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到了那時候,相對於私通而言,前朝的謀反又算得了什麼大事呢?

  可那封密信徹底的暴露了淑妃參與謀反的秘密,淑妃自知已無可挽回,便索性將燕貴妃也拖下了水,讓多年的老對手,陪同自己一起上路。

  季明燁和林紙鳶聽後,不由得一陣唏噓,都道宮闈之間兇險萬分,人一旦踏足,禮義廉恥,便都顧不得了。

  葉塵笑道:「你們也不必如此悲觀,二皇子陰鷙,三皇子愚鈍,他們本就不是理想的君主。」

  季明燁和林紙鳶對視了一眼,季明燁笑道:「師父,你是說今晚一事,倒給了大皇子一個機會,對麼?」

  葉塵點了點頭:「大皇子多年守拙,在淑妃和燕貴妃的權利爭鬥中保全了自己,實屬不易。智謀已極,心性更是難得,朝中奸黨曾看大皇子無所依託,屢次試圖攀附,他都是拒絕了。」

  林紙鳶笑道:「大皇子有才有德,應該是一位明君呢。」

  季明燁回想起大皇子看到葉塵時,那一句輕輕的「老師」,不禁問道:「師父,你和大皇子,是不是早就認識?」

  葉塵撫了撫長須,笑道:「我不僅和大皇子早就相識,我和你的兄長季明燦,也是舊日的朋友,若不然,我怎會在你有難的時候來得這樣及時,你當我是及時雨麼?」

  第一百章 富貴易得,清歡難求,蘇夫子……

  葉塵撫須輕嘆, 將前情一一說來,這番故事,卻是連季明燁也不知道的。

  原來, 皇帝登基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大皇子都是養在潛邸, 他行動自由,最喜歡出府遊玩, 正好撞見遊歷至此的葉塵。

  葉塵見大皇子才高志遠, 便有心指點一二,二人結下半師之誼。

  至於季明燦,則是葉塵的忘年好友,二人志趣十分投合,都認為若是大皇子登上帝位, 定然是一代明君。

  葉塵看大皇子善於守拙,凡事謹言慎行,一時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便在大皇子入宮後離開了京城, 可沒想到的是,季明燦這邊一時不察,讓郁氏尋著機會, 發生了季明燦和納蘭氏雙雙身死的慘劇。

  現在想來, 應該是郁氏發現季明燦支持的其實是大皇子, 與季家支持二皇子的情形相悖,這才取得了淑妃和郁氏一族的支持,得以對季明燦一房下了毒手。

  葉塵在愧疚之下,只得先保住季明燁,又想著毒草來歷難尋, 便是多個人一同尋找也是好的,由此制定了讓季明燁離開侯府的計策。

  聽到這裡,林紙鳶輕輕的嘆了一口氣,才知人與人,事與事之間的聯繫千絲萬縷,相同的事落在不同人的眼中,又是另一番故事。

  這夜過後,宮中傳來消息,皇帝急怒攻心,數次昏厥,已經不能處理朝政。

  所幸的是,皇帝病倒前,意識還算清醒,尚且來得及寫下詔書,將大皇子立為太子,並即刻令太子代為監國,處理郁氏一案。

  同年三月,由大理寺牽頭,會同刑部和都察院將郁氏一案審結完畢,並整理成卷宗,呈給太子。

  判決擬定郁氏、郁鶴中等主犯處凌遲之刑,郁氏一族成年男子一律斬首,其他人等充公為奴。

  至於吳氏和吳一虎,雖充當了一回證人,但罪行惡劣,不可饒恕,所以發回了原籍大魁,等待秋後處斬。

  郁氏一案,就此了結。

  其中,涉及到皇家顏面的燕貴妃和淑妃,則是沒有經過三司會審,而是直接打入了冷宮,賜匕首白綾鴆酒三寶,責令其自我了斷,二皇子和三皇子發往封地圈禁,永世不得回京。

  但後面的這些事,除去季明燁、劉章延等當事人知曉外,卻是並沒有外傳。

  京中人人議論皇帝此舉突然,但說來說去,卻是半點頭緒都摸不著,有那好事者去著意打聽的,卻是立刻就被下了警告。

  而那因燕貴妃而香客大漲的京華寺,則是伴隨著燕貴妃的消亡和住持的離奇失蹤,變得人跡寥寥,最後被迫閉門,再也不復往日的榮光。

  同年四月,殿試如期舉行,季明燁和周晏清一同在榜,自然是不必題,倒是那陸之逸實在是好運,也參加了一把。

  陸之逸本是不能參加殿試的,可太子急需用人,以此組建自己的班底,便將殿試副榜者也召進宮來,進行複試,陸之逸文字雖是末流,所幸巧言善辯,很是有幾分歪才,被太子低低的取了進來,賜了同進士出身。

  這般成績,加上護安侯府的加持,已經足夠將霽月娶進門。

  太子本欲將季明燁點成狀元,同時承襲護安侯的爵位,季明燁卻以不願傳名為由,只取了探花一位,雖然不是狀元,但二十二歲的探花郎,也足夠成為京中的談資了。

  周晏清雖然殿在三甲,但文章著重於實務,又展現了變革之決心,太子看著心喜,便將他錄入了翰林院為庶吉士,充當近臣。

  周晏清謝恩後,卻沒有乘機在太子多加表現,而是提出了告假歸家。

  太子笑言道:「周卿,衣錦還鄉雖是美事,但也不必這般著急吧?莫非是心中掛念夫人?」

  周晏清也不掩飾自己對唐迎春的思念之情,只說道:「此次回鄉,確實是想將夫人接來京城,但還有一事,也是同等重要,那便是替當年的周家翻案!」

  一轉眼,便是到了秋天,吳氏和吳一虎心術不正,作惡多端,終於是得來了應有的報應,雙雙走上了斷頭台,他們走得也不是很孤單,只因斷頭台上,還有一位熟人——白縣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