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這時雨勢不減,望京還好,可附近的村莊卻是有些隱患存在。
東州刺史自進了雨季便一直未曾好好休息,他一邊防治水患,一邊為了百姓的損傷暗暗苦惱。
佐官見他對著地貌圖沉思,笑著給他送來了一杯茶,東州刺史接過茶,眉眼未動,只說了一句:「李尹啊。」
名叫李尹的佐官回頭,又聽東州刺史說:「最近朝中太子與三皇子各執己見,說的話過於高深,不是我們這些外臣管得了的,如今你我,治水為重。」
佐官李尹面色不變說:「那是自然,只不過……」
東州刺史抬起眼,想要聽聽他要說什麼。
佐官李尹故作苦惱,說:「家中從京中傳信過來,說是太子最近復寵,得了機會特意去了外家一次。而當年刺史您和您的老師幫著向家翻案,令太子舅舅被斬首。太子母族雖是自己選擇了斷尾自保,可若日後他們問這尾為何而斷,我怕您討不得好。」
他說得情深意切,像是真的在為東州刺史考慮,其實說來說去,不過是在說服東州刺史加入三皇子的陣營。畢竟這次災情結束,東州刺史怕是會借著這次的功績往上提提。而眼下朝中正好有個位置空缺,聖人怕也是在等他。
若他立功,上頭的人自然而然就會拉他一把。
若他不成,也只是指出他能力有限,上頭的人也沒什麼虧損。
這是一次極好的機遇。
而自災情出現起,東州刺史的布置從未出過錯,湊報呈上,也沒有任何隱瞞偏差。
佐官李尹與三皇子之間有些關係,這點也是東州刺史近日得知的。而東州刺史為人正直,只願意做個純臣,所以眼下聽李尹如此說,不願摻和皇位之爭的他沒有搭話。
三日後
葉女和阿菊坐在門前,聽著門口路過的人議論紛紛。
向滕夫人耳尖,捕捉到刺史兩字,立刻抬起頭向門口瞧去,扯著嗓子問葉女:「他們說什麼呢!?」
葉女被她嚇了一跳,按著胸口道:「他們說方才在下州,刺史和佐官吵了起來。」
「噔噔噔」的聲音響起。
向滕夫人從樓梯上小跑下來,繃著臉問:「他們吵什麼?」
葉女學著那些人所說的話:「王刺史令人分了河路,引向下州,說望京地處特殊,不會有什麼太大的災情出現。倒是邗徐兩地,需要疏散人群。可那佐官卻說刺史如此行事不對,說刺史怎可因與村落里的百姓有分歧,便要罔顧人命。他質問刺史,明明看出下州有隱患存在,為何不讓百姓撤走。」
向滕夫人一驚,「然後呢?」
「刺史說佐官胡說,意在擾亂民心,所以訓斥了佐官,命令百姓留在原地。」
葉女見向滕夫人神情恍惚,不懂她憂心何事。接著沒過多久,向滕夫人悄悄從後門走了。
事情也巧的很。向滕夫人前腳走,佐官後腳就來了。只不過今日的佐官心情不好,面色陰沉,一來先叫了幾壺酒。
喜女盯著他的臉色小心行事,酒過三巡,兩人有說有笑,佐官喝的酩酊大醉,見天色暗了下來,點著手指說:「什麼時辰了?」
喜女輕聲回了一句,佐官聽後點了點頭,期待地說:「快到了。」
「什麼到了?」
喜女又給他倒了杯酒,佐官擁著她,說:「那王刺史總是仗著自己官職高於我,對我指手畫腳,我豈能忍他?」
他這話一出,喜女立刻知道這事自己最好不要聽下去,所以她移開了眼睛,正想岔開這個話題,哪成想佐官不許,掐著她的臉,逼她聽了下去。
李尹紅著臉,吐字不清,話說得雖是含糊,但是意思清楚。
他說:「我心裡有氣啊,所以啊,我啊,找了兩個人去扮下州刁民,故意找事,說上京告狀,說他東州刺史失職!」他說到這裡嘿嘿一笑:「其實我知道,下州根本不可能有災情,除非有人毀了徐城防線。但我還是這麼說了,因為我清楚,我這般說,那群村民必然心有不安。他們如今老實,是怕刺史,故而不敢隨意走動。可這時若我的人去村里,帶走他們,他們會為了穩妥,立刻與我的人離開村莊。到時,等他們走到吊橋那兒……我的人就會割斷繩子,把他們扔下山崖,讓人們誤會這是王刺史做的。到時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多好啊……多好啊…………」
他說完這句,突然身體僵直,向後倒去,醉到不省人事。
而忽聞驚天秘密的喜女則是呆愣地坐在一旁,許久之後才猛地跑向自己的妝奩。
動作急躁,喜女拉出了最底下的隔層,數了數裡面的錢,眼神有些飄忽,只念了一句與我無關。
不知為何,今夜葉女心煩氣躁。她抱著阿菊坐在床上,阿菊睜著眼睛望向窗口,因為幾日沒見過寧修,有些不敢確定。
「阿姐,你說,寧大哥會回來嗎?」
葉女張開嘴,話還沒說,先是聽到了砸門的聲音。葉女和阿菊對視一眼,打開門一看是臉色慘白的喜女。
「有事嗎?」葉女見她臉色難看,輕聲問了一句。
喜女赤腳散發,瘋瘋癲癲地抱著妝奩站在葉女的門前,先是愣了許久,之後像是哪根筋搭錯了,驚慌失措地說:「我就差二錢了!我就差二錢了!」
葉女不知她在說什麼。
喜女像是在與葉女說,也像是在與自己說話。她說:「我是嘉禾十四年進來的。我進來多久了?我還記得,我進來的前日,我的夫郎說今日不打我了。我還記得他說,我們明日再去個好地方……」
東州刺史自進了雨季便一直未曾好好休息,他一邊防治水患,一邊為了百姓的損傷暗暗苦惱。
佐官見他對著地貌圖沉思,笑著給他送來了一杯茶,東州刺史接過茶,眉眼未動,只說了一句:「李尹啊。」
名叫李尹的佐官回頭,又聽東州刺史說:「最近朝中太子與三皇子各執己見,說的話過於高深,不是我們這些外臣管得了的,如今你我,治水為重。」
佐官李尹面色不變說:「那是自然,只不過……」
東州刺史抬起眼,想要聽聽他要說什麼。
佐官李尹故作苦惱,說:「家中從京中傳信過來,說是太子最近復寵,得了機會特意去了外家一次。而當年刺史您和您的老師幫著向家翻案,令太子舅舅被斬首。太子母族雖是自己選擇了斷尾自保,可若日後他們問這尾為何而斷,我怕您討不得好。」
他說得情深意切,像是真的在為東州刺史考慮,其實說來說去,不過是在說服東州刺史加入三皇子的陣營。畢竟這次災情結束,東州刺史怕是會借著這次的功績往上提提。而眼下朝中正好有個位置空缺,聖人怕也是在等他。
若他立功,上頭的人自然而然就會拉他一把。
若他不成,也只是指出他能力有限,上頭的人也沒什麼虧損。
這是一次極好的機遇。
而自災情出現起,東州刺史的布置從未出過錯,湊報呈上,也沒有任何隱瞞偏差。
佐官李尹與三皇子之間有些關係,這點也是東州刺史近日得知的。而東州刺史為人正直,只願意做個純臣,所以眼下聽李尹如此說,不願摻和皇位之爭的他沒有搭話。
三日後
葉女和阿菊坐在門前,聽著門口路過的人議論紛紛。
向滕夫人耳尖,捕捉到刺史兩字,立刻抬起頭向門口瞧去,扯著嗓子問葉女:「他們說什麼呢!?」
葉女被她嚇了一跳,按著胸口道:「他們說方才在下州,刺史和佐官吵了起來。」
「噔噔噔」的聲音響起。
向滕夫人從樓梯上小跑下來,繃著臉問:「他們吵什麼?」
葉女學著那些人所說的話:「王刺史令人分了河路,引向下州,說望京地處特殊,不會有什麼太大的災情出現。倒是邗徐兩地,需要疏散人群。可那佐官卻說刺史如此行事不對,說刺史怎可因與村落里的百姓有分歧,便要罔顧人命。他質問刺史,明明看出下州有隱患存在,為何不讓百姓撤走。」
向滕夫人一驚,「然後呢?」
「刺史說佐官胡說,意在擾亂民心,所以訓斥了佐官,命令百姓留在原地。」
葉女見向滕夫人神情恍惚,不懂她憂心何事。接著沒過多久,向滕夫人悄悄從後門走了。
事情也巧的很。向滕夫人前腳走,佐官後腳就來了。只不過今日的佐官心情不好,面色陰沉,一來先叫了幾壺酒。
喜女盯著他的臉色小心行事,酒過三巡,兩人有說有笑,佐官喝的酩酊大醉,見天色暗了下來,點著手指說:「什麼時辰了?」
喜女輕聲回了一句,佐官聽後點了點頭,期待地說:「快到了。」
「什麼到了?」
喜女又給他倒了杯酒,佐官擁著她,說:「那王刺史總是仗著自己官職高於我,對我指手畫腳,我豈能忍他?」
他這話一出,喜女立刻知道這事自己最好不要聽下去,所以她移開了眼睛,正想岔開這個話題,哪成想佐官不許,掐著她的臉,逼她聽了下去。
李尹紅著臉,吐字不清,話說得雖是含糊,但是意思清楚。
他說:「我心裡有氣啊,所以啊,我啊,找了兩個人去扮下州刁民,故意找事,說上京告狀,說他東州刺史失職!」他說到這裡嘿嘿一笑:「其實我知道,下州根本不可能有災情,除非有人毀了徐城防線。但我還是這麼說了,因為我清楚,我這般說,那群村民必然心有不安。他們如今老實,是怕刺史,故而不敢隨意走動。可這時若我的人去村里,帶走他們,他們會為了穩妥,立刻與我的人離開村莊。到時,等他們走到吊橋那兒……我的人就會割斷繩子,把他們扔下山崖,讓人們誤會這是王刺史做的。到時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多好啊……多好啊…………」
他說完這句,突然身體僵直,向後倒去,醉到不省人事。
而忽聞驚天秘密的喜女則是呆愣地坐在一旁,許久之後才猛地跑向自己的妝奩。
動作急躁,喜女拉出了最底下的隔層,數了數裡面的錢,眼神有些飄忽,只念了一句與我無關。
不知為何,今夜葉女心煩氣躁。她抱著阿菊坐在床上,阿菊睜著眼睛望向窗口,因為幾日沒見過寧修,有些不敢確定。
「阿姐,你說,寧大哥會回來嗎?」
葉女張開嘴,話還沒說,先是聽到了砸門的聲音。葉女和阿菊對視一眼,打開門一看是臉色慘白的喜女。
「有事嗎?」葉女見她臉色難看,輕聲問了一句。
喜女赤腳散發,瘋瘋癲癲地抱著妝奩站在葉女的門前,先是愣了許久,之後像是哪根筋搭錯了,驚慌失措地說:「我就差二錢了!我就差二錢了!」
葉女不知她在說什麼。
喜女像是在與葉女說,也像是在與自己說話。她說:「我是嘉禾十四年進來的。我進來多久了?我還記得,我進來的前日,我的夫郎說今日不打我了。我還記得他說,我們明日再去個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