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所到之處,無不感恩戴德連聲高呼:「皇恩浩蕩!」
寧原讓庚生出面將帶來的賑災物什,通通交由當地知府發放下去。又叫他親自領著太醫們去為生病的災民進行義診,將太醫院製作的一些常用藥物發給災民。如此一來,成帝順天恤民,愛民如子的聲名自是口口相傳,不脛而走。
而在這一路上,寧原亦然聽了一耳朵空淨師父的名號以及他的善舉。
「空淨師父真真是個大好人啊!」
「是啊是啊!不愧為佛門子弟仁心仁德,慈悲為懷!」
「唉,前一陣子若非空淨師父帶領他的弟子,協同官爺們幫忙安置,我們那一村的村民,老的老,小的小,老弱婦孺拖家帶口的好幾十個人,怕是都只能睡在泥地里!空淨師父可是把他自個的禪房都給讓出來了。唉,是個好人吶!」
「老朽只盼菩薩保佑!空淨師父好人有好報!正是得虧他,老朽的孫子才得以保住了性命!若不是師父反應得快,又見義勇為不顧自己的安危,當場就跳進水裡及時救起了我這孫子。恐怕啊我這孫兒就丟了!而老朽我啊亦是活不得了!空淨師父可是我祖孫倆的救命恩人啊!」
「空淨師父也是小可的恩人!倘不是那會他堅持給小可消毒包紮,小可這條腿怕是就保不住了!後來聽大夫說,這大熱天裡,幸得消毒,幸得包紮了方擋住了邪毒的進一步入侵。不然的話,倘叫邪毒入表及里,小可這條腿就廢了!須得鋸掉不可!」
「空淨師父自來愛做善事!以往他就老帶著弟子們設粥棚布施,為沒得依傍吃不上飯的施粥。聽說還常常有乞兒尋去他廟裡討要食物。」
……
人人稱道,讚頌之聲不絕於耳。
寧原聽在耳里,亦不由頗是動容。聽起來,昔日的韓家主,是真箇兒修成佛了。
這日在臨回程前,寧原帶著庚生由著當地知府,與縣令陪同著,最後一次去巡查災區。遠遠的一個著粗布僧袍,身形頎長而挺拔的和尚,映入眾人眼帘。
「啟稟上皇,皇上,那是千佛寺的空淨師父!他一直在幫著救災,這回實在出力不少!」見上皇的目光落在空淨身上,知府連忙介紹道。恭敬而溫煦的口氣里不乏讚許之意。
跟在後頭的庭毅望著他的爺,心口發澀眼鼻泛酸。他緊抿了下嘴,將那股難受滋味抑制下來。這兩年因在宮裡當差,皇命在身,他統共只探望過爺一回。當日眼見他的爺,穿著洗得發白的僧袍,吃著清粥小菜。他真是萬般心疼又萬般無奈。爺已身在佛門,他縱是想給爺好吃好穿,亦是不行的了!而爺出家前,娘娘給的那二千兩銀子,早讓爺全數拿著做了善事。
寧原緩緩行進,愈行愈近。爾後,他對上空淨黑亮而清潤的眼睛。許是早有耳聞,這位面容尤是清俊的和尚,看見他們神色如常,並未露出絲毫的驚訝。他眸色柔和看一看寧原,再看看庚生同庭毅,旋即他雙掌合十攏於胸前,與他們敬了個佛禮。繼而他安靜的轉身,接著忙活。
寧原亦無有再停頓,邁步繼續前行。只同庚生言道:「回朝後,記得給千佛寺撥一筆款子。」
庚生恭敬應聲:「是,父皇!」
他說罷,忍不住回頭再看了看那個已蹲下身子,垂首替一名老婦正骨的身影。神態間不無悵然,有隱隱的感傷。
這個人其實也是他的恩人!
當年正是其同意收留他,將他留在韓家,由此,方才徹底改變了他的命數。若不然,他當是爛泥坑裡,爛命一條。何能遇得母后,父皇!何能遇得外祖與外祖母!何能有而今的好時光!
庭毅一步一回頭看他的爺,眼眶發熱。匆匆相逢,話亦未說得一句,便要離別。而今日一別,亦不知要到何時才能再相見。
※
待回到京城,已是深秋。
危機解除,寧原歸心似箭,一刻也不願再耽擱。他沒有入宮,迫不及待直接歸家。皇宮裡的寧泰殿是他的宮殿,可只有虞宅是他的家。
有她在的地方,才是家。
這麼長時日,他忙於政事案牘勞形。一個在宮裡,一個在宮外,竟是咫尺天涯般,難得一見。他只在開頭見縫插針的,瞅著短時的空兒,匆促的與她見過幾回。明明同在一座城,他和她卻要鴻雁傳書,以書信一解相思。
勞累之餘,他想她想得緊了,便給她去一張信箋。其實亦不過寥寥數語。有時甚或只是一張寫滿「卿卿」的便條。
但他知,她定當明了他的心意。
那一聲聲卿卿,便是他對她的心。
是他的朝思暮想,是他對她縈胸抱懷的思念!
而她每封信箋都會回。且一改平日呆在府里時,那少言寡語的悶性兒,她的回信總是滿滿幾頁紙。囉囉嗦嗦絮絮叨叨,都是些叫他同庚生要如何注意身體的叮嚀。只每每在信末方簡短的告知些她自己的情況,總是一切安好。讓他安心國事,莫要擔心她!
而去災區這一個來回就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一個多月里,他同庚生只在災區呆了七,八日,其餘的都花在了路途上。是以,多為他給她家書報平安。每行到一個驛站,就給她去一封。她的回信則因著路途輾轉,多不能及時送到他手裡。
想到即將見到他心心念念的人兒,寧原心情激動喜形於色。他特地瞞著她,他們回京的具體日期,就為了要給她一個驚喜。
寧原讓庚生出面將帶來的賑災物什,通通交由當地知府發放下去。又叫他親自領著太醫們去為生病的災民進行義診,將太醫院製作的一些常用藥物發給災民。如此一來,成帝順天恤民,愛民如子的聲名自是口口相傳,不脛而走。
而在這一路上,寧原亦然聽了一耳朵空淨師父的名號以及他的善舉。
「空淨師父真真是個大好人啊!」
「是啊是啊!不愧為佛門子弟仁心仁德,慈悲為懷!」
「唉,前一陣子若非空淨師父帶領他的弟子,協同官爺們幫忙安置,我們那一村的村民,老的老,小的小,老弱婦孺拖家帶口的好幾十個人,怕是都只能睡在泥地里!空淨師父可是把他自個的禪房都給讓出來了。唉,是個好人吶!」
「老朽只盼菩薩保佑!空淨師父好人有好報!正是得虧他,老朽的孫子才得以保住了性命!若不是師父反應得快,又見義勇為不顧自己的安危,當場就跳進水裡及時救起了我這孫子。恐怕啊我這孫兒就丟了!而老朽我啊亦是活不得了!空淨師父可是我祖孫倆的救命恩人啊!」
「空淨師父也是小可的恩人!倘不是那會他堅持給小可消毒包紮,小可這條腿怕是就保不住了!後來聽大夫說,這大熱天裡,幸得消毒,幸得包紮了方擋住了邪毒的進一步入侵。不然的話,倘叫邪毒入表及里,小可這條腿就廢了!須得鋸掉不可!」
「空淨師父自來愛做善事!以往他就老帶著弟子們設粥棚布施,為沒得依傍吃不上飯的施粥。聽說還常常有乞兒尋去他廟裡討要食物。」
……
人人稱道,讚頌之聲不絕於耳。
寧原聽在耳里,亦不由頗是動容。聽起來,昔日的韓家主,是真箇兒修成佛了。
這日在臨回程前,寧原帶著庚生由著當地知府,與縣令陪同著,最後一次去巡查災區。遠遠的一個著粗布僧袍,身形頎長而挺拔的和尚,映入眾人眼帘。
「啟稟上皇,皇上,那是千佛寺的空淨師父!他一直在幫著救災,這回實在出力不少!」見上皇的目光落在空淨身上,知府連忙介紹道。恭敬而溫煦的口氣里不乏讚許之意。
跟在後頭的庭毅望著他的爺,心口發澀眼鼻泛酸。他緊抿了下嘴,將那股難受滋味抑制下來。這兩年因在宮裡當差,皇命在身,他統共只探望過爺一回。當日眼見他的爺,穿著洗得發白的僧袍,吃著清粥小菜。他真是萬般心疼又萬般無奈。爺已身在佛門,他縱是想給爺好吃好穿,亦是不行的了!而爺出家前,娘娘給的那二千兩銀子,早讓爺全數拿著做了善事。
寧原緩緩行進,愈行愈近。爾後,他對上空淨黑亮而清潤的眼睛。許是早有耳聞,這位面容尤是清俊的和尚,看見他們神色如常,並未露出絲毫的驚訝。他眸色柔和看一看寧原,再看看庚生同庭毅,旋即他雙掌合十攏於胸前,與他們敬了個佛禮。繼而他安靜的轉身,接著忙活。
寧原亦無有再停頓,邁步繼續前行。只同庚生言道:「回朝後,記得給千佛寺撥一筆款子。」
庚生恭敬應聲:「是,父皇!」
他說罷,忍不住回頭再看了看那個已蹲下身子,垂首替一名老婦正骨的身影。神態間不無悵然,有隱隱的感傷。
這個人其實也是他的恩人!
當年正是其同意收留他,將他留在韓家,由此,方才徹底改變了他的命數。若不然,他當是爛泥坑裡,爛命一條。何能遇得母后,父皇!何能遇得外祖與外祖母!何能有而今的好時光!
庭毅一步一回頭看他的爺,眼眶發熱。匆匆相逢,話亦未說得一句,便要離別。而今日一別,亦不知要到何時才能再相見。
※
待回到京城,已是深秋。
危機解除,寧原歸心似箭,一刻也不願再耽擱。他沒有入宮,迫不及待直接歸家。皇宮裡的寧泰殿是他的宮殿,可只有虞宅是他的家。
有她在的地方,才是家。
這麼長時日,他忙於政事案牘勞形。一個在宮裡,一個在宮外,竟是咫尺天涯般,難得一見。他只在開頭見縫插針的,瞅著短時的空兒,匆促的與她見過幾回。明明同在一座城,他和她卻要鴻雁傳書,以書信一解相思。
勞累之餘,他想她想得緊了,便給她去一張信箋。其實亦不過寥寥數語。有時甚或只是一張寫滿「卿卿」的便條。
但他知,她定當明了他的心意。
那一聲聲卿卿,便是他對她的心。
是他的朝思暮想,是他對她縈胸抱懷的思念!
而她每封信箋都會回。且一改平日呆在府里時,那少言寡語的悶性兒,她的回信總是滿滿幾頁紙。囉囉嗦嗦絮絮叨叨,都是些叫他同庚生要如何注意身體的叮嚀。只每每在信末方簡短的告知些她自己的情況,總是一切安好。讓他安心國事,莫要擔心她!
而去災區這一個來回就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一個多月里,他同庚生只在災區呆了七,八日,其餘的都花在了路途上。是以,多為他給她家書報平安。每行到一個驛站,就給她去一封。她的回信則因著路途輾轉,多不能及時送到他手裡。
想到即將見到他心心念念的人兒,寧原心情激動喜形於色。他特地瞞著她,他們回京的具體日期,就為了要給她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