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粵省領導有些迷糊,「就那一塊兒漁村?」

  葉知秋點頭,「可別小看這個漁村,如果能發展起來,未來絕對是不遜色於滬上與羊城的大城市。粵省的規劃就這麼敲定下來吧,關於經濟發展這一塊兒,粵省和滬上市一樣,站在最賺錢的第一梯隊,粵省重點發展羊城,其次是伶仃洋周邊那個灣,連帶著帶動羊城、中山、東莞等地,將經濟發展起來。」

  「至於離伶仃洋稍微遠點的城市,就作為這些城市的候補梯隊,重點發展工業與漁業,因地制宜搞發展。外貿暫時不好做,那就走臨海市的老路,先把國內的市場吞的下。我舉個例子,羊城本地可以生產出全國最好的產品A,但基本上不會發展畜牧業,就可以賣產品A到臨海市換錢。」

  「這些錢中的一部分會充當政-府發展基金、修路修橋蓋高樓大廈,一部分則會變成工資,發到老百姓的手中,老百姓們兜里有了錢,自然就捨得買臨海市的奶糖、四季養生粥、大元摩托車等等。」

  「閩省、浙省、蘇省,都是同樣的情況。雖然你們沒推出一個像羊城這樣面向未來賺錢的大城市,但也能矮子裡面拔將軍。比如有天上天堂地上蘇杭之稱的兩大城市,有六朝古都金陵石頭城……你們各自設置,選出一個適用於本省的牽頭城市,然後發力調動全省勞動力的積極性。」

  「我給大家一個指標,工業化程度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工人占無產階級人口總數的比例,而是工業設備的先進等級。現在各省內的農民一抓一大把,工人只占了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不到,各位應該想想,該怎麼把餘下的十分之八、十分之九的人口從農業中解放出來,以先進的農機設備代替這些勞動力,讓這些人進入工廠,一是為這些人提供更多的收入,二是讓這些勞動力發揮更大的作用。」

  「具體發展軌跡我就不多說了,臨海市就是一個例子,有什麼想不明白的,猶豫的,都可以直接去翻臨海市每年的發展日誌,看看臨海市是怎麼一步步走過來的。」

  「如何把農民培養成合格的工人?創辦工人預備班。」

  「在工業化程度第一階段的完成過程中,我們儲備了足夠多的工人後,就該考慮工業化程度第二階段的重要指標了,工業技術手段的先進性。臨海市那麼多企業為什麼能夠長盛不衰,一直都走在國內的前排?因為臨海市內有目前國內最大的工農兵大學。

  「那所大學是我親自督建起來的,人才也都是我親自挖過去的,從粵省挖過、從浙省挖過、從蘇省挖的最多,但被我挖走的人數,絕對不及你們本土人才數量的十分之一。所以,各位應當想一想,既然國-家層面已經肯定教育的重要性了,各位是不是應當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讓這些研究人員儘快走到技術崗位上來?」

  「若是研究人員感覺這些年同社會脫節了,也可以先去臨海市工農兵大學借一些人才,或者是讓你們本地的企業去臨海市工農兵大學尋求合作,一所好的大學,是開放的,是兼容並包的,是服務於全人類文明的……現在我們不扯那麼遠,肯定是服務於全國的,不會說只服務於臨海市,沒有那麼狹隘。」

  「但是,遠水難解近渴,如何源源不斷的培育出自己的人才,建立自己的人才儲備,是各位應當深入思考的問題。」

  「放棄了經濟發展,就是放棄了美好生活,放棄了人才培養,就是放棄了光輝未來。」

  「以科技帶動經濟,以經濟推動生活,這便是臨海市發展的綱領。聽起來簡單,但如何做到,需要各位回去深思多想,我沒有親眼看到四省的各自情況,不敢貿然指揮,但大方向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

  「建議諸位回去考察清楚本地的發展優勢與劣勢後,慎重下決定。臨海市五區是怎麼發展的?答案無非是因地制宜,我們在農業發展不起來的地方搞工業,在臨海的地方搞漁業,在多山丘陵地帶搞畜牧業養奶牛……所謂發展秘訣,無非就是八個字——『順勢而為,因地制宜』。」

  「搞發展,要謀求人與自然的和平相處與發展,不要鑽牛角尖,不要自己想發展什麼就去發展什麼,要看當地適合發展什麼,再去發展什麼。」

  -------------------------------------

  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不同學生,學會的東西都不大相同,原因是個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樣,容易領悟到的點也不一樣。

  蘇省的領導聽到葉知秋說臨海市工農兵大學的很多高級知識分子都是從蘇省挖去的,回頭就好好調查了一番,果然得知,葉知秋居然傷心病狂挖走了姑蘇學院的大半壁江山!

  他被氣得好幾天沒睡著覺,一想到自家省份居然為臨海市發展貢獻了那麼大的力量就氣得肝疼。

  粵省不發展畜牧業,蘇省完全可以啊,要是他們留住姑蘇學院的那些人,正大食品廠不就輪到他們了?

  他也就是這麼一想,並沒有真的失了智。如果姑蘇學院的那些人當初堅定不移地留在姑蘇城,如今能不能活著都尚未可知,更別提去臨海市搞建設了。臨海市如果沒發展起來,沒變成國內的典型,那自然輪不到他們在這邊羨慕。

  可理智歸理智,他一想到光明奶糖等正大食品廠的研究員就是葉知秋從姑蘇挖走的就氣得肝疼!

  蘇省領導吃一塹長一智,將人才隊伍培養建設列為了往後發展的重點,絕不願意再被這顆石頭砸了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