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閔貢看到那生龍活虎的小黑狗,心裡感嘆,此前一念不忍,沒想到這狗竟然真活過來了。如今看這狗也與小皇帝親近了,倒也不必除去。他還有王允、董卓兩頭要應承,還要管著手下這許多郎官,也不會要盯著小皇帝喝藥。

  等閔貢一退出去,劉協便端著那湯藥起身,踱步到窗邊,胳膊一遞,手腕一翻,將一碗苦藥汁盡數傾倒在花樹之下。

  次夜,劉協又以擔心驚夢為藉口,要淳至陽給他守夜。

  這次就是真守夜了。

  淳至陽倒是心無旁騖,守著守著自己先睡著了。

  劉協躺在床上,聽著他在門外那香甜的小呼嚕聲,頗有些無奈。

  再隔一日,便又換成了馮玉守夜。

  馮玉靦腆內向。

  劉協與他閒話家常幾句,憐他年幼,便叫他到寢室內來,給他一床毯子,在窗下小榻上安置了。

  只趙泰自己還是個孩子,不用守夜。

  如此輪轉幾番,皇帝身邊守夜的人,漸漸固定成了曹昂與馮玉二人,也無人起疑,無人爭搶。

  與此同時,洛陽城內的氛圍越發緊張起來。

  此前董卓初入京之時,還抱著與士族黨人共治天下的幻想,接納了如侍中伍瓊這等主動投靠的士人,並且很看重他們在治理朝政上的意見。比如伍瓊提議,說要赦免袁紹等人,改封他們為地方官。董卓接納了這建議,卻換來了各地紛紛騎兵要反他的尷尬局面,最尷尬的是這些反他的人還都是他親自赦免了的。

  董卓幡然醒悟,將伍瓊等人都下了大獄,怒不可遏,「當初是你們主動投靠我!怎得卻暗中偏幫袁紹等人?這是你們出賣了我!卻不是我對不住你們。」

  起兵反對者甚眾,將他們的親友全都抓起來的話,那洛陽朝廷中要少一大半人。

  董卓只好先對為首之人出手。

  反對董卓的精神領袖,自然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又以袁紹、袁術兄弟二人為首。

  如今袁紹與袁術,一個在渤海,一個在南陽,董卓鞭長莫及。

  可是除他二人小家之外,袁氏闔族卻都還留在洛陽,原太尉袁隗也不曾逃離。

  於是被董卓一網打盡,都捉起來關進了牢里。

  雖然入獄,袁氏諸人卻還抱著僥倖心理,總覺得袁氏樹大根深,以董卓入京後與士族分治的立場來看,未必會對袁氏下殺手,最壞不過拿他們作為和談的籌碼。

  卻不知道,此刻的董卓已經打算要捨棄洛陽。

  一旦遷都成行,那麼袁氏諸人都將成為棄子,只能一死。

  就在這緊張不安的氛圍之下,卻又傳來了更叫人心情沉重的消息,被廢掉的少帝,劉協的哥哥,劉辯死了。

  究竟怎麼死的,沒有確切的消息。

  官面上的說法,劉辯是因為母親何太后之死,又因為此前被賊人劫掠受了驚嚇,總之病了,一病便死了。

  暗中卻又不少人在猜測,恐怕又是董卓下的手。

  消息傳到宮裡時,正是進食的點,劉協對著滿桌佳肴,卻是不曾動筷。

  他覺得憤怒而又難過,那是屬於原主的情緒。

  雖然劉辯的生母何太后殺了他的生母王美人。

  可他和劉辯並無冤讎,反而是親兄弟,被賊人劫掠流落奔走的路上,小兄弟二人是彼此唯一的依靠。

  骨肉之情,血濃於水。

  可是他現在非但不能為哥哥討回公道,甚至不能為哥哥好好哭一場。

  他此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像此前何太后死時一般,往奉公亭去悼念一番,把這一刻的悲憤都壓在心中,化為無窮無盡的力量。

  次日,劉協往奉公亭而去。

  來悼念的親友卻並非他一人。

  陽安長公主與董承等人也都在。

  陽安長公主名劉華,乃是桓帝長女,也就是靈帝的長姐。論起來,劉協要稱呼她一聲「大姑母」。她嫁給了中郎將伏完,婚後生活美滿,然而家國不幸,此刻也是淚水滿目。

  見了小皇帝,陽安長公主揩淚,道:「陛下可千萬要珍重吶。」她身邊跟著兩位貌美的小姑娘,一位與劉協年紀相仿,是妾室所出的女兒,名喚伏壽,也是伏完唯一的女兒,一直養在長公主膝下。另一位卻是劉協的親姐姐,五歲時就被封為萬年公主的劉清,乃是靈帝唯一的女兒。當初宮中大亂,劉辯與劉協為賊人劫持流落在外,陽安長公主便將萬年公主接到府中,養育照料。

  如今劉辯一死,劉協在這世上以血緣而論,最親近的人,就該是這位萬年公主劉清了。

  雖然自幼鮮少一同玩耍陪伴過,但在悼念劉辯的氛圍之下,劉清見了做皇帝的小弟弟,仍是紅了眼眶。

  見母親與萬年公主都落淚,伏壽年幼,卻寬慰母親,為她遞上乾淨的帕子。

  與落淚的陽安長公主劉華和萬年公主劉清相比,只有九歲卻始終不曾落淚的劉協便顯得有些冷漠無情了。

  劉協正得體的寬慰姑母與姐姐。

  曹昂此時靠過來,歉然道:「陛下,小臣有要事稟告。」

  便附耳同劉協說話。

  劉協聽過,便道:「改日朕叫人接姑母與姐姐入宮敘話。」

  陽安長公主與萬年公主不知究竟發生何事,只好叮囑幾句,看皇帝去了。

  劉協卻是轉而去尋他那位在西涼軍中做將軍的表叔父董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