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六八年的時候,工農兵大學機械系突然傳來了好消息——新的盾構機已經成功研製。

  葉知秋原本正在午休,聽到這個消息後,她哪裡還有丁點兒困意?騎上自己的摩托車直奔白水區的機械廠,在車間裡見到了那個如同鋼鐵巨獸一般的東西。

  她看著有三個自己那麼高的『鋼鐵巨獸』,問負責牽頭搞盾構機的謝鵬程教授,「老謝,剛剛你們廠里打來的電話,是真的?就是這個玩意兒?咱們的地下軌道交通,可以實時了?」

  縱使謝鵬程教授在三個小時前就已經得知了這消息,他這會兒依舊激動得全身發抖,抓住葉知秋的手就如同抓住了旗杆一樣,「葉局長,是真的!」

  「咱們的盾構機研製成功了!我們剛剛在白雲山上試著鑽進了,二十分鐘順利鑽進了十七米長的隧道,一小時至少可以鑽進五十米!我們機械系沒有辜負您的期望,沒有讓財政失望,雖然這幾年我們機械系花了很多錢,看起來就像是打了水漂,但這盾構機拿出來後,誰敢說我們機械系把財政撥下來的錢打了水漂!」

  謝鵬程教授激動得唾沫橫飛,看得出來,老爺子之前一定聽了不少擠兌的話,這會兒研究成果出來了,他也跟著好好揚眉吐氣了一把。

  葉知秋把手從謝鵬程教授手裡抽了出來,拍了拍謝鵬程教授的胳膊,說,「謝老師,您和您的團隊都辛苦了。您研究團隊內所有參與盾構機研究的人,工級都上調兩個等級。另外,項目主要負責人發一千的獎金,主要骨幹人員發六百,普通研究人員發三百,您統計一個名單出來,我讓財政局給做這個獎金單子,直接走縣財政。」

  看完盾構機的樣機後,葉知秋又連忙去了工農兵大學的土木系,同土木系的系主任賀榮恩教授談臨海市內軌道交通的規劃方案。

  葉知秋道:「賀教授,臨海市內的軌道交通是要實現全市覆蓋的。我知道現在大元汽車廠生產出來的公交車已經能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了,但軌道交通同樣非建不可。」

  「您這邊需要負責城內進行軌道交通站口的規劃與施工問題,五座已經規劃好的火車站旁邊必須有地鐵站,這樣才能把臨海市內的交通與國-家交通網聯合起來。」

  「另外,九合區內找一處比較空曠的地方,將飛機場按國內標準規劃出來,我們去向國-家申請建設飛機場,地鐵站需要將飛機場和臨海市內交通連接在一起的。」

  賀榮恩教授面露凝重,「葉局長,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我們的財政能拿出這麼多的錢嗎?」

  葉知秋挑眉,「錢不是問題,哪怕現在拿不出來,將來肯定會拿出來的。一邊修鐵路一邊賺錢,我們臨海市不是一直都這麼走過來的麼?原先就一個四季養生粥廠,不照樣把臨海市建設成現在這樣子了?」

  修地鐵又不是一下子就需要把全款都砸進去,一邊修一邊賺,只要賺錢的速度快過花錢的速度就成。

  再者,臨海市內目前正在經歷『產業鏈瘋狂完善』的階段,圍繞九合區的農田種植業,正大食品廠衍生出一系列的食品加工廠,最最最不被重視的紡織廠也衍生出了拖把廠、服裝廠等,一個大聚寶盆聯動著一群小聚寶盆,臨海市的經濟如同芝麻開花一樣節節攀升。

  如今的臨海市,臨海區內的路面已經全部硬化,其它四個區內原本縣城所在的地方也完成了路面硬化工作,現在已經開始硬化鄉村道路了。

  來臨海市視察的那些人看著臨海市的變化,回到首都都感覺有些不適應了。

  為啥臨海市的高樓一棟接著一棟地蓋,工地一個接著一個的開,首都就好多年都沒什麼變化呢?

  首都作為國內最好最大的城市,火車站數量都比不上臨海市,這說得過去嗎?臨海市已經開始建造地鐵了,首都怕是連建設地鐵的規劃都沒有。

  最最最讓這些人接受不了的是首都的路面硬化,雖說首都的路面硬化早就有了,但同臨海市那嶄新的柏油馬路比起來,首都的路面太斑駁了,一點兒新時代的氣息都沒有,臨海市的柏油馬路又黑又平,乘坐轎車走在上面,丁點兒顛簸的感覺都沒有,轎車在首都行駛的時候,雖說也不會一直顛簸,但終歸是比不上臨海市的,至於首都里那些胡同巷弄中,車開不進去,只能騎自行車走,從胡同這頭走到胡同那頭,人就如同騎車走在搓衣板上一樣,顛得人手都麻了。

  視察的人將臨海市的發展現狀如實匯報了上去,高層領導感覺有些驚訝,「那臨海市的發展……真有這麼快?一個根基薄弱的縣城轉為地級市之後,帶著十幾個一窮二白的縣城搞發展,發展得居然比京城還要好?」

  視察的那人趕緊解釋,「同京城依舊沒法兒比的,只是有些地方已經超過了京城。比如說路面硬化,新建的高樓大廈,年輕人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等等……領導,如果您有空的話,我建議您親自去看看,我感覺那臨海市的發展很有意思,我們一直困惑的地方,或許能在臨海市找到答案。」

  高層領導動了心思,決定親自去看看,不過不是現在,而是來年春天。

  「再給他們幾個月,看看能發展到什麼程度,是不是真的像你們說的那樣日新月異。不過你們可以找一批人去考察考察臨海市的教育模式,看看距離我們所追求的教育公平這個目標遠嗎?符不符合我們的國-家性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