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這日正值殷陶休沐,一早起床用過早膳後便在前院書房翻看一本有關農桑經濟的書。
弘晏推門進來,殷陶放下手中書冊,看兒子似乎有些眉頭不展的樣子,不由問道:「弘晏可有什麼心事?」
「倒也沒什麼心事,就是覺得姐姐嫁人之後有些不習慣。」
從前阿瑪休沐時候,一家四口都會留在額娘的正院裡用膳,如今姐姐出嫁,只余了他們三人。
殷陶輕輕摸了摸兒子的腦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若是你實在是想念姐姐,過會兒咱們叫上額娘一起去姐姐府上做客可好?看看她會拿什麼招待咱們。」
弘晏高興地點了點頭,又對殷陶道:「這幾日我在屋子裡又重新設計了前幾日七叔給我的航船圖紙,請阿瑪過目一下,若是看著還成,我改日得空就給把這修好的圖紙給七叔送去,也省得他日日愁思。」
殷陶微笑著將圖紙接了過來。
不得不說,弘晏在這方面實在很有天賦。昨日十三給他寄過來的書信當中,也提到江南各省已經開始用上了他們設計改良過的灌溉裝置,據說極是便利好用,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產量,許多大農莊主都開始花費重金大批引進。
殷陶也沒想到事情發展會如此順利。他當初只不過將設計好的圖紙給了四哥,四哥當即就下旨做了全國推廣,如今不止是江南和中原地區,就連他們這次去塞外之時,也帶去了新的灌溉技術和種植經驗,對向來不擅長耕作的北部遊牧地區百姓想來大有作用。
相信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會向著更好發展,哪怕是一點點好的改變,對於整個時代來說也是巨大的進步。
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堯進京陛見時,仗著一身軍功,即便對著四爺也傲慢無禮,毫無敬畏之心,更別說在西北這些年擺過的譜兒了,當了土皇帝不說,就連蒙古王公貴族和阿寶額駙見到他也被要求跪拜,四爺聽後十分惱火。
除此之外,八爺不知道從哪裡走通了年羹堯的路子,讓年羹堯誤以為八爺是可交之人,甚至在四爺面前替八爺說情,這事可以說是觸及了四爺的底線。
再到後來,四爺對年羹堯越發不滿,年羹堯卻毫無悔改之心,仍然仗著己這些年的軍功在邊關作威作福在京中結黨斂財。
四爺原本也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主兒,對年羹堯的忍耐也基本到了極限,而參奏彈劾年羹堯的奏摺也像雪花一樣飛向了四爺的案頭。
雍正三年十二月,年羹堯獲罪後在獄中裁,其父年遐齡及年羹堯兄年希堯被免去官職貶為庶民;年羹堯子年富被處斬,其餘諸子年滿十五以上皆發配邊城。
年羹堯裁,年貴妃病逝,四爺情緒著實低落了一陣兒,就連雍正四年的新年也沒有過好。
十三於雍正三年九月匆匆回京了一次,之後便又回了江南。四爺變得越發依賴起殷陶來,每天都會在殷陶下班之後招他過來養心殿,再陪著己待上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段時間四爺會放下手中書本,也不伏在桌頭批閱奏摺,而是同殷陶一起或讀書,或吃茶,或下棋,或作畫……度過每日當中難得的閒暇時光。
雍正四年三月,十三帶著巡察報告從江南趕了回來,四爺也沒放過殷陶,說是十三弟還要大忙上一段時間,不能得閒過來,所以還是要十二弟每日過來陪我。
殷陶只得答應了下來,越發覺得如此粘人的四哥和歷史上那個殺伐決斷的雍正帝似乎不大一樣。
四爺打算封賞十三兒子為多羅郡王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十三最終便選擇了他和福晉兆佳氏的嫡次子弘晈得了這個爵位,也算是給孩子日後一個有力保障。
弘昌是長子,又被四爺一早封了貝勒,原以為這個郡王位子十有八九會是己的,卻不想阿瑪卻把這天大的實惠給了福晉生的孩子弘晈。
弘昌心情鬱郁,難免要尋人開解,旁人說話他都不大愛聽,唯有弘旺同他最是投緣,仿佛每一句話都說到了他的心坎兒里。
弘昌跟弘旺見面的次數也不由多了起來。
弘旺也知道,弘昌在府中比福晉所出嫡子要更低一等,再加上額娘瓜爾佳氏盼著他出人頭地,他最根本的痛苦來源於對己不夠得勢無法壓過嫡母所出弟弟們的無能憤怒。
想明白了這一點,弘旺便順著弘昌的心理道:「當年的直郡王和理親王為何會如此勢大?就是因為他們都是皇瑪法最看好的皇子,都擁有問鼎天下的可能,才會有朝臣追隨他們,聚攏在他們周圍,形成了己的勢力。可現如今弘暉幾個都同鵪鶉似的縮在那裡沒有鬥志,不願去爭些什麼,這樣情況就對我們很是不利,想要出頭更是難上加難。」
弘昌連連點頭:「如今朝中再沒有當年納蘭明珠和索額圖那樣的人家,弘暉幾個身邊也沒有什麼能用得著的能人,他們不願去爭,咱們想要投靠也是無門。」
沒有爭權的需求,然也不需要聚集那麼多人在身邊。
「大哥說得不錯。」弘旺道,「眼下只有水混起來,咱們才能渾水摸魚,擁有比現在更多的東西……這些都是阿瑪曾經教過我的,只可惜我這幾年實在庸碌無為,辜負了他的教誨。」
「八伯當真博學。」弘昌忍不住對著弘旺讚嘆出聲。
弘旺聽了這話越發興奮起來:「弘皙心中定有不服,這天下原是他阿瑪的,他也會是內定的下一任太子。可如今卻只能困在信園當中,宅子、福晉都只能用旁人挑剩了的,如何能服氣?還有弘晟,三伯一直在本朝鬱郁不得志,想來弘晟也得意不到哪裡去,他是那素來愛當『大哥』的,然也想做些什麼事情,叫三伯刮目相看。」
弘晏推門進來,殷陶放下手中書冊,看兒子似乎有些眉頭不展的樣子,不由問道:「弘晏可有什麼心事?」
「倒也沒什麼心事,就是覺得姐姐嫁人之後有些不習慣。」
從前阿瑪休沐時候,一家四口都會留在額娘的正院裡用膳,如今姐姐出嫁,只余了他們三人。
殷陶輕輕摸了摸兒子的腦袋:「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若是你實在是想念姐姐,過會兒咱們叫上額娘一起去姐姐府上做客可好?看看她會拿什麼招待咱們。」
弘晏高興地點了點頭,又對殷陶道:「這幾日我在屋子裡又重新設計了前幾日七叔給我的航船圖紙,請阿瑪過目一下,若是看著還成,我改日得空就給把這修好的圖紙給七叔送去,也省得他日日愁思。」
殷陶微笑著將圖紙接了過來。
不得不說,弘晏在這方面實在很有天賦。昨日十三給他寄過來的書信當中,也提到江南各省已經開始用上了他們設計改良過的灌溉裝置,據說極是便利好用,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產量,許多大農莊主都開始花費重金大批引進。
殷陶也沒想到事情發展會如此順利。他當初只不過將設計好的圖紙給了四哥,四哥當即就下旨做了全國推廣,如今不止是江南和中原地區,就連他們這次去塞外之時,也帶去了新的灌溉技術和種植經驗,對向來不擅長耕作的北部遊牧地區百姓想來大有作用。
相信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會向著更好發展,哪怕是一點點好的改變,對於整個時代來說也是巨大的進步。
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堯進京陛見時,仗著一身軍功,即便對著四爺也傲慢無禮,毫無敬畏之心,更別說在西北這些年擺過的譜兒了,當了土皇帝不說,就連蒙古王公貴族和阿寶額駙見到他也被要求跪拜,四爺聽後十分惱火。
除此之外,八爺不知道從哪裡走通了年羹堯的路子,讓年羹堯誤以為八爺是可交之人,甚至在四爺面前替八爺說情,這事可以說是觸及了四爺的底線。
再到後來,四爺對年羹堯越發不滿,年羹堯卻毫無悔改之心,仍然仗著己這些年的軍功在邊關作威作福在京中結黨斂財。
四爺原本也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主兒,對年羹堯的忍耐也基本到了極限,而參奏彈劾年羹堯的奏摺也像雪花一樣飛向了四爺的案頭。
雍正三年十二月,年羹堯獲罪後在獄中裁,其父年遐齡及年羹堯兄年希堯被免去官職貶為庶民;年羹堯子年富被處斬,其餘諸子年滿十五以上皆發配邊城。
年羹堯裁,年貴妃病逝,四爺情緒著實低落了一陣兒,就連雍正四年的新年也沒有過好。
十三於雍正三年九月匆匆回京了一次,之後便又回了江南。四爺變得越發依賴起殷陶來,每天都會在殷陶下班之後招他過來養心殿,再陪著己待上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這段時間四爺會放下手中書本,也不伏在桌頭批閱奏摺,而是同殷陶一起或讀書,或吃茶,或下棋,或作畫……度過每日當中難得的閒暇時光。
雍正四年三月,十三帶著巡察報告從江南趕了回來,四爺也沒放過殷陶,說是十三弟還要大忙上一段時間,不能得閒過來,所以還是要十二弟每日過來陪我。
殷陶只得答應了下來,越發覺得如此粘人的四哥和歷史上那個殺伐決斷的雍正帝似乎不大一樣。
四爺打算封賞十三兒子為多羅郡王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十三最終便選擇了他和福晉兆佳氏的嫡次子弘晈得了這個爵位,也算是給孩子日後一個有力保障。
弘昌是長子,又被四爺一早封了貝勒,原以為這個郡王位子十有八九會是己的,卻不想阿瑪卻把這天大的實惠給了福晉生的孩子弘晈。
弘昌心情鬱郁,難免要尋人開解,旁人說話他都不大愛聽,唯有弘旺同他最是投緣,仿佛每一句話都說到了他的心坎兒里。
弘昌跟弘旺見面的次數也不由多了起來。
弘旺也知道,弘昌在府中比福晉所出嫡子要更低一等,再加上額娘瓜爾佳氏盼著他出人頭地,他最根本的痛苦來源於對己不夠得勢無法壓過嫡母所出弟弟們的無能憤怒。
想明白了這一點,弘旺便順著弘昌的心理道:「當年的直郡王和理親王為何會如此勢大?就是因為他們都是皇瑪法最看好的皇子,都擁有問鼎天下的可能,才會有朝臣追隨他們,聚攏在他們周圍,形成了己的勢力。可現如今弘暉幾個都同鵪鶉似的縮在那裡沒有鬥志,不願去爭些什麼,這樣情況就對我們很是不利,想要出頭更是難上加難。」
弘昌連連點頭:「如今朝中再沒有當年納蘭明珠和索額圖那樣的人家,弘暉幾個身邊也沒有什麼能用得著的能人,他們不願去爭,咱們想要投靠也是無門。」
沒有爭權的需求,然也不需要聚集那麼多人在身邊。
「大哥說得不錯。」弘旺道,「眼下只有水混起來,咱們才能渾水摸魚,擁有比現在更多的東西……這些都是阿瑪曾經教過我的,只可惜我這幾年實在庸碌無為,辜負了他的教誨。」
「八伯當真博學。」弘昌忍不住對著弘旺讚嘆出聲。
弘旺聽了這話越發興奮起來:「弘皙心中定有不服,這天下原是他阿瑪的,他也會是內定的下一任太子。可如今卻只能困在信園當中,宅子、福晉都只能用旁人挑剩了的,如何能服氣?還有弘晟,三伯一直在本朝鬱郁不得志,想來弘晟也得意不到哪裡去,他是那素來愛當『大哥』的,然也想做些什麼事情,叫三伯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