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時代識貨的人雖然少,但也不是沒有。

  當第一個按照小說的描述將其中的機器複製出來後,葉清秋的小說自然愈發火爆起來。

  而與此同時,更多人也就注意到了盈秋書肆裡面的那些「雜書」。

  -

  盈秋在京城這邊的發展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幾乎沒有太大波折,但遠在邊關的胤禔,卻陷入了危險之中。

  除了過人的個人武力,以及非常占便宜的年齡及兄弟排序,胤禔在所有的兄弟當中其實並不算出眾,不論文學朝政,又或者排兵布陣,胤禔的兄弟當中都有更加厲害的。

  也因此,盈秋對胤禔此次北行其實並無太大期待,只希望他能平安歸來。

  胤禔也想平安歸來,但是……

  他抬頭環視四周,整個人肉眼可見地喪了起來。

  這是一個還算不錯的房間,雖然比不上京城的大阿哥府,但在邊關這等酷寒之地,已然是非常不錯的住所。

  按理,胤禔不應該不滿。

  如果,這個住所不是用來軟禁他的牢房的話。

  就在前些天,胤禔領兵出征,打敗,甚至險些被敵軍抓去做俘虜。若非清軍將領及時將他救回,他恐怕就成了大清第一個被敵軍俘虜的皇子,也將成為整個大清的笑話。

  但就算胤禔被救回來了,他在軍營的名聲也急轉直下,變得人嫌狗憎起來——

  若只是差點被抓,軍中官兵倒還不至於對他這般態度。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胤禔一個養尊處優的皇子,第一次打仗打輸了雖然讓那些因為他大清第一巴圖魯的名聲而心懷期待的將領和士兵感到失望,卻也還算正常。

  恨就恨在,康熙為了自家兒子的名聲,想要讓另一個在戰場上有功的將領給胤禔頂缸。

  也即使,打敗仗的名聲,康熙想要甩給其他人。

  消息剛傳出來,胤禔就成了眾矢之的。

  雖然不知道康熙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但為了以後的奪嫡考慮,胤禔最好的選擇自然是默認,不沾染半點兒不好的名聲。

  但不知怎地,胤禔從看守他的士兵口中知道了這個消息後,心裡突然想到了遠在京城的惠妃及福晉,然後對這個消息怎麼就沒辦法心安理得起來。

  甚至越想,他越覺得難受。

  與此同時,每一個能接觸到胤禔的士兵都突然變得無比冷漠,見到他時不但連話也不說,甚至連一個多餘的眼神都不給他。

  胤禔如今也不過十來歲而已,之前又一直養尊處優的,哪兒受得了這個?

  然後,他就幹了一件讓人所有人瞪眼,讓康熙幾欲破口大罵的事兒——

  他直接留書一封,然後單槍匹馬地回了京城。

  在信里,他還非常直白地告訴康熙,自己犯了錯,無顏留在邊關面對父皇與諸多大臣,於是決定回京到寺院為父皇及遠征大軍祈福。

  康熙:「……」

  康熙險些沒有繃住自己的表情,若非周圍還站著其他大臣,他指不定能當場罵髒話。

  ……

  既然話都已經說出來了,那麼不管胤禔此次回京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他也只能按照自己給留給康熙的信件一般,回京後直奔皇宮將身上所有職務卸任後,掉頭就去了京城最大的寺廟。

  認罪,祈福。

  盈秋正為了葉清秋的第二本小說忙得如火如荼,突然接到胤禔回到京城,且在離宮後直接去了寺廟,沒有在第一時間去探望惠妃,也沒有回到大阿哥府的消息後,整個人都是懵的。

  盈秋與葉清秋說了一聲,而後徑直奔向胤禔所在寺廟。

  寺院主持按照胤禔的意思,拒絕了盈秋的探望。

  盈秋:「???」

  因為胤禔這奇怪的行為,盈秋與惠妃兩人都變得心慌起來。後來還是來大阿哥府做客的胤禛為她解答了疑惑。

  「應當是大哥在邊關打仗的時候出了什麼問題,如今應當是在等皇阿瑪的消息。」

  盈秋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按照她所知道的歷史,胤禔在這次戰役當中雖然沒有立功,但也一直跟在康熙身邊,後面打了勝仗也是與康熙一起回京的。

  ——胤禔不應該提前回京才是。

  不久,距離胤禔回京沒幾天,康熙的聖旨也跟著回到了京城。

  等聖旨回到京城的第二天,盈秋才接到寺院住持的消息,說是胤禔想要和她見面。

  盈秋幾乎沒有猶豫,直接帶著人就去了寺院。

  見到胤禔後,盈秋直接問他:「爺,您在邊關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提前回京?」

  其實她更想問的是,仗還沒有打完,他這種時候突然回來,難道不會被人說是逃兵?

  但看著表情複雜的胤禔,她到底沒有將這個問題問出口。

  胤禔長嘆一口氣,突兀地開口說道:「我以後可能真的與太子之位無緣了。」

  盈秋愣了一下,旋即皺眉:「你怎麼突然這麼說?」

  會這麼問,當然不是因為她對這個結果有什麼不滿,畢竟無論是她還是惠妃,其實都更希望胤禔能避開日後可能會出現的奪嫡之爭。

  但胤禔之前雖然對奪嫡產生了動搖,卻也還沒有到主動配合的地步,一直以來也都只是她與惠妃在主動拆台。

  胤禔看著盈秋,表情略有幾分恍惚,回過神來也仍帶著幾分惆悵:「我打了敗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