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呂布大怒,伸手就掐住了胡軫脖頸,手指用力。

  眼見胡軫面色紫脹起來,曹昂忙道:「御前不可失禮,溫侯留意。」

  呂布這才丟開手來。

  皇甫嵩直到此時,才有開口的機會,伏地請罪道:「老將歸來途中,正遇到徐榮領兵而出,似欲東逃。老將攔截之時,底下士卒莽撞,竟將徐榮射下馬來,傷了他性命……臣有罪……」

  徐榮就算再不忠,那也是朝廷委派的軍職,皇甫嵩沒有皇帝的旨意,便殺了徐榮,真追究起來,的確是罪。只不過如今眼見禮壞樂崩,少有人在意這些罷了。

  劉協笑道:「義真老將軍莫要惶恐,射箭者必然是朕的人。朕早知胡軫、徐榮等人心思不定,早已傳話下去,二人但有叛逃之舉,那便放手追擊,死生不論。」

  小皇帝竟然在守軍中也安插了人,且跟隨皇甫嵩大軍同行。

  呂布想到自己曾幾次有過逃跑的念頭,忽然心中一凜。他看向小皇帝,卻見對方仿佛只是在說胡軫與徐榮之事,便又心中一松,只當是自己多想了。

  皇甫嵩更不敢問軍中何人乃是皇帝的人,又匯報導:「臣領陛下諭令,帶兵出城,追擊西隴大軍。斬殺五千餘人,俘虜了兩千人馬,余者西退三十里之外,四散逃去。臣不敢擅自深入,這便領兵回程復命,又遇上徐榮之事。」頓了頓,又道:「說來當真奇怪,城外西山昨夜遭了山火,又給大雨澆滅。臣領兵趕到之時,那些西隴叛軍恐怕才經了火燒,驚魂甫定,無心應戰,這才給臣討得便宜。」他既然是接了皇帝口諭出城追擊,又見了火燒的痕跡,便知道沒有這麼巧合的事情,如今提起來,是否把話說透,端看皇帝的意思了。

  劉協微微一笑,並沒有要提昨夜山火的意思,只道:「那韓遂與馬騰雖然聚起數萬兵馬,然而他們邊人原是許多部族聚在一起,這數萬兵馬里總有十餘個首領,只共推韓遂與馬騰為首罷了。若是好時,自然大家一同發財。若是吃了敗仗,可就只認自家首領,各領幾千人馬逃散了。」

  呂布在旁聽著,嘆氣道:「這等好事,陛下只給老將軍,我這裡整天操練,也等著出去開葷啊!」

  胡軫躺在地上,才能喘上氣兒來,聞言便嘲諷道:「并州小兒還想開葷?呸!你只合吃|屎!」

  誰都沒想到胡軫躺在地上還能神嘲諷,便有侍立的宮人忍不住笑出聲來。

  呂布氣極,恨不能窩心腳踹死胡軫。

  劉協忍笑,單手握拳,置於嘴邊,掩飾著笑意,咳嗽了兩聲道:「義真老將軍俘獲之中,可有驚喜?」

  皇甫嵩好似沒有聽到胡軫與呂布的交鋒,穩重道:「余者還在一一查驗,只叛軍里有一位小將,主動殿後,給我們大軍圍住了。他不肯交待姓名,不過據他親兵所說,這小將乃是馬騰長子馬超。」

  「馬超?」劉協這下真笑出來了,對曹昂道:「叫淳于陽別睡了,與他餵招的人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大家很有經驗了嘛,睡前刷不出來,都知道早上來看了~機智。感謝在2020-05-05 23:54:14~2020-05-07 07:47:5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Moonlight 2個;銅宸申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Moonlight 10瓶;查雙影天師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64章

  卻說呂布捉了胡軫, 與皇甫嵩同來皇宮復命,正聽皇帝派遣,忽見尚書王允匆忙趕來。

  王允顯然是剛得到消息,倉促前來, 注重禮儀如他, 此時卻衣冠不整, 可見急切。王允得到允許入殿後, 便請罪問安, 道:「聽聞宵小作亂,恐驚擾陛下, 臣擅自前來,見陛下無恙, 便放心了。」

  當初刺殺董卓之後, 王允掌權,赦免了城中投降的胡軫、徐榮等人。彼時呂布曾力薦不能留下後患, 要求解決胡軫等人。甚至小皇帝也曾親自登門,陳說利害。然而王允當時借著除掉董卓的威勢,絲毫不把這些人看在眼裡, 又覺殺降不祥, 因此擱置不理,也沒有重點關注後續。因此這次胡軫與徐榮作亂,王允乃是最後得知消息的。

  劉協並不打算再追究王允的過錯,只笑道:「朕安然無恙,子師(王允字)有這番心意, 叫朕感動。你還不知道吧,昨夜一場好戲,叫義真老將軍跟你說說。」

  於是皇甫嵩便將昨夜領命而出,追擊西隴兵馬等事簡略一述。

  王允聽了,先是訝然,繼而也覺鬆快,畢竟退了一處強敵,細思卻又深感失落與不安。昨夜長安城附近出了這樣的大事,他卻一覺睡到天明,直到城裡也亂起來了,才得到消息。再追憶不過兩三個月前,長安城朝廷中不管大小事務,豈有不經過他手而能施行的?王允暗自感嘆,可見「功成名就身退」,最難的還是「身退」這一節。

  王允正心裡不是滋味,偏偏一旁還有個呂布是得理不讓人的,還要戳他傷疤。

  王允瞧不起呂布,覺得他是劍客出身,當初拉攏呂布也不過是為了利用他刺殺董卓,沒想著長遠相處。

  呂布對這點也看清楚了。他是個記仇的人。當初胡軫的「必斬一青綬」,呂布記得。王允後期不加掩飾的鄙夷,呂布也記得。此時呂布腳踩胡軫,自覺揚眉吐氣,對王允道:「大人從前不聽我勸告,竟然叫胡軫這等賊子活下來帶兵,今日若不是我,險些釀成大禍。若不是我早留意著這狗賊,及時趕到,在這狗賊沖入皇宮之前就捉住了他。當真給他衝進皇宮,劫掠了陛下,這責任當是誰的?這過錯誰擔得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