇帝就要糟糕了。呂布自覺今日立下的這番功勞,比從前設計刺殺董卓還要高、還要大。

  所以呂布不獨面對王允之時底氣壯了,對上小皇帝,他也自覺勞苦功高,有了開口要封賞的資格。

  呂布轉向上首的皇帝,道:「陛下,聽說義真老將軍俘獲了西隴兵馬無數。要知道西隴出好馬,臣軍中可是急缺兵馬。就說這次捉拿胡軫,若不是臣手下精兵有良馬,恐怕不能這樣及時追到,免了這場大禍。這次是臣早有留意,胡軫一動,臣便領兵追上去了。若是再有暗中行事之人,早發三五里,臣若要率兵追趕,底下精兵非得人人都有好馬不可。還望陛下允許,臣往義真老將軍俘獲的西隴戰馬中挑選一番,給手下精兵配備上好馬。」

  王允看不上他得志便猖狂的小人模樣,嫌惡得別過臉去。

  皇甫嵩只垂手而立,眼觀鼻,鼻觀心,好似老僧入定。

  劉協微笑道:「奉先師父以為要多少匹馬夠用?」

  呂布張口便道:「臣原是善於操練騎兵,若要臣說,那自然是麾下三萬兵卒,人人都配良馬。一番更替,總要萬匹好馬。」

  萬匹良馬,哪怕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小數了。

  劉協卻連眉毛都不曾動一下,只笑道:「你也聽義真老將軍講了,總共俘獲也不過三五千人,卻去哪裡給你尋萬匹好馬來?少不得,奉先師父委屈一二,略減減罷。」

  呂布便道:「那臣跟著老將軍同去,清點戰馬,看有多少夠臣之用。」

  劉協又笑道:「義真老將軍出戰一次,功勞苦勞都有,奉先師父不給他留些麼?」

  皇甫嵩忙道:「全憑陛下分派,老臣只聽陛下安排。」

  呂布卻瞧不上皇甫嵩謹小慎微的為臣之道,道:「若是陛下肯派臣去追擊西隴兵馬,斬獲必然不輸於老將軍。」言下之意,皇甫嵩這是俘獲少了。

  劉協笑道:「你卻走不得。你走了,誰來捉胡軫呢?」

  呂布便又踹了胡軫一腳,也笑起來,妥協道:「既然是陛下開口了,那臣便留一千好馬給老將軍。他帶兵主要是守城,平時也用不到馬。說實話,好馬給守兵,也只是浪費了。」他說的的確是實話,但太過直率難聽了。

  戰馬一節,呂布做出了讓步,又道:「陛下,如今城外涼州叛軍與西隴叛軍的圍困都解了。城中既然已有老將軍守著,臣手下三萬騎兵,整日在城中困著,也著實浪費。」

  劉協聽出弦外之音來,眯細眼睛打量著呂布,仍是笑著,溫和問道:「奉先師父想往何處去?」

  呂布有他自己的打算。這長安城中,處處掣肘,他行動多有不便,就算他兵強馬壯,然而皇帝就在眼前,許多事兒都要照著規矩來,而且也不利於自己拓展。就比如說這西隴叛軍,在呂布看來,自己也有與之正面一較的實力。若是他領兵出戰,哪裡還用分皇甫嵩戰馬?然而在長安城中,在未央殿裡,總不能不賣小皇帝個面子。呂布就想往長安城外去,更自由些,也更能為自己的部隊爭取更好的資源。

  呂布早已盤算好了,此刻見問,開口便道:「臣也不能往遠了去,總不能舍下陛下。臣想著,就往京畿三輔,不拘哪裡,只要陛下委任,臣便帶兵前往,拱衛都城。」

  此時各處戰亂,唯有長安近郊三輔地帶,民富糧豐,是好地方。

  此前劉協也曾與曹昂提起過三輔用人之事。這等好去處,自然早在王允執政之時,就安插了王允同鄉交好之人去。

  呂布主動請纓,要往三輔就任,那是公然要拔除王允埋下的親信。

  劉協想要挪除王允在三輔任命之人,都要小心穩妥行事,不欲在亂局中更起內亂。

  誰知道呂布飛來一筆,竟是毫無顧忌,直打王允七寸。

  劉協看著王允發青的面色,忙撫了撫面頰,按下了翹起的嘴角。沒想到他準備慢慢圖謀之事,竟然給呂布歪打正著,提了出來。而且呂布性情如此,王允也不會疑心是有人指使。

  殿內一時安靜。

  王允先開口,忍著怒氣道:「如今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都德行無虧,治下安寧。溫侯竟是攜功要權,平白要將這二人拿下麼?」

  呂布皺眉道:「什麼攜功要權?王允大人,咱們今日就當著陛下把話給說開了。你是文化人,是,朝中臣子都聽你的。我呢,是個粗人,是個武夫,但我是個什麼樣的人,陛下最清楚。你也別給我套些彎彎繞繞的罪名。你那倆同鄉就算學問做的再好,現在這個亂世里沒用!若是叛軍攻來,他倆能守住三輔之地麼?我要往三輔為官帶兵,那不是為了我自己,是為了陛下,為了朝廷。這麼說,你能明白嗎?」

  可憐王允空有滿腹詩書經史,對上呂布這麼個粗人,再多書面上的大道理都擺不出來。因為這的確已經是亂世之初,戰場之上,一千學子比不得一千精兵,是不爭的事實。禮壞樂崩,王允從未想過,自己大族出身、苦學一生,最後要與劍客出身,粗鄙貪利的呂布同殿為臣,還要被對方嚷著問「你能明白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