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人不敬我,我何敬人?正因沒什麼好失去的,所以他才想要爭取一回。
「畫展開幕後,我會找評論圈的朋友幫忙寫一篇反擊的文章。可能不會改變什麼,但這是我的態度。」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捍衛創作的戰線很長,他需要背水一戰。
訾岳庭略有些疲倦地嘆了口氣,「我只是很遺憾,要讓你提前看見它了。」
畫室正中央,白色的遮光布堆疊在地,已干透的油畫完整曝露在空氣中。
憂鬱的浪漫。這是林悠第一眼感受到的東西。
天是青的,草是青的,白裙少女迷失在水氣氤氳的綠草中,柔軟的身形罩染著一層淡紫色的柔光。用色沒有強烈的衝突,人與景沒有分明的界限,畫面鬆弛,意境愜然。
洛可可、印象主義、古典學院派……似乎都在這幅油畫有跡可循。他致敬了古典,致敬了他的學院時期,大約也致敬了自己的青春記憶。
而除去詩意與唯美,這幅畫裡,也藏著他最深沉的孤獨。
當她走近時,很快有了新發現。
女孩的無名指上,戴著一隻小巧別致的銀色戒指,和整幅畫面的朦朧質感不同,那隻戒指更像是後勾勒上去的,與底面的顏色並不完全融合。
這不僅僅是一幅畫,更是一幅美好的願景。
因為他原打算在畫展上求婚。
林悠不敢觸碰畫布,保持著欣賞的距離,在觀察白熾燈下的油彩色。
「這個戒指,很好看,但有點突兀。」
訾岳庭承認,「因為它是後面畫上去的。」
他和她說了一些技法上的細節,「通常我會在表面觸乾的畫布上塗一層稀釋過的亞麻油,一般是四份稀釋劑配一份靜油,這是一個傳統並且古老的油畫技法,叫做oiling out,中文叫……它好像沒有中文名字。」
兩層顏料附屬的油層不一樣,所以看起來有不融合的感覺。
但這也正是這幅畫的重點。
林悠問他,「你什麼時候決定把它畫上去的?」
訾岳庭答,「從北川回來。」
「可你去過不止一次北川。」
「是。」他莞爾,「第一次去,我帶回來了畫上的女孩,第二次,我帶回來了這隻戒指。」
上帝其實很慷慨。
細水長流,一樣是浪漫。
「上學的時候,教授們常說,我是一個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其實我不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又或是想抵達什麼樣的終點。」
訾岳庭坐回到平時作畫用的那隻高腳凳上,看著畫布,平緩地敘述,「開始的時候我很明確,因為除了畫畫,我不知道我能做什麼,所以我告訴自己,人生只做好這一件事就夠了。」
「……但那樣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我不可能孤立自己,永遠只呆在這個世界裡。我不想做個瘋子。」
他不可避免地和所有人一樣,深陷於那些世俗的,虛無的,累贅的,自欺欺人的凡塵事中。
他也許不像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整日被焦慮蠶食,他的壓力並不來自於事業,而是很單純的在於如何實現自我的價值。
「我去阿壩,不是為了找什麼寶藏。我只是想知道,除了畫畫,我還能做什麼,對這個世界而言,我的價值是什麼。」
訾岳庭轉而望向她,「這幅畫展出後,我們的生活可能會不太平靜。但無論外界怎麼說,對我而言,這就是我最好的作品。你認可它,就夠了。」
第76章 . 負重
與何冰的輿論戰讓人精疲力竭, 訾岳庭早有預期,這件事的曝光必然不會帶給他任何正面的影響,但卻低估了它帶來的負面內耗。
抨擊文章刊載後,網絡上便湧現了眾多水軍一面倒地支持何冰, 加上業內對「抄襲」的界定並沒有統一的體量標準, 事件的熱度只得到了小範圍內的曝光。
藝術圈中, 不予置評的中立者居多, 但訾岳庭也得到了不少同行的聲援。圈中不恥何冰創作行徑的人亦有不少, 只不過敢站出來正面較量的寥寥無幾。加之近年來洗腦式的飯圈文化侵蝕, 何冰在社媒上也有一群無知無智的追隨者們, 他們深深迷戀於何冰所營造和包裝出來的藝術家人設, 並第一時間高舉鍵盤捍衛他們的「偶像」。
用他們最擅長玩的文字遊戲, 詭辯, 製造偽邏輯,偷換概念, 顛倒是非黑白。
諸如此蝗蟲之輩,不足掛齒。
真正讓訾岳庭困擾煎熬的, 已不再是這件事情的本質。他身邊包圍了太多煩雜喧囂的聲音, 精神負重直接影響到了他的意志,以及創作心態。
他步入了某種混沌,如同十年前的逆境重演。
誰不是頭頂千斤巨石,用最後的力氣,在與這世界抗爭。
可糟糕的是,這世界從未改變過。
善良除了感動自己,無法撼動任何人,甚至會被變本加厲的惡意以對。
而不要臉的人,總能活得比較輕鬆。
林悠的脾氣直, 還曾幾次到何冰的畫廊要與人理論,當然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回應。
他們是在和商人做較量,和一個會利用社媒,運作資本,並且深諳行業規則的商人做較量。
而籌碼僅僅是他們手握的「真理」。
事件在網上吵到最凶的時候,訾崇茂把訾岳庭單獨叫回了老宅。老爺子坐在老梨花木藤椅上,說了這麼幾句話。
「畫展開幕後,我會找評論圈的朋友幫忙寫一篇反擊的文章。可能不會改變什麼,但這是我的態度。」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捍衛創作的戰線很長,他需要背水一戰。
訾岳庭略有些疲倦地嘆了口氣,「我只是很遺憾,要讓你提前看見它了。」
畫室正中央,白色的遮光布堆疊在地,已干透的油畫完整曝露在空氣中。
憂鬱的浪漫。這是林悠第一眼感受到的東西。
天是青的,草是青的,白裙少女迷失在水氣氤氳的綠草中,柔軟的身形罩染著一層淡紫色的柔光。用色沒有強烈的衝突,人與景沒有分明的界限,畫面鬆弛,意境愜然。
洛可可、印象主義、古典學院派……似乎都在這幅油畫有跡可循。他致敬了古典,致敬了他的學院時期,大約也致敬了自己的青春記憶。
而除去詩意與唯美,這幅畫裡,也藏著他最深沉的孤獨。
當她走近時,很快有了新發現。
女孩的無名指上,戴著一隻小巧別致的銀色戒指,和整幅畫面的朦朧質感不同,那隻戒指更像是後勾勒上去的,與底面的顏色並不完全融合。
這不僅僅是一幅畫,更是一幅美好的願景。
因為他原打算在畫展上求婚。
林悠不敢觸碰畫布,保持著欣賞的距離,在觀察白熾燈下的油彩色。
「這個戒指,很好看,但有點突兀。」
訾岳庭承認,「因為它是後面畫上去的。」
他和她說了一些技法上的細節,「通常我會在表面觸乾的畫布上塗一層稀釋過的亞麻油,一般是四份稀釋劑配一份靜油,這是一個傳統並且古老的油畫技法,叫做oiling out,中文叫……它好像沒有中文名字。」
兩層顏料附屬的油層不一樣,所以看起來有不融合的感覺。
但這也正是這幅畫的重點。
林悠問他,「你什麼時候決定把它畫上去的?」
訾岳庭答,「從北川回來。」
「可你去過不止一次北川。」
「是。」他莞爾,「第一次去,我帶回來了畫上的女孩,第二次,我帶回來了這隻戒指。」
上帝其實很慷慨。
細水長流,一樣是浪漫。
「上學的時候,教授們常說,我是一個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其實我不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又或是想抵達什麼樣的終點。」
訾岳庭坐回到平時作畫用的那隻高腳凳上,看著畫布,平緩地敘述,「開始的時候我很明確,因為除了畫畫,我不知道我能做什麼,所以我告訴自己,人生只做好這一件事就夠了。」
「……但那樣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我不可能孤立自己,永遠只呆在這個世界裡。我不想做個瘋子。」
他不可避免地和所有人一樣,深陷於那些世俗的,虛無的,累贅的,自欺欺人的凡塵事中。
他也許不像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整日被焦慮蠶食,他的壓力並不來自於事業,而是很單純的在於如何實現自我的價值。
「我去阿壩,不是為了找什麼寶藏。我只是想知道,除了畫畫,我還能做什麼,對這個世界而言,我的價值是什麼。」
訾岳庭轉而望向她,「這幅畫展出後,我們的生活可能會不太平靜。但無論外界怎麼說,對我而言,這就是我最好的作品。你認可它,就夠了。」
第76章 . 負重
與何冰的輿論戰讓人精疲力竭, 訾岳庭早有預期,這件事的曝光必然不會帶給他任何正面的影響,但卻低估了它帶來的負面內耗。
抨擊文章刊載後,網絡上便湧現了眾多水軍一面倒地支持何冰, 加上業內對「抄襲」的界定並沒有統一的體量標準, 事件的熱度只得到了小範圍內的曝光。
藝術圈中, 不予置評的中立者居多, 但訾岳庭也得到了不少同行的聲援。圈中不恥何冰創作行徑的人亦有不少, 只不過敢站出來正面較量的寥寥無幾。加之近年來洗腦式的飯圈文化侵蝕, 何冰在社媒上也有一群無知無智的追隨者們, 他們深深迷戀於何冰所營造和包裝出來的藝術家人設, 並第一時間高舉鍵盤捍衛他們的「偶像」。
用他們最擅長玩的文字遊戲, 詭辯, 製造偽邏輯,偷換概念, 顛倒是非黑白。
諸如此蝗蟲之輩,不足掛齒。
真正讓訾岳庭困擾煎熬的, 已不再是這件事情的本質。他身邊包圍了太多煩雜喧囂的聲音, 精神負重直接影響到了他的意志,以及創作心態。
他步入了某種混沌,如同十年前的逆境重演。
誰不是頭頂千斤巨石,用最後的力氣,在與這世界抗爭。
可糟糕的是,這世界從未改變過。
善良除了感動自己,無法撼動任何人,甚至會被變本加厲的惡意以對。
而不要臉的人,總能活得比較輕鬆。
林悠的脾氣直, 還曾幾次到何冰的畫廊要與人理論,當然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回應。
他們是在和商人做較量,和一個會利用社媒,運作資本,並且深諳行業規則的商人做較量。
而籌碼僅僅是他們手握的「真理」。
事件在網上吵到最凶的時候,訾崇茂把訾岳庭單獨叫回了老宅。老爺子坐在老梨花木藤椅上,說了這麼幾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