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么妹一面掐,一面嘀咕:小蕨菜你不疼吧,疼你就吱一聲啊。
其實她也知道,這類時令野菜的使命就是被人類吃掉,不吃的話它們會長得又老又大,陽光雨露不夠它們生存,沒多久都會自然死去。反倒是掐幾水,它們會越長越好,還能保住根系,來年春風吹又生。
當然,最後就是她們掐了滿滿三筐蕨菜,人手一把小野花,頭頂一個花環,而跑去三里地以外的洪水塘的競爭對手們,還沒回來呢。
***
崔老太把蕨菜焯水,焯去裡頭紫紅色的苦苦的東西,再用涼水浸泡一個夜晚,第二天就能吃啦。撒上蒜蓉,用鹽巴醬油攪拌均勻,滴兩滴清油和自個兒釀的梨醋,一碗香噴噴酸爽可口的涼拌蕨菜就能上桌啦。
因為家裡孩子多,也不放辣椒。
春苗往外端菜的時候,趁機塞了一小段進么妹嘴巴里,「別出聲。」
那清脆的肥肥的口感,好吃得眯上大眼睛,大腦袋不住的點,保證不出聲。
「么妹吃啥好吃的?給三伯也來點唄。」原來是崔家父子倆回來了,推著自行車,后座上還綁著包袱,春芽屁顛屁顛過去,聞啊聞的。
崔建軍點點閨女的鼻子,「別聞啦,沒東西,等爸爸領了工資就給你們買糖吃,啊。」
春芽扁扁嘴,乖乖點頭。都窮慣了,沒吃過什麼好東西,也就不會覺著現在的日子有多苦。
「咋說,工作沒出岔子吧?」崔老太在打滿補丁的圍裙上擦擦手。
父子倆同時搖頭,倒更像兄弟倆。從這個月一號開始,崔建軍開始去市三紡織廠上班,崔老頭也恢復原職,繼續回郵政所上班了。平時他們都捨不得回家,怕磨損車子,只每個周末回來。
幾個孩子把自行車鈴按得「叮鈴鈴」的響,清脆極了。這可是整個牛屎溝第一輛飛鴿牌二八自行車,雖然比不上「永久」和「鳳凰」響亮,雖然是所長家淘汰下來的二手車,但崔家人依然愛惜得不行,除了上班的崔老頭誰也不能騎。
去年,楊發財也買了一輛,還是永久牌的新車,聽說自行車票還是他抓投機倒把得的獎勵。村里人可羨慕得不行,都盼著哪天自家也能抓抓投機倒把,捯飭一輛呢。
辛辛苦苦大半年不如抓一次投機倒把,風氣就是這麼搞臭的。
崔建軍去了紡織廠報導,果然如廠長說的,不用干體力活,專門負責盤查進出車輛人員,防止夾帶建築材料。這年代的鋼筋水泥可是國家戰略物資,由市里統一計劃,多是不可能多,少了卻得賠。
值夜班的時候也方便,大門一鎖,人就睡活動板房裡,還養了一隻大狼狗,外頭有個風吹草動他都能聽見。因為出了鉑金的事,現在領導們草木皆兵,夜班都是三個人一起上,「有啥事大家都照顧我腿腳不好,我只在屋裡就行。
崔老太鬆口氣,又問老伴兒,「所里沒人為難你吧?」
崔老頭木訥的搖搖頭,從懷裡掏出一個還帶體溫的銀白金屬圈,跟戒指似的,只是比戒指寬,上頭有密密麻麻的馬蜂窩似的針眼。
崔老太老臉一紅,上次回來的時候看見她用的頂針已經爛得套不住了……倒難為他用心了。
么妹和春芽正把頂針往她胖胖的短短的手指上套,從小指到拇指,都綽綽有餘,一動就掉。不過襯著那青綠色的指甲和指尖,還挺好看。
「快收起來吧,別讓孩子弄丟咯。」
崔老太哭笑不得,抓住她們綠綠的手指,「掐完蕨菜得立馬洗手,以後洗不掉就變成小綠人咯。」
么妹懵懂道:「我不怕,我叫崔綠真,就是綠的鴨。」
眾人被她清奇的腦迴路逗得哈哈大笑,寬闊的大院子裡,飄蕩著崔家人的笑聲,這日子真是越來越興旺啦。
第016章
吃過飯,崔家父子倆跟著崔老太進了東屋,這是崔家人獨有的默契。
「娘,這第一個月的工資,您給收好。」
崔老太沒接,而是奇怪道:「你才上半月的班,哪來一個月工資?」
崔建軍撓撓後腦勺,「這不廠里效益好,提前半月發工資嘛。」除了總廠,市三紡在市區還有兩個分廠,都是五六百號工人的大廠,效益好,又有財政補貼,工資都是提前半月發。
只聽說按月發和扣半月發的,居然還有提前發!「哎喲,這可是……可真好。」崔老太都不知道說啥了,這麼好的事兒居然讓他們家遇上,忙接過錢數了數,其實也不用數,就兩張。
兩張都是嶄新的大團結。
粗糙的指尖在工農兵代表上摩挲,雖然不認字,但她認人。
「啥?居然有二十?!」隨即想到愛聽牆根的友娣,趕緊壓著嗓子問:「咋這麼多?不就是當門衛嗎?」不是她看不起兒子職業,而是大家都默認這是最沒技術含量的工作,連幹這個都能拿二十,那要是當工人還不得更多?那些當主任當經理當廠長的,那還不得好幾十?
崔建軍笑笑,「是真的,工人的我不知道,但我這個數沒錯,還有三十斤糧票,這是剩下的。」
這可是全國通用糧票,以後去外省必不可少的——整整十八斤。
崔老太心疼的摸著他胳膊道:「人發的你就只管放開肚皮吃,咱在家不缺糧,餓壞了身子還咋上班?」
崔老頭忙說:「我也還有六斤,沒他的多。」掏出六斤的地方糧票,心說:下次我也問問所長能不能給捯飭幾張全國的。
其實她也知道,這類時令野菜的使命就是被人類吃掉,不吃的話它們會長得又老又大,陽光雨露不夠它們生存,沒多久都會自然死去。反倒是掐幾水,它們會越長越好,還能保住根系,來年春風吹又生。
當然,最後就是她們掐了滿滿三筐蕨菜,人手一把小野花,頭頂一個花環,而跑去三里地以外的洪水塘的競爭對手們,還沒回來呢。
***
崔老太把蕨菜焯水,焯去裡頭紫紅色的苦苦的東西,再用涼水浸泡一個夜晚,第二天就能吃啦。撒上蒜蓉,用鹽巴醬油攪拌均勻,滴兩滴清油和自個兒釀的梨醋,一碗香噴噴酸爽可口的涼拌蕨菜就能上桌啦。
因為家裡孩子多,也不放辣椒。
春苗往外端菜的時候,趁機塞了一小段進么妹嘴巴里,「別出聲。」
那清脆的肥肥的口感,好吃得眯上大眼睛,大腦袋不住的點,保證不出聲。
「么妹吃啥好吃的?給三伯也來點唄。」原來是崔家父子倆回來了,推著自行車,后座上還綁著包袱,春芽屁顛屁顛過去,聞啊聞的。
崔建軍點點閨女的鼻子,「別聞啦,沒東西,等爸爸領了工資就給你們買糖吃,啊。」
春芽扁扁嘴,乖乖點頭。都窮慣了,沒吃過什麼好東西,也就不會覺著現在的日子有多苦。
「咋說,工作沒出岔子吧?」崔老太在打滿補丁的圍裙上擦擦手。
父子倆同時搖頭,倒更像兄弟倆。從這個月一號開始,崔建軍開始去市三紡織廠上班,崔老頭也恢復原職,繼續回郵政所上班了。平時他們都捨不得回家,怕磨損車子,只每個周末回來。
幾個孩子把自行車鈴按得「叮鈴鈴」的響,清脆極了。這可是整個牛屎溝第一輛飛鴿牌二八自行車,雖然比不上「永久」和「鳳凰」響亮,雖然是所長家淘汰下來的二手車,但崔家人依然愛惜得不行,除了上班的崔老頭誰也不能騎。
去年,楊發財也買了一輛,還是永久牌的新車,聽說自行車票還是他抓投機倒把得的獎勵。村里人可羨慕得不行,都盼著哪天自家也能抓抓投機倒把,捯飭一輛呢。
辛辛苦苦大半年不如抓一次投機倒把,風氣就是這麼搞臭的。
崔建軍去了紡織廠報導,果然如廠長說的,不用干體力活,專門負責盤查進出車輛人員,防止夾帶建築材料。這年代的鋼筋水泥可是國家戰略物資,由市里統一計劃,多是不可能多,少了卻得賠。
值夜班的時候也方便,大門一鎖,人就睡活動板房裡,還養了一隻大狼狗,外頭有個風吹草動他都能聽見。因為出了鉑金的事,現在領導們草木皆兵,夜班都是三個人一起上,「有啥事大家都照顧我腿腳不好,我只在屋裡就行。
崔老太鬆口氣,又問老伴兒,「所里沒人為難你吧?」
崔老頭木訥的搖搖頭,從懷裡掏出一個還帶體溫的銀白金屬圈,跟戒指似的,只是比戒指寬,上頭有密密麻麻的馬蜂窩似的針眼。
崔老太老臉一紅,上次回來的時候看見她用的頂針已經爛得套不住了……倒難為他用心了。
么妹和春芽正把頂針往她胖胖的短短的手指上套,從小指到拇指,都綽綽有餘,一動就掉。不過襯著那青綠色的指甲和指尖,還挺好看。
「快收起來吧,別讓孩子弄丟咯。」
崔老太哭笑不得,抓住她們綠綠的手指,「掐完蕨菜得立馬洗手,以後洗不掉就變成小綠人咯。」
么妹懵懂道:「我不怕,我叫崔綠真,就是綠的鴨。」
眾人被她清奇的腦迴路逗得哈哈大笑,寬闊的大院子裡,飄蕩著崔家人的笑聲,這日子真是越來越興旺啦。
第016章
吃過飯,崔家父子倆跟著崔老太進了東屋,這是崔家人獨有的默契。
「娘,這第一個月的工資,您給收好。」
崔老太沒接,而是奇怪道:「你才上半月的班,哪來一個月工資?」
崔建軍撓撓後腦勺,「這不廠里效益好,提前半月發工資嘛。」除了總廠,市三紡在市區還有兩個分廠,都是五六百號工人的大廠,效益好,又有財政補貼,工資都是提前半月發。
只聽說按月發和扣半月發的,居然還有提前發!「哎喲,這可是……可真好。」崔老太都不知道說啥了,這麼好的事兒居然讓他們家遇上,忙接過錢數了數,其實也不用數,就兩張。
兩張都是嶄新的大團結。
粗糙的指尖在工農兵代表上摩挲,雖然不認字,但她認人。
「啥?居然有二十?!」隨即想到愛聽牆根的友娣,趕緊壓著嗓子問:「咋這麼多?不就是當門衛嗎?」不是她看不起兒子職業,而是大家都默認這是最沒技術含量的工作,連幹這個都能拿二十,那要是當工人還不得更多?那些當主任當經理當廠長的,那還不得好幾十?
崔建軍笑笑,「是真的,工人的我不知道,但我這個數沒錯,還有三十斤糧票,這是剩下的。」
這可是全國通用糧票,以後去外省必不可少的——整整十八斤。
崔老太心疼的摸著他胳膊道:「人發的你就只管放開肚皮吃,咱在家不缺糧,餓壞了身子還咋上班?」
崔老頭忙說:「我也還有六斤,沒他的多。」掏出六斤的地方糧票,心說:下次我也問問所長能不能給捯飭幾張全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