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憑著她對沈蔻的了解,民以食為天幾個字是真實不虛的。她素來貪嘴,見著美味的吃食就眉開眼笑,為著蔡九叔那點手藝,成天眼巴巴的往食店裡跑,嘗到美食就心滿意足,饜足的小模樣很是可愛。

  誰知竟也有毫無食慾的時候?

  江徹放心不下,健步往客舍走去。

  已是傍晚,淡金色的餘暉鋪滿整座別苑,襯得畫樓上的淡金藻繪鮮麗而柔和。隔著一道籬笆牆,能看到沈蔻坐在窗邊,鴉青的頭髮拿珠釵簡單挽起,曳於肩側,她仰頭瞧著遠處的山巒,側影安靜而孤獨,哪怕看不清神情,亦能覺出滿心迷惘。

  顯然,前日的事對她影響極大。

  江徹遲疑了下,腳步稍緩,沒去打擾她,只向孫伯吩咐道:「先去廚房。」

  第27章 露餡  偷偷湊近江徹,又嗅了嗅。……

  閣樓窗畔, 沈蔻尚不知江徹的來而復返。

  她只是摳著窗檻花紋,蹙眉出神。

  ——為著父親和謝嶠的事。

  襄平侯府聖眷正濃,據說宗祠里供著太.祖親賜的丹書鐵券, 歷無數風雨都屹立不倒。比起那些沒落勛貴, 謝家子嗣繁盛,兒孫們多了, 即便有不成器的, 總能挑出些好的來撐起門庭。如今的謝侯、幾位子侄都身居要職,族中亦有不少才俊在各處為官。

  哪怕是在京城,能在玉鏡湖畔辦出那等簪纓繁華的消暑宴, 絕非尋常高門做得到的。

  這般門第怎會盯上父親?

  栽贓陷害不說, 前日派出那些高手劫人, 著實囂張得近乎有恃無恐。這般公然作惡, 必是觸到了利益要害, 假以時日, 雙方交鋒,怕是會有更甚於前日的兇險情境。

  沈蔻越往深想, 越覺得心驚膽寒。

  她忍不住縮成一團抱住膝蓋。

  腰間隱隱作痛, 是當時在馬車廂里撞傷的, 被她縮腿的動作拉扯,皮肉骨頭都在作痛。她「嘶」的吸了口涼氣, 從擔憂中回過神,瞟了眼院牆,才發現光陰悄然流逝, 不知不覺竟已日暮。

  沈蔻起身,欲去倒杯水喝。

  鼻端卻忽然聞到了熟悉的飯菜香味。

  她懷疑是錯覺,又嗅了嗅, 確信這香味與這兩日京城那位大廚做的菜色迥然不同,倒像是蔡九叔的手藝。詫異之下,猛地往院門望去,便見甬道上不知何時多了道身影,玄色錦衣頎長端貴,玉冠之下姿容峻整,抿了薄唇靜靜望著她,手裡還拎著提梁食盒。

  江徹!他怎麼來了?

  萬般小心思霎時收斂,沈蔻哪敢怠慢,匆忙理裙出迎,在門口屏風處與江徹相遇。

  「拜見穆王爺。」少女斂裙施禮,姿態溫順。

  江徹的目光落在她眉間,「出神呢?」

  「想著那日的事有些後怕,也有些擔憂罷了。」沈蔻低聲說著,目光瞟向那食盒,忽然覺得有些腹餓。

  因著險些被劫走的驚險和對前路的擔心,她這兩日確實沒什麼胃口。加之月事將近,身體不適,滿桌的菜擺上來,嘗兩口便覺得油膩,也沒怎麼吃飯。這會兒腹中空空,聞著熟悉的香味兒,倒有點嘴饞了。

  她於是側身讓開,明知故問道:「王爺拎的這是?」

  「剛帶過來,熱乎的。」

  江徹答得含糊,隨手將食盒遞過去。

  沈蔻欣然接到手裡,到桌邊掀開盒蓋一瞧,最上頭是一盤碧脆的清炒蘆筍,炒得清淡,瞧著就很有食慾。她於是瞥了眼江徹,見那位徑直走向書架,似欲挑一本打發空暇,便趁他不備,拿手捏了一段送進嘴裡,果然嚼之爽脆,十分可口。

  她沒忍住,唆盡指尖的湯汁。

  身後立時傳來江徹的聲音,「底下有筷箸。」

  沈蔻偷吃被抓,脊背微微一僵,臉上頓時有些發燙。不過美食在前,細枝末節無需太在意,遂厚著臉皮「嗯」了聲,仿若無事地將那盤蘆筍擺好,再取出底下的蟹粉蝦仁豆腐和荷葉湯。最底下是香噴噴的米飯,熱騰騰的粒粒分明,筷箸湯勺俱全。

  她逐個擺好,覷向江徹,「王爺用飯了嗎?」

  「都是給你的。」

  江徹說著,手裡拎了卷不知是哪裡的地理志,行至桌邊坐著翻看。

  沈蔻便盛了湯,先去嘗豆腐——

  白嫩的豆腐香滑柔軟,上頭裹著蟹粉,裡頭埋一粒剝淨抽線的蝦仁,拿勺子送進嘴裡,只覺鮮香軟糯,恰到好處。

  不得不說,美味的食物確實有令人愉快之效,舌尖的滿足踏實亦能平復心底惶惑。她連著嘗了兩三口,眉間積蓄的憂愁被驅散殆盡,歡喜之下,眼底便漾出笑意來,「果真還是王爺有手段,請得動九叔高徒。他這手藝當真是絕了!」

  「他這點手藝……你覺得很好?」

  江徹擱下書卷,隨口問道。

  「當然很好!興許比不上宮裡的御廚們,用的食材也未必多名貴,但我敢說,這些食材送到他手裡都是物盡其用,做出了最好的味道!」沈蔻搛了青脆蘆筍入口,神情甚是饜足,「這話王爺都問好幾回了,是真的好吃!不然,這會兒就嘗嘗?」

  她停箸覷他,急欲證實這齣神入化的手藝。

  江徹唇角動了動,仍低頭翻書。

  腦海里,卻想起另外一幅遙遠的畫面。

  *

  雁門關外有座靖邊寺,是將士們奮勇抗敵、戍邊保民的見證。周遭岩壁峭拔、山路崎嶇,歷來都是北邊極要緊的一處關隘,至今仍於絕頂處設關守城、戍卒防守。關隘往南則百姓安居,商貿往來,是迥異於塞北的富足景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