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簡直荒唐!

  沈蔻重重翻了個身,覺得她可能是瘋了。

  但思來想去,除去這個荒謬可笑的理由外,似乎尋不到其他更合理的解釋。畢竟那晚江徹將她公然劫走後,曾親口說過她與顧柔長得神似,易被顧家的仇敵尋釁。背後深意雖未挑明,恐怕還是有些愛屋及烏的意思。

  只可惜,他的滿腔深情終要付於旁人。

  而她更不會再做卑微的替身。

  沈蔻望著繡滿芙蓉的軟帳,回想封存於記憶的前塵舊事和此生江徹的種種照料,許久,自哂般笑了笑。不屬於她的,終究不可依靠。還不如給謝無相多寫兩齣有趣的戲本,換個安生過小日子的本錢。

  那可比臭男人有趣多了!

  沈蔻睡不著,索性一骨碌翻起身,點亮燈燭,琢磨起了新戲本。

  燈燭靜照,搖曳映於紙窗。

  江徹吹著夜風處置完公事之後,拿指腹揉了揉眉心,一抬頭瞧見竹林外那昏黃微弱的光芒,又一次失眠了。

  *

  往後的兩日,江徹即使身在官驛,也未去打攪沈蔻。

  ——為著昨日的言語失態。

  活了二十年,看慣宮廷陰謀、沙場兇險,踏著戰場上的斑斑血跡淬鍊出一副鐵石心腸,他的心思幾乎都撲在了朝政與戰事上,便是天翻地覆亦能沉穩面對。江徹從未想過,有朝一日,他會那樣在意小姑娘的細微舉止,就連情緒都被她牽動,說出那樣狹隘含酸的話。

  簡直小肚雞腸,沒臉見人!

  江徹數次在竹林外卻步,最終將心思都挪到水患上,親自去督辦河堤修堵和賑災的事。

  這日晚間巡查歸來,夜色如墨。

  閣樓里燈火通明,侍衛仗劍守在門外,檐下的燈籠隨風輕盪,投出搖曳的昏黃光芒。楊固接了飛鴿遞來的消息,將細小的紙筒雙手奉上,低聲道:「王爺,這是楊凝才遞來的消息,關乎沈有望的。他如今在鄧州,離京城已不遠了。」

  「都穩妥麼?」

  「很妥當。沈有望失蹤之後,謝嶠果然派人查訪蹤跡,楊凝事先安排了誘餌,已將他們引向另一條道,經黔州和梁州繞道,跟沈有望走的路查遠了。不過,到了京城周遭,謝嶠定會格外留意,需要咱們多費些力氣。」

  江徹頷首,展信看過之後,擱在燭火上燒成灰燼。

  「沈有望鬆口了嗎?」

  「沒有。」楊固拱手搖頭,有點挫敗地嘆了口氣,「他頭上貪墨的罪名確實是遭了人栽贓,並非真的罪臣。且他為官時極為勤懇,愛民如子,楊凝不好苛待,逼問的手段全都用不上。至於好言相勸,沈有望為人極警惕,興許是怕咱們跟謝嶠聯手唱戲,戒心極高。」

  這般戒心下,自然會守口如瓶。

  江徹擰眉靠在椅中,「情有可原。」

  「確實。沈家母女能在京城安然無恙,必定是他拿查出的秘密要挾謝嶠,令謝家不敢輕舉妄動。但凡他鬆了口,讓謝嶠毫無忌憚,沈姑娘她們怕是要送命的。只是這樣一來……他死守秘密不肯鬆口,於咱們查案並無益處。」

  「這難題若給你,如何解決?」

  江徹挑眉,難得有心思考問楊固。

  楊固思索片刻,道:「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沈有望是為妻女著想,這鎖子的鑰匙,自然是沈姑娘她們。」他瞧著江徹那副成竹在胸的模樣,猛然反應過來,「王爺帶沈姑娘南下,莫不是為了這個?只要沈姑娘現身說法,沈有望必能打消疑慮,吐露實情!」

  「她一句話,確實勝過楊凝千言萬語。」江徹瞥了眼對面樓閣,眸色稍深。

  楊固會意,當即抱拳道:「屬下這就遞信給楊凝,讓他命人逗留鄧州。咱們安排沈姑娘和他在鄧州見面,會比在京城方便。」

  這般安排極合江徹之意。

  遂親自寫了封密信遞於楊固,叮囑道:「告訴楊凝,不許有半點閃失。」

  楊固應命,抱拳而去。

  江徹仍坐在椅中,手肘頗散漫地撐在窗檻,目光落向竹林相隔的那座閣樓。

  那邊燈火昏黃,沈蔻必定還沒睡。

  不知道她見到沈有望會是怎樣的反應?

  必定是驚喜吧?

  畢竟,那份記憶里他並未捉到神醫陸元道,更不知沈有望跟紅丸案的隱秘聯繫。而沈蔻被戚家婆媳帶著,滿腹心思都撲在穆王妃的位子,從未跟他提過沈有望的冤情。至少在他尋回的記憶里,沈有望還困於流放之地,與家人千里相隔。

  後來沈家如何了呢?

  江徹並不知道。

  但無論如何,乾坤早已不同,他和沈蔻應該也會踏上一條迥然不同的路。

  第30章 醉酒  沈蔻暗怒,抬腳狠狠踩在他的腳尖……

  與沈有望密會的事情由楊凝去安排, 江徹如今的要務仍是賑災。

  好在江州刺史徐通辦事牢靠,從修築堤壩到賑災,事無巨細, 莫不親力親為, 底下縣令礙著江徹的威儀,更是盡心竭力, 到了第九日, 局面便已平順起來。各縣百姓中,除了屋舍坍塌的暫時由官府收留,一道修繕住處之外, 旁人差不多都重回平靜。

  勞碌數日的官員也都鬆了口氣。

  江徹自擬奏疏入京, 永明帝看後龍顏大悅, 許他擇日回京。

  刺史徐通遂設宴為他踐行。

  槐水縣雖非州府, 實則頗為繁榮, 裡頭教坊酒樓俱全, 多的是上等的宴飲之所。不過如今水患才過,縣城裡受災的痕跡尚未完全抹去, 若官員們在此時歌樂管弦地熱鬧, 瞧在百姓眼裡, 難免不好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