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簡而言之,她還是做自己的老本行。

  葉清秋:「……為什麼是我?這個世界不是有那麼多寫話本兒的書生嗎?你隨便請一個就好了啊。」

  盈秋失笑:「就他們那些才子佳人,狐妖書生的故事?他們哪兒比得上你腦洞大,比得上你博覽群書?就算你文筆不如這個時代的書生,可以你在現代看過的那些套路而言,恐怕你隨便寫出來的一個故事,就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甚至讓所有人將你捧上神壇。清秋,難道你就不想讓那些人見識到你的厲害?不說太誇張的,你只要想想,若是你寫出來的小說大受歡迎你能賺到多少銀子,應該也有動力了吧?你好好想想,這書肆現在就是你在管,你若是願意,甚至可以直接出版。若是你對尋常的小說沒興趣,甚至可以直接寫穿越小說,你想……」

  話還沒說完,葉清秋突然拍桌:「我答應了!」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還是養文,等完結後再來看吧,最近在收尾,非常卡,我也不知道下一次更新是什麼時候……

  第66章 66

  每一個沉迷小說的讀者都是真心喜歡小說,也有成為作家的潛質。

  葉清秋穿越之前雖然是個學渣, 那也只是因為自己數學英語地理這三門科目不好, 她的語文及其他兩門科目還是相當拿得出手的——

  就算不優秀, 也絕對算不上差。

  語文裡面的作文得分更是可以在班上派到前列,時常被老師拿出來當做範文念給全班同學聽。

  雖然一開始葉清秋寫出來的小說完全就像是狗血的堆砌,實在沒有太大的可看性。但這不是還有盈秋在嗎?

  盈秋作為編導,編劇是她的老本行。

  雖然她以前做的是綜藝編導,但這並不代表她不能做影視劇的編劇。當年還沒進入電視台之前, 為了賺錢,她也是到一些工作室去當過槍手,改編過一些小說ip的好嗎?

  所以盈秋就算不擅長寫小說,但對小說的品鑑能力卻是葉清秋拍馬也趕不及的。

  在盈秋的指點下, 不到兩個月, 葉清秋就寫出了一個還算不錯的開頭與大綱。因為擔心現代寫法的小說可能在古代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兩人猶豫之後,乾脆直接將開頭的三萬字交給了一個茶館兒的說書先生, 拿錢讓他說書, 然後通過茶館兒客人們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寫法。

  誰也沒想到,這個充滿了狗血的開頭,竟然火了!

  這小說有多狗血呢?估計只要是喜歡看網絡小說的人, 就算沒有看過,也絕對聽過的一個梗——

  狗血替身梗。

  葉清秋還不僅僅只是寫了替身梗而已,她還在盈秋的建議下,將另一個經久不衰的狗血梗加到了這一本書裡面, 也即是代嫁替婚梗。

  兩大狗血情節在小說開頭就直接堆了出來,幾乎跟火鍋裡面的辣椒一般,立刻就抓住了古代這些忙碌之餘根本沒多少消遣的老百姓的感官,這新鮮又刺激的感覺,在短時間內引爆了京城,並成功在京城內掀起了一股潮流,成功讓所有人注意到了葉清秋這個作者,以及這個話本出處的盈秋開的書肆。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葉清秋就靠著一本狗血小說打開了自己筆名的知名度,連帶著還將原本死氣沉沉的書肆生意都帶火了幾分。

  雖然大部分人進書肆只是為了話本,以及常用的四書五經等書,但人多了,總有那麼一兩個注意到書肆角落裡面擺放著的那些「雜書」,隨著時間的積累,這其中總會出現那麼一兩個對「奇淫巧技」感興趣的人,如此,盈秋那空間的圖書跟著她來到這個世界,也就不算白來一遭。

  小說如盈秋當初想像的那般火了,之後的安排自然不能落下。

  沒多久,盈秋就讓人去將京城有名有姓的戲班全都請了過來,與人交流之後,很快就選定了一個在將故事改編成戲曲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戲班,並沒有收很多錢就將這個故事賣給了對方。

  戲班裡面的戲曲演員幾乎都是從小苦練,基本功相當紮實,在戲班班主將小說改編成了戲曲腳本之後,很快便開始排演起來,不過用了兩個月時間,就已經就將這一齣劇目排練得有模有樣。

  然後,一炮而紅。

  戲班吃了最大一塊肉,其他相關的人自然也想要跟著蹭一碗肉湯。

  盈秋對此只有歡迎的份兒,自然不會拒絕。

  於是沒多久,葉清秋寫下的這個故事便靠著各種各樣的方式紅遍了大江南北。

  葉清秋的筆名火了,同時積累了相當大的一批粉絲。

  雖然難免有人說她寫的話本沒什麼文采,故事主角更是充滿了離經叛道的行為與思想,有辱斯文,遭到了相當大一批酸儒的抵制。

  而在故事的傳播途徑已然脫離了文字,有了其他更接地氣的傳播方法的現在,無論是葉清秋還是盈秋,兩人都不會將這些人的言論放在心裡。

  畢竟這些故事的真正受眾就不是那些整天之乎者也的酸儒,而老百姓對這樣的故事一直津津樂道,甚至對葉清秋的下一本小說也充滿了期待。

  兩人不但完全沒有將那些酸儒的言論放在心上,甚至還反其道而行之,在葉清秋的第二本書當中夾帶了大量私貨。

  雖然沒有作死到讓主角空喊「人人平等」,但一些小細節和不經意間,乃至於一些沒有明說的隱晦之處,卻夾帶了相當多的現代思想,以及一些不那麼引人注目,但確實對如今的清朝老百姓有用的技術。




章節目錄