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裡頭傳出一道慈祥的聲音:「是嬉兒嗎?」

  姜嬉眼眶一熱,「太后奶奶,是我。」

  太后身邊貼身的嬤嬤忙出來,將她迎了進去。

  「太后娘娘正念呢,恰巧郡主娘娘就心有感應,趕來了。」

  太后正在燈下點著一排排妝奩。妝奩里盛放著各式各樣的頭面,有點翠金珠紅寶石的,有素雅一些的白梅嵌銀落花釵的,也有金絲嵌碧的……

  太后見她來了,忙拉過她的手,道:「快來看看,還想要什麼,我再給你添一些。」

  又說:「京西鹿郡的地都是皇莊,捏在戶部手裡,給不了你,否則那塊地是最好的。好在我手裡還有一塊寶地,原想著攛掇皇帝建個溫泉行宮,現下就給你吧。蘇茗,拿地契來。」

  姜嬉鼻尖一酸。

  太后又道:「你自小就是吃慣了苦的,就是跟了我,你受了委屈也不敢大搖大擺鬧過一回,就怕我難堪。這麼多年,承你的福,我老婆子很開心。」

  「太后奶奶……」姜嬉眼裡噙滿了淚,「是太后奶奶福澤於我,即便我父母雙亡,這些年也沒人敢輕慢我半分。嬉兒還要多謝太后奶奶。」

  蘇茗捧著一個掐金嵌玉如意的錦盒回來,裡面裝盛著地契。

  太后從蘇溪手裡接過錦盒,擦了擦,道:「這是寧安郡的地,是塊沃土,風水也好。就給你當嫁妝吧。」

  姜嬉擦了擦眼淚,「原本公中出的嫁妝就有許多,太后奶奶快自己收著。」

  「你這孩子。」太后嬌嗔似的拍了她的手背,「這是我們祖孫情誼,我給你的嫁妝。日後你就再無祖孫之說了。」

  嫁入厭夜王府,就是厭夜王妃。以後太廟的宗譜上所記載的,也只能是「厭夜王妃姜氏」。

  姜嬉垂淚,接過錦盒。

  「寧安郡風土人情最好。太后奶奶,那郡有一座名山,山上寺廟香火不斷,是最好的禮佛參參拜的地方。嬉兒想,等嬉兒完婚之後,咱們祖孫二人一同去添些香油可好?」

  這個提議有些突兀,頗令太后感到意外。

  但太后向來信佛念佛,心想姜嬉這是孝心所至,只是路途遙遠,舟車勞頓,她這副老骨頭,恐怕難以支撐。

  蘇茗笑道:「太后娘娘就應了吧。也是許多年沒出去走走了,外頭的風是什麼樣的,只怕您都忘了呢。」

  姜嬉揚起笑容,拉過太后的手,循循善誘道:「傳聞那廟中住著制香的稀世好手,太后奶奶不去會他一會?天下名香『洞庭臥』就是出自他之手。」

  「果真?」太后興奮起來,「若說這『洞庭臥』,我調製了千百回,都未能同比其香。它綿柔順和,堪稱天下名香之最。」

  姜嬉:「那就當太后奶奶應了我。明日初五,初八也是個吉日,不若我們初八就出發吧。」

  太后笑開:「你這小猢猻,這樣著急。就依了你。」

  得了太后親口應承,姜嬉這才放下心來。

  她又同太后說了一會兒話,太后拉著她數嫁妝,祖孫二人話至半夜,姜嬉這才回去。

  這幾日的天氣陰沉寒冷,半夜更是如此。

  姜嬉攏緊斗篷,疾步走著。

  回到慶和殿時,攜書早已迎了出來。

  「主子,厭夜王……跟著奴婢來了。」

  姜嬉露出些許訝異:「不是說新婚之前,新郎君不能來相見嗎?」

  攜書剛要說話,只聽一聲喑啞的嗓音破開風雪而來。

  「誰說不能相見?」

  隨著話音逼近,姜嬉腰上一緊。

  她身子一輕,已經被帶入殿中。門「嘭嘭」關上,姜嬉穩穩落地。

  顧煊與她對坐。

  華服上的雪受熱,已經化成一片小小的水漬暈染開來。

  姜嬉收回目光,道:「我原是想請皇叔的,但她們說新婚夫婦暫不能相見。」

  顧煊道:「我很開心。」

  姜嬉看他平靜無波的面色,對他這句表示情緒的話表示疑惑。只問:「為何?」

  顧煊揚起嘴角,說:「你原是想請我。我很開心。」

  終於不是排在姜嫵之後了。

  原本他在東寧侯府與李舒景議事,恰巧攜書來請姜嫵,他便隨著姜嫵前來。

  姜嬉想起姜嫵,忙道:「對了,嫵兒呢?」

  「她在前殿喝茶取暖,你且說說,有何事找我?」

  姜嬉斂了神色,起身走到門邊,開門左右探視,確認丫鬟都在遠處之後才回到殿中坐下。

  「最近幾處城防要職的差缺都換人了,皇叔可知道嗎?」

  顧煊沒料到她要說的是這個,道:「知道。」

  姜嬉說:「首輔最近也告假了。首輔育有一子,曾經邊關抗敵,後來傷了腿落下終身殘疾,便回京安養。他雖不良於行,但長於培養府兵。首輔府上的府兵,至少能和五城兵馬司其中一城相抗。」

  顧煊面色轉沉,鳳目微狹,劍眉輕蹙,周身縈繞起冷冽的氣場。

  這種近乎超然的專注,如長指輕彈,撥動姜嬉的心弦。

  姜嬉說:「鎬京很快要變天了。」

  顧煊微愕,看向她。

  姜嬉接著說:「以皇叔洞察千里的□□,應當是早就知道這些事情蹊蹺。今日請皇叔來,是想問問皇叔打算如何應對?我心中好安心些。」

  她說著,低了頭,捏著手道:「我知道皇叔答應娶我,是看在我母親的面子上,要護我周全。但此事並非那樣簡單,鎬京勢力紛雜,難以撥繭抽絲,一步不慎,恐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