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家修了兩進的院子,兩房人還住在一起,一家人平日都在前院活動,後院裡,林從住的是正堂,他的堂弟林放住在東廂房裡。

  林從和堂弟爭了一場回到房間,他的婆娘陳金花還沒睡。

  雖然林家如今已經是富戶了,但他們家過日子還保持著從前能儉省就儉省的習慣。

  林從躺到被窩裡,舒服得長出一口氣。

  他一向睡得好,只是最近卻被堂弟要去從軍的煩心事鬧得心煩,剛剛才吵過一架,別說是林放了,就是他也睡不好。

  等到林從輾轉反側了好幾回,陳金花小聲地問:「當家的,小叔他還是要去當兵啊?」

  「是啊,你說這小子怎麼就這麼犟呢!咱家現在日子好不容易好過起來,他怎麼就不能安定下來。咱家過上這日子不容易,自從咱們家大牛……唉,咱家現在都沒個香火,他又不好好娶妻安定下來,這可咋整!」

  說到大牛,陳金花的聲音都低落下去:「都怪我當初沒照顧好大牛,他小時候那麼壯實……」

  「這跟你有啥關係啊,這都是命,爺奶爹娘他們,不也都……咱現在日子好過起來了,孩子還會有的,到時候再生一堆娃娃,把他們都養得壯壯實實的。」

  陳金花小聲地「嗯」了一聲。

  「不行,這成親的事可不能再拖了。金花,前陣子讓你給二弟選媳婦,你挑得咋樣了?」

  「唉,別提了。二弟不是不樂意嘛,我好說歹說才讓他鬆口,可一見著人家閨女,就嫌棄人家不是大周人,就見了人一面就回來了,把我臊得啊。人家閨女哪裡不好了?幹活利索得很!」

  林從也沉默了:「不是人家閨女不好他看不上眼,我看吶,是他壓根就不想娶親。看來這小子是鐵了心不願意在這裡娶妻生子了。」

  他這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

  他們小溪村屬於鄭國宣懷府,鄭國就是大周鄭王一脈在中原之外建立的藩國。

  除卻他們這些主動遷移過來的大周百姓外,這裡還有許多原住民。

  他們這些普通百姓,願意來藩國,除了家鄉遭災、鄉里鄉親一起奔著藩國的優撫來的以外,便是家裡窮得過不下去,還不如到藩國有個盼頭的。

  三年前,他們鄉里遭了災,逃難的時候又死了不少人,他們家當時在村里也算是日子過得好的,可是一場大災過去,他們爺爺這一支就剩下他和堂弟林放兩個男丁,除此之外,長輩們和他的獨子大牛,不是遭災的時候就沒了,就是路上逃難的時候護養得不好,到了地方沒養上幾天,也沒了。

  他們林族在原籍的族人,有些活下來的,半途也走散了,逃難到一處的就零星兩三戶。

  官府安置受災災民,有原籍災難平息後送返、逃難所在地官府就地安置兩種,當然還有各處官府都有的送往藩國,每個丁口都有倍數田地安置的默認選項。

  大周在中原之外,如今已經有漢國、鄭國、紀國、梁國等數個藩王藩國了,除此之外,還有功臣侯國與公國——只不過這些封國都在遠洋之地,相比之下,還是藩王藩國更讓他們有前往的動力。

  鄭國的地理位置離交趾省,相比於北方的漢國,鄭國無疑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家鄉本就在南方的林族人,在選擇了前往藩國後,就被安排到了鄭國來。

  大周的這些境外藩國,國內有人手的也就罷了,沒有人手的,便非常需要更多的人丁,這些人丁,光靠遠征軍可不成,所以大周國內的百姓到藩國來,都會有藩國給予的安置福利。

  他們家——林從和二弟是沒分家的,家裡遭災的時候堂弟雖然已經是成丁了,但到底沒到自己頂事的時候,不說長輩們臨終前的惦念,就是他自己,也想著要和這個弟弟相互扶持,給家裡傳續香火。真要分開過,還得堂弟也娶上媳婦,開枝散葉,他們老林家不那麼勢單力孤的時候——分到了足有三百畝的田地,一人就是一畝。

  這要是放在中原,得幾輩人才能攢下這麼多的家業啊?

  林從個性老實巴交,這輩子能有這麼多田,比他們家遭災前還要多出不少,已經讓他心滿意足了。

  可是很顯然,他的弟弟林放和他的個性截然不同。

  而且……林從在床上又轉了個身。

  前陣子,小溪村里來了位「大人物」。

  這位「大人物」也是個熟人,是他們從前的鄉人,諢名喚作王大。

  只不過王大和他們不一樣,他們是逃難後來到藩國的,而王大則是早早地離鄉加入遠征軍了。

  王大的家裡很窮,家徒四壁不足以形容的那種窮。

  他的爹是遠近聞名的爛人,最是好賭,又好酒,平日裡遊手好閒,終於將家業敗了個精光。

  結果王大他爹有一晚喝多了,回家的時候被絆了一跤,自己拍拍屁股就死了,留了一堆的債給孤兒寡母。

  王大他娘前些年也沒熬過去,他娘去了以後,為了安葬老娘,王大身上又是一筆債。

  這人後來一狠心,便去官府報名,參加了遠征軍。

  也不知他後來在哪個王爺的藩國那裡落了戶,總之回來的時候,已經是遠征軍的千戶了。

  縱然藩國的千戶官放到大周本土,指不定要被降級成百戶、總旗甚至於小旗,含金量不夠,但那大小也是個官不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